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一国两制,成功尝试。
历史的时针,指向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政权交接盛典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这一时刻起开启了迎接香港历史的新纪元,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一国两制”宏伟蓝图在香港全面付诸实施。20年,无先例可循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社会探索中砥砺前行,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最符合国家利益、最符合香港情况、最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持了原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特区依照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香港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稳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乐章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
时间是如椽巨笔、公正裁判,历史是成功记录、实践见证。继1999年12月1日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对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海洋利益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的海防岛。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儿女百年的期盼。
21世纪作为海洋世纪,将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大河的长度,便是大河文明的长度。“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共生的经典之作。多年来,国共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进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11月7日15点,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为了这一刻,两岸人民等待了66年!这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发展史册。
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部事务,同时又受到外部势力介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海峡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亚太地区的热点,这不仅是两岸同胞不堪回首的一段伤痛历史,也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2008年以来,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台海局势保持稳定,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不能没有台湾,收复台湾是华夏子孙300多年来的共同心愿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似像雄鸡的中国大陆版图,在隔海相望岛屿排列中,台湾岛所处地理位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如果台湾独立,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岛屿、一个国家主权,而是整个太平洋;台湾的战略价值,是一艘36000平方公里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它既是敌国封锁中国海域、进攻华南及南进的大本营,又是中国走向海洋的最重要的唯一通道。中国,绝不能失去台湾,不能失去每一寸岛屿和海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管理了台湾。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承认的事实。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行径,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清朝的康熙帝不失为一位英明雄略之主。和平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是这位政治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可是,300多年来,台湾却曾两次被殖民主义者侵占。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 1662年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同年,郑成功逝世,其子郑经继位治理台湾。1681年,郑经暴死,其子同室操戈,爆发内讧。最后侍卫大将冯锡范平定内乱,拥立郑经子登位,与大陆上的清政府分庭抗礼。经此次内乱,台湾人心离散,文臣武将以为孤栖岛上前景黯淡,终非长久之计。1683年夏,康熙帝下诏进取台湾。施琅率战舰三百,水师精锐二万。由福州下海直逼澎湖,分兵三路,直取台湾,实现了祖国的统一。1684年,清政府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日本强行割占了台湾,台湾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3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收复了宝岛台湾,洗刷了国土被割让的耻辱。台湾回归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同。1943年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申明:“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在二战中失败,台湾虽然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是一小撮驻日军少壮派军官联合一些台湾士绅发起所谓“台湾独立自治运动”。这一“台湾独立”事件虽被制止,但它却说明“台独”从一开始就具有外国势力介入的背景。
虽然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有50年的时间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1945年台湾重回中国版图、重新置于中国主权之下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把台湾和大陆分开。不论“两国论”,还是“一边一国论”,“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违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与13亿中国人民为敌,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市正式接受日军投降,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被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手段强行攫取的宝岛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历史的沧桑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从 1895年《马关条约》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日本军国主义者征服世界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日本明治政府有一个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和“南进政策”,“南进政策”的首选目标就是征服中国的台湾。1874年,日本以琉球遭风难民被台湾牡丹社居民杀害为借口,出兵侵犯台湾。在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和清政府的交涉下,日军这次侵台的阴谋没有得逞。188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拟定一份《征讨清国策》,妄图在一场侵略战争之后,将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澎湖等地划归日本版图,同时将我国其它地方分割为东北、华北、江南、青藏、内外蒙、甘肃、准噶尔等几个小国,分别附属于日本(李登辉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所鼓吹的将中国分割成七个有“充分自主权”区域的说法,最早的版本即源于此)。日本侵占台湾的阴谋,在甲午战争后终于得逞。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在朝鲜、辽东战场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随后举行的谈判过程中,清政府由于战场上的无能完全失去了发言权,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余地。日本政府首先以“全权不足”为借口,将清政府派往日本谈判的“全权大臣”尚书衔总理衙门大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兵部右侍郎、湖南巡抚邵友濂逐回,给了清政府一个难堪的羞辱。在清政府又重新派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后,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告诉李鸿章,对日方提出的条款,中方“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也就是说,如果不全部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那就继续打下去。由于清政府已经没有了再打下去的能力和勇气,只能任日本政府在谈判桌上予取予求。特别是在割让台湾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更是表现出一副志在必得、急于吞并的嘴脸,这在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李鸿章曾经问道:“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伊藤博文回答:“此系订约商让之事,不论兵力到否。”李说:“赔款还须请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相让。”伊答:“如此,当即遣兵至台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对于台湾是处心积虑、图谋已久的,当清政府暴露出软弱无能、不堪一击之时,它就会不失时机地猛扑过来,将其攫为己有。
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1895年11月,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今本岛全归平定”。然而,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也拉开了序幕。在1895年至1915年前后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中,台湾各地的民众先后在林大北、陈秋菊、詹振、林李成、胡嘉猷、刘德杓、简义、柯铁、黄国镇、林少猫、林添福、简大狮、詹阿瑞、黄茂松、蔡清琳、刘乾、林朝、罗福星、余清芳等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殊死战。他们的斗争,许多都以恢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诉求。其中,胡嘉猷的义军公开使用光绪年号,宣称“此次征倭,上报国家,下救生民”;柯铁义军的旗帜上写着“奉清征倭”四个大字;罗福星领导的斗争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余清芳领导的噍吧起义也提出了“光复台湾”的口号。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