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沙城农家书屋”
而今,儿女们均已长大成人了,吃穿不愁,生活无忧。
我将多余的钱用来创办了一个乡村书屋,延续了年青时的梦想。
读书与买书,为我一大嗜好(图8)。
在中学时,我就办过一个图书角。
可以说,从小喜欢读书,爱好文学。
多年以来,穿得可以差点,吃的可以简单点,住得可以随便点,但是,书是我一生的钟爱。
沙城图书馆是我与十几个老朋友共同创办的,对外开放(图9)。
9项延年九十三岁全家合影(2014年2月21日)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看书的人很多,主要是外来务工者。
许多人没有电脑,民工在沙城打工,宿舍没有电视,报刊很难看到,由此,他们常常到我的书屋来借书。年青人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对古典名著很欣赏。
由此,我尽量购置这方面的书籍,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近年来,读书的人少了,年青人热衷于电脑、手机。
不过,研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
说着,老人带我到另一个房间,一眼望去,墙上挂了不少书法、画作,功底卓然,不由肃然起敬。
老人说,这个乡村书屋最初只由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合伙创办,自掏腰包购买的书籍,也有募捐筹集而来的书。后来,影响越来越大,进来的人多了,街道每年补助几百至千元左右,最近三年,上级每年拨款三千元作为购书经费。
老人自豪地说,我们家族已有四代人了,儿孙安居乐业,自食其力,不少孙辈,有的入了党,成为国家干部,有的在外经商,卓有成就,也有人在家乡办企业。
最近,我有了重孙,还有一个孙子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一名电器工程师,专业是环境科学。每到节假日,儿孙们都会从各地赶回来探望我,全家四代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特别是我九十二岁那年(2014),一家数十个成员为我祝寿,留下了这张珍贵有的照片(图10)。
9项延年九十三岁全家合影(2014年2月21日)
从事项氏族谱的整理工作
近年来,我正在从事“项氏族谱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七甲,原来是一个大村落,方圆十余里地有“七甲一村至七甲九村”(九个村落)。七甲以项姓家族成员为主,至今仍保留了有数百年历史,颇具规模的项氏宗族祠堂(图11)仍保留了下来。
每年散居海内外的项氏后人,齐聚一堂,缅怀先人的艰苦创业,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片非凡的基业,同时,我们也激励后人发扬光大,取得更多的成就。
而今,项氏宗祠不仅是沙城图书馆的一部分,也是沙城人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项氏后代,人才辈出,我们想将他们的故事一个一个整理出来,从老祖宗的楚霸王项羽开始,一直至今天,列数项氏精英才俊,对国家、民族、桑梓的贡献。
项氏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七甲,既有先民筑沙成城,抵抗外侮,可歌可泣的事件,也有开发沙滩、盐田的故事,更有沧海桑田、鱼米之乡的风情。
我们想让世人知道,七甲不仅仅是温州龙湾经济开发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众多阀门企业以及其它工商农业,更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坚忍不拔的传承精神。
尾声
当离开七甲时,老人恋恋不舍的将我们送到车站。
公交车徐徐驶离,望着他挥手告别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了,项老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抗战老兵,一位忠于职守的人民教师,也是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长者,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与作家,为后辈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给七甲留下了一个颇具色彩的传奇故事。
注:本文作者龚玉和,1949年5月6日生于杭州,作协成员,杭州市委党刊《杭州》专栏作者,为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后从事文史创作。著有《出口信用证处理》、《外贸单证实训精讲》、《中国海洋开放史》、《旅游策划,文化创意》、《西溪揽胜》、《之江胜景》、《李升伯传》等。
又,2016年4月应“浙江省黄埔同学会”邀请撰写的访问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