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兵的交谈
与老兵的合影
中红网浙江丽水2016年7月12日电(梅加东)在七七事件79周年之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是光荣的缔造者,他们是战争的幸存者。2016年7月7日,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e白特工队来到了位于丽水市的应村乡采访当地仅存三人的老兵之一周焕容。周老先生一直认真保管着去年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功勋章。他告诉我们这一枚勋章代表着非常深刻含义,因为它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老兵故事,同时也暗含着不为人知的乡土情。
立志报国,投笔从戎
1944年,作为一名小学的代课老师且年仅18岁的他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报名入伍。由县兵役带领下在江山县集合,再开拔到江西集训,然后赴江北战场接防,抗击日寇,守卫国土。
提起为什么参军,老人眼神稍显凝重,思绪也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当时的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占中国领土且其军队对中国各地进行疯狂扫荡,农村地区更是经常被日本兵盯上,动不动就进行奸淫掳掠。在面对中国军民的反抗后,日本军队更是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镇压,周焕容的心中萌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愫,赶走侵略者、保家卫国成了她当时最大的夙愿。
老人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当时的前线部队生活十分艰苦,一粒米粒都十分珍贵。但当时我们的战士都很坚强,信念都很坚定,再苦再难都咬紧牙关,相信抗日战争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解甲归田,浓情乡土
战争结束后,周老先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应村乡参加劳动生产。从此整整33年,他起早摸黑,翻山越岭,糠菜半年粮,任劳任怨,饱尝人间心酸。其中就有在“文革”十年中被批斗的心酸故事。
改革开放后,老先生秉承湘湖师范校长金海观提倡“乡教运动”的“湘湖精神”在僻远乡村曾搞起了“家庭俱乐部”的活动。活动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和书报阅览等。老人是一个学人,在空闲之余,依然不忘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他也完成自己的个人传记《残缺的回忆》,并将它赠与我们这些来访者。
老人最后介绍他家人生活状况时,感慨道应村乡这几年变化,从路路不通到村村通道,再到电商寻路。希望中国未来青年才子能够把握自己的未来。在场的实践队员对老人的乐观和坚韧留下了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