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2017-08-01 14:03:36
作者:刘炳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三)

    青蒿素——这种被称为“中国神药”的抗疟特效药,是中国中医药界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这项成果无疑凝聚着全体研制者的集体智慧。尽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在领奖台上明确表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但还是有人提出疑问:既然青蒿素的发现是一个集体合作项目,为何只有屠呦呦一人获奖呢?

    解惑释疑还得从诺贝尔奖评选标准说起。其实,诺贝尔奖评选的重要标准,主要体现在它的“原创性”(第一个发现或发明)和“重要性”上。从原创性上看,在中国参与青蒿素发现和研制的集体中,还没有其他人能出屠呦呦之右。当时的评委们其实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屠呦呦的研究有3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了有百分之百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这我们不妨用坊间流传的“斯坦门茨一条线和一万元的故事”来比拟:如果说,提取青蒿素就像“画那一条线”,那么,首先知道如何提取百分之百有效的青蒿素,就像知道“在哪儿画线”一样重要。因此,从原创性的角度上说,这个奖项理应颁发给屠呦呦。当然,在屠呦呦之后做出重大贡献的,还有罗泽渊、李国桥、魏振兴、周维善、李英等多个著名或无名的科学家。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前的2011年,屠呦呦首先获得的是有着“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在该奖的“被提名人”中,也有上述我们曾提到过的李国桥讲授。他也同样填写了“拉斯克奖”的评审资料。事后,李国桥教授曾经有过这样的回忆,他说:在评审资料的表格最后一栏里,有个问题:“你认为相同的研究领域中,谁应该获得此奖?”李国桥教授说:“我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屠呦呦、罗泽渊。因为没有屠呦呦的工作,就没有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又说:“虽然青蒿素在我国是一个集体发明,但是屠呦呦教授却是青蒿素发明第一人,这一成就在国内也是被认可的。”

    屠呦呦等人的集体研发成果,对于世界抗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尽管疟疾已经基本上从中国本土上绝迹了,只有我国海南、云南等偏远山寨,偶有病例报告。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疟疾仍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至今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中,每年发病人数接近2亿。尤其是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那里最常见、传播最广泛的一种疾病,感染者浑身无力、发高烧、“打摆子”,治疗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当服用青蒿素进行结合治疗时,则可至少减少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死亡率。因此,仅在非洲,据统计,每年至少就有10万人以上因此而获救。

    对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外国的许多媒体都给予了全面真实的评价和报道。他们对这一项目的形成产生程以及屠呦呦研发团队的艰辛,进行了比国内媒体更丰富、更客观、更全面的评述。一些外国媒体认为,如果从重要性上讲,这个奖项跟毛泽东主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及其正确、及时的决策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毛泽东主席的决策,就不会有青蒿素的研发。毛泽东无疑是青蒿素研发项目的总的策划者和设计师。2012年,美国知名媒体《纽约时报》,为此还发表了题为《毛泽东、越战和青蒿素的发现》的文章,高度赞扬毛泽东主席的功绩,称如果没有毛主席的命令,没有毛主席的保护,那个时代的中国,不可能发明青蒿素,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诺贝尔奖。同时,《纽约时报》还指出:按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奖项也不能颁给过世的人。这就意味着,毛泽东没有可能获奖。”其言外之意是说:假如毛泽东主席还在世的话,他就很可能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奖人之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特稿:抗大陈列馆举办“八一军旗红——诗歌朗诵会”(组图)
·特稿:驻淮部队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组图)
·特稿:第二章:血沃古城(二十八)(图)
·特稿:金寨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谨以此文庆祝建军90周年)
·特稿:海纪馆邀请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原副所长张炜研究员来泰开讲(组图)
·特稿:追寻父辈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开国将军张铚秀后代赴永新缅怀革命先辈(组图)
·特稿:残疾老兵李素军 鼓励儿子去参军(组图)
·特稿:八一前夕农工党淮安市委来连接受教育(组图)
·特稿: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与全国少年军校联合开展“敬缅慰忠魂、壮志筑国强”主题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刘炳峰: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特稿: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曾家文: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特稿:不忘初心跟党走 筑牢强军强军梦(组图)
纪念建军90周年暨韩家鳌书法展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淮安舰上忆总理 捍卫海疆铸军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
张丽超:抗大陈列馆举办“八一军旗红——诗歌朗诵会
特稿:抗大陈列馆举办“八一军旗红——诗歌朗诵会”
驻淮部队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组图)
陈晓波:驻淮部队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