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刘炳峰:毛泽东与香港回归——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2017-08-01 14:25:00
作者:刘炳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66年“文革”爆发后,大陆对港澳的日用品供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与冲击。1967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除了有些严厉的措辞外,还有一句令港英政府胆颤心惊的话:“香港的爱国者要组织起来,准备伟大祖国一旦发出号召,粉碎英帝国主义的统治。”于是,在8月21日北京举行的群众集会上,就有人喊出了“收回香港”的口号。22日,一些狂热的红卫兵放火焚烧了英国驻华代办处。中英关系降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但是,即使在这种狂热的氛围下,毛泽东、周恩来在香港问题上仍然是极其理智和冷静的。

    1966年10月,周恩来针对“文革”波及香港的问题指出,在香港搞“文化大革命”并不意味着要解放香港,香港搞“文化大革命”必须是和平的。对于岛内的抗议活动,周恩来坚决予以限制。当时有人提出要运送400名训练有素的内地红卫兵,和港内红卫兵一起开展反英活动,也被周恩来坚决拒绝了。周恩来的这些做法,是与毛泽东的此时态度完全一致的。

    但是,直到1967年9月初,毛泽东直接下令“禁止香港暴力斗争”后,香港左翼势力才接到国内指示,鸣金收兵,岛内反英活动开始明显减少。到年底时,香港事态基本恢复正常。但即使是在这种混乱形势下,由内地供应到香港的水、食物、原料等却未曾间断,并没受到任何影响。

    因此,当时就有国外学者发表评论,称:“香港就是这么奇怪的城市,信仰社会主义的中央政府支援它繁荣”,“北京提供了战后几十年香港社会稳定的客观条件,也给予了投资者充分的信心。……实际上,香港战后几十年的‘繁荣与稳定’环境,是北京营造的。”其实,更确切地说,当时的北京之所以能够在香港“营造”出这样的环境,主要还是因为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和“协商解决”的正确决策的结果。

    (四)七十年代,毛泽东会见英国首相希思时谈到香港问题,达成了“1997年双方平稳交接”的意向,并将此重任交给了邓小平

    进入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建交,中英关系也日臻密切起来。不久,随着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加之香港新界“租约”期满的日趋临近,我国在继续坚持对香港既定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开始明确提出“解决香港主权”的问题。也就在此前后,联合国曾一度把香港、澳门列入反殖民宣言所使用的“殖民地地区名单”中。这意味着,港澳很可能会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或走向独立,或“国际共管”。这种情况,是毛泽东和中国政府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因此,1972年3月8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化’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同年11月8日,第二十七届联大通过决议,批准了非殖民化委员会的报告,确认中国对香港、澳门的立场和要求,排除了其他国家(包括联合国)参与解决港澳问题的可能性,避免了港澳问题的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1974年5月25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英国保守党领袖、政府首相希思。在会谈中,毛泽东自然谈到香港问题。周恩来、邓小平等当时都在现场。据希思事后回忆:“……毛主席又对我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1997年我们要收回香港了。’ ”希思当即代表英国政府作出保证,说:“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毛泽东回答:“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到那时,我们(他指了下旁边的周恩来)就不在了。”接着,毛泽东又指了下身边已70岁的邓小平,说:“具体事情由他们年青人去办吧! ”

    两天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邓小平又同希思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会谈……当希思离开北京准备回国时,毛泽东见到他,半是幽默半是调侃地说:“97年到香港看回归啊! ”周恩来也微微一笑:“我们都要来! ”可事实上,希思却成了当时在场的双方领袖人物中经历“香港回归”的唯一见证人。

    (五)由毛泽东在五十年代率先提出,后经周恩来归纳总结的“一纲四目”,为日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时,随着新界“租借期限”的越发临近,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更加迫切,时机也更为成熟了。于是,中国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希望双方就香港回归问题展开谈判。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也表示希望与中国商谈1997年后香港的安排问题。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在以后的谈判和协商中,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思想和思路,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构想。后来,按照中英双方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讲话,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形式将“一国两制”固定了下来。

    需要指出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有关解决港澳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在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针对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设想和意见。六十年代初,周恩来将这些思想意见加以归纳和总结,并称之为“一纲四目”。

    “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1)台湾统一于中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国两制”的构想,其内容是与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一纲四目”主张是十分相似的,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借鉴和演进关系。

    就这样,随着香港回归及香港特区第一位行政长官的产生,以及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的成立,香港的民主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香港进入到“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时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刘炳峰:毛泽东与鲜为人知的“四三方案”的制定实施
·下一篇:无
·特稿:毛泽东与香港回归——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徐曙光、李国贤、陈兰杰、于涛:纪念党96岁生日和香港回归20周年:扎兰屯市举行多彩活
·特稿:纪念党96岁生日和香港回归20周年:扎兰屯市举行多彩活动(组图)
·清平乐·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香港,你好!——喜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陈景胜: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诗歌)
·特稿: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诗歌)
·魏岳江、马铭骏:小河溪流归大海——写下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特稿:小河溪流归大海——写下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香港回归》(七绝)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刘炳峰:毛泽东与香港回归——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
特稿:毛泽东与香港回归——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
刘炳峰:毛泽东与鲜为人知的“四三方案”的制定实施
特稿:毛泽东与鲜为人知的“四三方案”的制定实施
刘炳峰: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特稿: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曾家文: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特稿: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纪念建军90周年暨韩家鳌书法展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淮安舰上忆总理 捍卫海疆铸军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