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从1934年11月6日金寨县的葛藤山开始转移,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长征,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红25军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里,历经千辛万苦,转战安徽、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并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最早到达陕北,迎接中央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也是唯一一支到达陕北根据地人数多于出发人数的红军部队。
奔赴到鄂东
1934年11月4日,红25军正在金寨县葛藤山下的大埠口休整,鄂东道委书记郑位派陈锦秀(注:红25军营政治委员)化装成货郎从鄂东送来了信。信上说:“中央派程子华同志送来了重要指示,已到我处,请你们接信后,火速率领红25军到鄂东来找我们。”
当时,红25军刚与国民党第47师打了一仗,部队伤亡很大,供给困难,下一步如何行动还没有决定,接到此信,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和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领导心中非常高兴。研究了一番,随即成立一个后方留守处,布置了皖西的工作,于6日晚从葛藤山向鄂东出发。
从出发地到鄂东,要通过敌人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从商城到麻城,国民党的东北军第109师在此堵击,红25军在南汤池打了一仗,全歼敌人四个连,越过了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又继续通过敌人从商城到新集的第二道封锁线。次日在大柳树与国民党东北军第107师两个团相遇,红25军采取分割包围,激战半日,将敌击溃,歼其一部,冲过第二道封锁线。
这两仗,红25军以很少的伤亡,缴获大量武器。可是两夜一天的行军打仗,部队相当疲劳。战斗的时候,战士们个个生龙活虎。一结束,大家往地上一躺就睡着了。红25军战士稍作休息,吃了些干粮,又继续前进。
通过余家集进至汪桥附近时,部队实在走不动了,肩膀上的粮食也空了。此时,离敌人比较远,临时决定就地休息半天,准备当晚来个急行军,冲过敌人的第三、第四道封锁线。
休息过后,战士们又精神了。下午五时,部队出发了。夜晚十时左右通过了敌人在双柳树至新县的第三道封锁线。接近第四道封锁线时,天已拂晓。为迅速摆开敌人,部队跑步前进。
四处狗叫枪响,部队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跑步前进。一个多钟头就冲出了二十五里,暂时把后尾的敌人甩开。天亮后,红25军通过敌人从仁和集到砖桥公路上的第四道封锁线。
9日上午十点左右,红25军刚刚在光山县的斛山寨驻下,敌人的四个师又从三面包围上来。有东北军刘镇华的64师、65师,他们想来个“聚而歼之”。然而,红25军已经走了整整一夜,再靠两条腿把敌人四个师摆脱掉,那是不可能的。徐海东、政委吴焕先当时就看准了这种“必打”的形势。这一仗,能够将敌人打垮,后顾之忧就可以解除,便可以顺利到达鄂东地区。
决定性的一仗便在这里展开了。红25军指挥部设在斛山寨附近的高山上。敌人的气焰很高,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地向红25军扼守的寨子发起攻击。
红25军战士坚守阵地,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敌人的进攻。从上午打到黄昏,敌人多次进攻不成,锐气大减。红25军领导看反击的时机到了,红25军从扼守的各个山头洪水般地涌下。这一突然反击,敌人跑的跑,退的退。这一仗,共毙俘敌人4000多人,缴获机枪100多挺。
红25军伤亡也比较大。红75师政委姚志修(注:安徽霍邱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在红1军、红4军做政治工作。1932年后任红25军75师团政委、74师政委。1934年11月8日在光山斛山寨战斗牺牲)牺牲,红74师师长梁从学负伤。部队减员大,而俘虏的人数又超过红25军的人数,部队要继续西进,这些俘虏就成了累赘。经研究决定:对俘虏训话后全部释放。
战斗结束后,放了俘虏,安置好伤员,埋葬了牺牲的同志,红25军战士好好吃了一顿饱饭,半夜又出发了。
经过连夜的急行军,10日下午到了光山西南的花山寨,与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和中央派来人员程子华相遇。中央指示的内容大意是:鄂豫皖根据地经过敌人第四、五次“围剿”,人力、物力损失甚大,粮食已空,红25军应离开老区,开辟新的根据地。
11日夜,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召开第14次常委会议,会议整整开了一夜。会议讨论了红25军战略转移的问题。省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口头指示,分析了鄂豫皖苏区两年来斗争形势的演变,认真讨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省委成员一致认为,根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实际,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应该率红25军实行远距离的战略转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确定以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同时,省委常委会还就红25军部队整编、领导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酝酿决定。