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2017-08-01 14:03:36
作者:刘炳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2015年10月,被网友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即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合成、发明了全球治疗疟疾的特效神药“青蒿素”,而获得21世纪国际大奖——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最高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屠呦呦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科学家群体中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女性科学家。

    2017年1月,屠呦呦教授因同样的发现发明获得了中国国家科技最高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她颁发了获奖证书。

    其实,青蒿素的发现和发明,是中国五十年前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之一。它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场被命名为“523项目”的秘密援外任务,与 “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一道,并称为毛泽东时代“新的四大发明”,被视为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一)

    抗疟疾神药青蒿素的研发成功,是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决策、领导和周恩来总理的具体组织、实施,经过全国各地数千名科研人员的集体协力攻关下取得的!

    最初,人类在与疟疾斗争中,最有效的治疟药物是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19世纪法国的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了抗疟成分奎宁,并制成“金鸡纳霜”。不久他们又找到了奎宁的替代物——氯喹,并使之成为当时世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是,在疟疾被氯喹克制了近200年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逐渐表现出强大的抗药性,至上个世纪60年代,疟疾再次在全世界肆虐,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疫情曾一度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后,美军大举进犯越南。此时,越南常年恶性疟疾蔓延,而当时的抗疟药对越南流行的疟疾已基本失效了。越南军队因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已远远超过因战斗造成的伤亡损失。同样,疟疾也成为侵越美军的梦魇。据战后美军公开的资料显示,仅从1967年到1970年的4年中,感染疟疾的侵越美军人数即达80万人。因此,能否抵抗疟疾,成为越南战场上决定美、越双方输赢的一个“胜负手”。

    为尽快解决侵越美军遇到的医药难题,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疟疾委员会,组织了大量科研机构开展抗疟疾新药的研发。然而,至越南战争结束时,美国共筛选出了20余万种化合物,却始终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就在这时,越南政府向中国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越共总书记胡志明亲自来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提出请中国政府支援越南抗疟疾的药物及方法。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曾经感染过疟疾并深知其害的毛泽东主席当即作出明确答复:“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并于1966年作出了“要把解决热带地区部队遭受疟疾侵害,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影响军事行动的问题,作为一项紧急援外、战备重要任务立项”的重要决策。接着,周恩来总理便开始着手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从此,抗疟疾新药的研发工作,成为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医药界一项带有军事色彩的紧迫任务……

    (二)

    毛泽东主席的决策做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67年5月23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部署了中国医药界的“523项目”。正是这项以启动日期命名的重大医药科研项目,拉开了年轻的共和国研制抗疟新药的序幕……

    最初时,这项研究,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李国桥的带领下进行的。1967年,李国桥被点名组织一个针灸小组,加入523项目。随后他便带领小组成员深入疟疾高发地区进行摸索实验和治疗。1969年,李国桥故意感染疟疾,“以身试法”实验针灸疗法,效果并不理想。1969年,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随后,她和她的同事们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并从中找出了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中草药或方剂。他们发现,在他们所试验的中草药中,青蒿的提取物有着明显的抗疟效果,对于鼠疟原虫有着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抑制率。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又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于是屠呦呦便由此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因此,她决定降低提取温度,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结果取得惊人发现: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

    1972年3月,523项目办公室在南京召开全国中草药专业组会议,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代表,在会上报告了青蒿对鼠疟原虫近期抑制率可达百分之百的实验结果,引起全体与会者的关注。屠呦呦报告的标题,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毛泽东思想指导发掘抗疟疾中草药工作》。同样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是,这篇在青蒿抗疟研究上取得关键性突破的报告,并没有以个人署名的论文形式发表,而是迅速而自主地变成了全体参与研制者的集体财富。

    1974年10月至12月,有关医药机构先后用黄蒿素治疗疟疾18例,初步试验表明,黄蒿素对疟原虫的毒杀效果,要快于原来传统治疗疟疾的氯喹。此后,又经过两年的三次“大会战”,广东、江苏、四川等地用青蒿素和青蒿简易制剂临床治疗疟疾2000例,其中青蒿素治疗800例,有效率百分之百;青蒿素简易制剂治疗1200例,有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一系列的实验证明,青蒿素是一个治疗疟疾的好药。消息传开,举国振奋!此后,上级有关领导机关又要求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研发出成品新药。这种成品新药于1975年研制成功,并于1979年通过了全国鉴定。这当然是后话。

    总之,青蒿素的研发,前后持续了13年之久。它聚集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的集体智慧,仅参加项目的常规工作人员就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达两三千人之多。

    那时候,中国的科研工作普遍采用“大科学计划、大协作”模式。个体的研究成果与贡献,都由集体共享,大家协作攻关,凝聚成集体的成就。当时最显著的科研成果“两弹一星”是如此,青蒿素的研究亦是如此;屠呦呦是如此,参与“523任务”的其他科研人员亦是如此。每一步抗疟疾药物研究的成果,都像接力棒一样在“523”科研团队中传递,继续着先行者的成功,规避着先行者的失败……

    青蒿素,成为共和国成立后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化学药品,标志着我国新药研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治疗疟疾快速、高效、抗药性小的青蒿素,很快被国际社会所接纳,并被誉为世界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但为我国消灭疟疾作出了贡献,也使世界抗疟事业翻开了崭新一页。此后,我国科研人员在抗疟之路上不断凯歌高奏……次年,他们便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蒿甲醚等疗效更强的衍生物。同时,为克服疟原虫的抗药性再次“抬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又将蒿甲醚与化学药品本芴醇组方,研制出一种新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既有治愈率高的优点,也有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特点,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抗药性疟疾的一大“克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特稿:抗大陈列馆举办“八一军旗红——诗歌朗诵会”(组图)
·特稿:驻淮部队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组图)
·特稿:第二章:血沃古城(二十八)(图)
·特稿:金寨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谨以此文庆祝建军90周年)
·特稿:海纪馆邀请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原副所长张炜研究员来泰开讲(组图)
·特稿:追寻父辈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开国将军张铚秀后代赴永新缅怀革命先辈(组图)
·特稿:残疾老兵李素军 鼓励儿子去参军(组图)
·特稿:八一前夕农工党淮安市委来连接受教育(组图)
·特稿: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与全国少年军校联合开展“敬缅慰忠魂、壮志筑国强”主题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刘炳峰: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特稿: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曾家文: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特稿: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纪念建军90周年暨韩家鳌书法展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淮安舰上忆总理 捍卫海疆铸军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
张丽超:抗大陈列馆举办“八一军旗红——诗歌朗诵会
特稿:抗大陈列馆举办“八一军旗红——诗歌朗诵会”
驻淮部队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组图)
陈晓波:驻淮部队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