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龚玉和:一个黄埔老人的幸福晚年——访温州市黄埔同学会会长符丕盛先生(组图)
2016-08-19 17:14:23
作者:龚玉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符丕盛与作者

    2016年3月28日下午,我们在温州市中心信河街一幢公寓大楼的十五层,符丕盛先生寓所,一个俯瞰城区的景观房内,访问了这位颇为儒雅的黄埔老人。

    我的青少年与黄埔军校

    符先生不仅和蔼可亲,而且,十分健谈,我们一聊就是三个多小时,仍觉意犹未尽。他说,我1925年生于沈阳,父亲是一个搬运工人,自小家里生活比较苦,可以说,“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因为穷,一直到十一岁才进入小学。

    1931年“9•18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

    1934年,伪满洲国成立。当时东北在日本人的统治下,搞了一个“大东亚共荣圈”,我在小学接受的是日式教育,学的是日语。

    后来,我们全家搬到熊岳城(在沈阳南)。不过,到了五年级,家里生活困难,不得不辍学,到抚顺一家小药店当学徒。

    当年,东北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居民分为三等,最上等的是日本人,其次是韩国人(大家叫他们“二鬼子”、“高丽棒子”);第三等,才轮我们这些东北人。所以,大家觉得日本人很坏,耀武扬威,无缘无故的欺负中国人,经常跑到药店里来买东西,却不付钱。

    那些年,我一边在药铺做工,一边自学文化知识。

    抗战胜利以后,我决定继续求学,一个人跑到沈阳报考高中。

    随即,进入沈阳国立第三中学读书,只读了一年多,时至1947年,黄埔陆军军校在东北招生。此时,大批国军进驻沈阳。在马路上,我看到军人穿着漂亮的制服,一律美式装备,十分神气。由此,萌生了报考军校的念头,一考就上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22期)。进入军校后,我们由教官带领,先坐火车到葫芦岛,然后,乘船到上海,再辗转到成都双流的军校所在地。

    六个月军训结束以后,学员们转到成都军校本部继续读书。

    本来,黄埔军校招生广告写着的是四年学制,可是只读了二年,到了1949年,形势变了,国民党军在前线节节败退,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了。

    因此,军校提前毕业(只读了二年左右),学校派我们(四人)到衢州的军队报到。当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岁月,交通非常不便。从成都到衢州没有交通工具,我们(四个学员)只好徒步前往衢州,不过,刚走到了江西境内,大军南下,已经解放了。

    由此,衢州也就不用去了。我想,还年轻,多读点书。当时我的哥哥在北平做事,有点办法,于是,我一个人就跑到北平去找哥哥。

    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读书

    我跑到北平哥哥的家里,报考了辅仁大学(以下称“辅大”)的教育系,那时读大学不仅不要钱,还有生活费。我们在辅大只读了三年,到了1952年,国家对全国的大专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辅大的一些院系调整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称“北师大”)。于是,我又在北师大继续读书。

    在学校的一次“忠诚老实”运动中,我将自己在黄埔军校的那段历史问题交代得一清二楚。领导调查了以后,鼓励我说:“你的问题,我们都查清了,只是‘一般政历(政治历史)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还年青,今后好好干。”

    可以说,当年学校对我很重视(图1)。

1符丕盛年青时

    1953年,我们在北师大教育系本科毕业。那时国家教育部有苏联顾问,搞的是全套苏式教学方法。北师大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办了一个研究生院。每个系推荐四名学生继续深造,读研究生课程。

    我与刘好兰(后成为我的妻子)同时被校方推为研究生。因此,又读了二年的研究生课程。到了1955年,我们在研究生院毕业(图2)。

2北师大毕业照(1953)

    我的爱人,刘好兰,既是我在北师大本科的同学,也是我读研究生时的同学,比我小五岁。毕业以后,我们俩在天津结婚(图3)。

3符丕盛结婚照

    当年,学校将我们一起分配到上海师范学院(下称“上师院”)工作。

    为此,我们夫妻一起来到上师院报到。

    虽说我们俩人只是刚毕业的普通讲师,但是上海生活条件比较好,初到上师院,学校就给我们分配了一套住房,有二个卧室,还有客厅、卫生设备,一个小间供保姆住。我的大女儿就是在上海出生的。

    不过,我们在上师院只教了三年书,教的是“教育心理学”。

    1957年反右运动时,我非常幸运。那天学校开“鸣放会”,动员大家帮助党“整风”,向党提意见。系领导通知我去开会,碰巧的是,那天晚上,我突然得了急性病,肚子痛得不得了,连路都走不动。

    于是,只好向上级请假,总算逃过一劫!