会议增补程子华为省委委员、省委常委。同意徐海东的提议,由程子华担任红25军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吴焕先继续担任政治委员、戴季英为参谋长、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红25军行动中,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省委还给远在皖西北的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的高敬亭留了一封指示信,责成他组建鄂皖边区党的组织,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斗争。
根据鄂豫皖省委的决定,红25军在罗山县何家冲休整了几天,11月16日夜从何家冲出发,开始了转移。
征战鄂豫陕
红25军急行军转战,于1934年11月17日进入鄂豫交界的桐柏、枣阳一带,向桐柏县城逼进,实现战略的初步目标,并与当地的党组织中共鄂豫边工委取得联系。但桐柏山地处平汉铁路与汉江之间,回旋余地小,不利于大部队发展,并且国民党重兵压境,地埋物资不够丰富,省委决定放弃桐柏山区创建根据地的计划,向伏牛山挺进。11月20日,省委在河南、湖北交界的处召开会议决定:立即通过豫西平原,挺进伏牛山。红25军经过枣阳,激战独树镇,穿过许(昌)南(阳)公路,于27日进入伏牛山山脉。 伏牛山位于河南西部,地形狭窄,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加之土匪豫西“内乡王”别廷芳在这里经营多年,反动统治十分严密,地主全部修了围寨,把群众全部圈了起来,红军无法接近,更无法开展工作,在伏牛山也无法立足。因此,省委决定再次改变计划,继续向西进陕南山谋求发展。红25军绕道通过朱阳关、卢氏县的敌人堵击防线,翻过中锥山,越过豫陕交界的铁锁关,于12月8日进入陕西境内。
12月10日,省委在雒南县(今洛南)廋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改组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会议并决定:红25军今后的任务是创造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就在会议正在进行时,遭遇国民党第60师的突然袭击,省委立即中断会议,组织红25军投入战斗,与敌人展开血战。激战至当日夜里,红25军离开廋家河向西转移。战斗中,红25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伤。11日到达蔡家川。在蔡家川,省委继续召开会议,对红25军进行了整编,抽调得力干部创建根据地。
在省委领导下,红25军在豫陕边、鄂陕边和华阳地区,经数月的艰苦斗争,破了敌人无数次“围剿”,打了许多胜仗。从1934年底到1935年7月,在鄂、豫、陕边界地区先后开辟4块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5个县工委。先后在柞水县红岩寺、山阳县小河口、郧西县二天门,先后分别组建了第三、四、六路游击师。又相继把鄂陕游击师、山阳县游击武装改编为第七、九路游击师。
1935年3月中旬,在陕西葛牌镇,省委召开了扩大会议,总结了自1933年7月鄂豫皖省委第二次扩大会以后的工作经验,肯定了入陕四个月来的成绩,提出了准备粉碎敌人再次“围剿”和建设根据地的任务,正式改组成立鄂豫陕省委。不幸的是,5月9日,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积,在陕南龙驹寨病逝。省委决定,由吴焕先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
5月上旬,敌人集中了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向鄂豫陕地区发动了“围剿”。因为敌人的兵力强大,红25军采用了“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反“围剿”作战方针。牵着敌人的鼻子,今天走八十里,明天走一百里。敌人象武装大游行似的,日夜跟在后边。
战士们对这种“先拖后打”的方针非常不理解,红25军的各级政治干部就深入到连队去做动员解释工作。军政委吴焕先一天去参加好几个支部会,耐心地对下层干部和战士们进行解释。
几天后,红25军打下了河南的荆紫关,消灭了敌人一个连,活捉了肖之楚的军需长。这里是敌人的兵站,缴获大量的面粉、猪肉、白糖和布匹,战士们高兴的说:“现在到了我们撵敌人的时候了。”有的说:“这回不再走了。”
但是当夜,红25军又开始了急行军。第一天走了一百四十里,第二天又走了一百四十里,翻山涉水。接连走了四天,走出了五百六十里,进入了陕南黑山街一带。
大兵团的敌人被远远地甩在二百里之外。三天后,陕军的警备一旅爬行似的远道而来。红25军把它引入山阳以西的袁家沟口,将其全部歼灭。旅长唐嗣桐被活捉。
红25军经过一连串的艰苦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由于红25军长期转战于山区,兵源、给养严重不足。为了解决物资供应问题和扩充部队,扩大政治影响,省委决定:打出秦岭,逼近西安。
1935年7月中旬,红25军从杨家斜出发,跨过终南山,在西安西南四十五里的殷家卫,从国民党处看到了一张《大公报》,上面有一条消息:共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继续向北逃窜,先头部队到达松潘……
红25军终于得到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