    我在温州师范学院工作

    到了1958年,组织上决定将我们夫妻调到了温州师范学院(以下称“温师院”)工作。温师院,即,1956年成立的“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只是一个初级师范学校。到了1958年,领导上决定将“师专”升格为师范学院,但是作为一所大学,校方感到师资不足,他们向上级要人。由此,上海师范学院领导决定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调到温师院工作,我们夫妻俩人名列其中。

    当年的温州,地处偏僻,去温州交通非常不方便,从外地到温州只有水路较为通畅,由此,我们购买了八月底从上海开往温州的船票,准备九月一日开学前赶到学校报到。未料,开船的那天,海上刮起了台风,轮船停运(上海到温州的客轮每周只有一个航班),我们只好等下个星期的那个班轮了。

    这样一来,等我们到了学校,已经迟了整整一个星期。让人意外的是,温师院也不在乎我们的迟到,因为那些日子,温师院没有上课,全校师生“大炼钢铁”(时值“大跃进运动”)。

    在温师院报到后,学校先让我们上山搞木炭,再用旧钢铁、小高炉进行大炼钢铁。那些小高炉就设在温师院的校园内。

    与此同时,我将一家老小(我的父母及二个女儿)全搬迁到了温州。

    领导对我们这些从上海来的教师非常客气,刚到校时,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将我们安排大礼堂楼上的化妆室住,条件不怎么样,与上海师大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温师院看来,对我们一家人已经相当优待了。

    每周除了八节大课外,我还兼一些行政职务,诸如,实习办公室副主任等。

    那些年,温师院教师少,工作多,事务杂,教师并不单纯教书,每个人都兼差各种各样的行政事务。

    1960年,有一次上级派我到杭州开会。

    会上批判了杭州大学陈立教授的心理学理论。实际上,从那次杭州会议回来以后,温师院的心理学课程,无影之中也就撤消了。

    此时,毛主席号召学校大办工厂(校办工厂)。

    我这个心理学教师被派到校办工厂工作。学校办了几家工厂,诸如,机械厂生产测量仪及一些教学工具,我负责为校办工厂采购材料的任务。

    时至1963年,温州地区原有的六所大专院校(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一下子撤掉了四个,只保留了二所,即,医学院与我所在的温师院。

    到了1964年,温师院也撤消了,不再对外招生,改称“温州教研函授站”(以下称“教函站”),主要工作是培训在职教师以及对地区农中的教研工作。

    那些年,在市教办领导下,温师院的教师们上山下乡,许多教师被派到各个县去做调研。各地办了不少“农业中学”(以下称“农中”),上级就派我们(教函站的人)到下面去了解各地农中的情况,然后,写出报告,向上级汇报。

    我们到了温州地区下属的各县,大家成为市教委派下来的干部,住在农民家里,在老乡家搭伙,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但是,每个农中只住二至三天,接下来,又到下一个农中做调研。由此,我们在温州各个县城跑了不少地方,也长了许多实践知识。

    在教函站干了几年,文化大革命来了(1966年)。

    大家参加文革,虽然工资照拿,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记得有一次,学校对校办工厂进行清查,调查厂负责人的贪污问题。

    在批判会上,一个当事人说:“对你老符,我们没时间处理,把问题‘挂’起来,对李某、施某,留校反省。我女儿的温州话不怎么样,听了,误以为将我‘吊’起来,哭得很伤心!”

    其实,所谓“挂”起来,就是在运动中,组织上要审查我的历史问题,向组织上交代问题,不给工作,也不能回家。

    后来,他们查来查去,查不出什么事情,因为我在黄埔的那些事,早年就已经交代的一清二楚了。于是,又将我放了回来,继续在校办工厂做事。

    文革后(1978),全国恢复高考,温师院也同时复校,开始招收新生了。

    全省各个师范院校的“心理学课程”作为各系的公共课程亦同时恢复。

    自此,我又重新走上讲台,担任心理学教师。

    上世纪的80年代,全国恢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我当时已经是副教授了,而浙江地区师范院校的职称评审工作尚未进行。所以,院校希望编写一本教材为以后评审职称提供条件。

    在一次省研究教学的会议上,大家要我带头。

    我答应后,着手撰写提纲、分工、审稿,最后统稿。

    半年后,我们在富阳开了全书的审稿、定稿会,并通过出版。

    在会上,省教委副主任邵宗杰对书稿给予肯定并提出要求。

    1987年10月正式出版(《心理学教程》邵宗杰主编)。

    88年,教育部统一部署各科编写目录,在《心理学科》目录上有韩永昌(时烟台师院副教授)和我的名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龚玉和:早年出生入死尽忠报国,晚年儿孙绕膝福喜临门(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一个黄埔老人的幸福晚年——访温州市黄埔同学会会长符丕盛先生(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龚玉和:一个黄埔老人的幸福晚年——访温州市黄埔同
特稿:一个黄埔老人的幸福晚年——访温州市黄埔同学
特稿:智慧的回响 祖先的创新——《叙说中国古代不止
龚玉和:早年出生入死尽忠报国,晚年儿孙绕膝福喜临
特稿:早年出生入死尽忠报国,晚年儿孙绕膝福喜临门
刘洪:抗日老英雄卜从宝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组图)
特稿:抗日老英雄卜从宝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组图)
周凯培:浙江海洋大学东科学生会“心系老党员”(图
特稿:浙江海洋大学东科学生会“心系老党员”(图)
龚玉和:“月有阴晴圆缺”——记黄埔同学会绍兴分会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交流促进会筹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