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徐赐甲:通山秋暴与湘鄂赣苏区——通山农军去向初探
2016-03-08 11:23:39
作者:徐赐甲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2003年4月间,湖北省通山党史办的同志研究发现,1927年8月底通山举行秋暴,取得成功,并依据《中共中央关于鄂湘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精神,于8月31日成立的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应为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湖北党史工作》2004年第8期发表题为《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应在湖北通山县》的学术信息,引起党史学界与社会的普遍关注。2006年6月,湖北省委党史研究窒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85周年学术研讨会,本人的论文《通山秋暴与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之研究》入选,得到专家的支持。通山苏区是湘鄂赣苏区的一个组成部份,通山秋暴与湘鄂赣苏区有密切的联系,研究通山秋暴对研究湘鄂赣苏区党史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山秋暴的成功经验及历史作用

    通山秋暴是很成功的,很有特色,其本身的主要经验可概括为四点。

    第一,坚持以农民为主要力量。《大纲》强调:“以农会为中心,号召一切接近农民的社会力量(如土匪会党等)于其周围,实行暴动。”[1]通山秋收暴动根据《大纲》精神,借助了占山为王的王铁仙的力量(实际上也是可靠的),但是,他们始终以农民为主要力量。依赖社会力量暴动失败的例子很多。如鄂北,“鄂北区在工作开始之初,有群众有武装,并且群众已与驻军正式冲突,如果我们能够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工作,本来是很好的暴动局面。不意该区负责同志以全部精力作军事投机主义,对于农民的斗争,完全置之不理,无怪乎一点工作都做不起来!及张师免职,遂觉靠山已去,便呈失望,不但没有实行斗争,并且不敢略存斗争之观念!”[2]鄂北是省委确定首先暴动的地区,其依赖的是地下党张兆丰指挥的建国军一个师。张兆丰免职后,就没有行动了。在鄂南则有新店事件。蒲圻人民自卫军的兵员大部分由土匪改编,团长刘步一。刘步一将敌十三军令其谋杀省党部鄂南巡视员漆昌元的信交给漆昌元,以表诚意,取得特委信任。特委决定将精锐力量集中在新店,与刘步一汇合。9月9日,特委先派王钟率领一部分队伍前往。其时,刘步一已被国民党收买叛变,将漆昌元、王钟等人杀害,带去的队伍全部被缴械,至暴动失败。[3]

    第二,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何雄飞任县长后,中共通山县委为防不测,把县委和革命团体机关转移到板桥,在农村中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农民武装。通山暴动之初即首先扫清了农村的反动武装,使县城之敌孤立无援,然后包围城市,夺取城市,取得成功,并能巩固。这一点,通山秋暴是很有特色的,是通山秋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地方一开始暴动就夺取城市,其结果是很难成功。有的地方秋暴是从县城开始,经过几番攻城才取得城市。但是,乡镇的民团又反过来围攻农军,农军只得马上转移。

    第三,完成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思想准备。七一五政变前,通山县委书记李良材接受吴礼执等人的建议,将县委机关与革命团体转移到板桥,秘密发展党组织和农民武装,准备进行武装革命。所以,当八七会议传达下来,水到渠成,能积极、迅速地举行暴动,而不是感到很突然、很仓促、很被动。其次是军事准备。县委迁板桥后,县委及各团体负责人与农军干部深入到各地农村发展农民武装。到8月中旬,全县农民自卫军发展到1000余人。再次是组织准备。8月下旬,组成通山县秋收暴动委员会,夏桂林为主任,叶金波为副主任。

    第四,既讲究英勇斗争,又讲究策略。8月下旬,陈维汉部调守铁路沿线,城中只有警备队数十人,给秋收暴动造成有利战机。县委当机立断,命令各地农军开始出击,提前暴动,围攻县城。围攻县城时,注意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迫使何雄飞投降,使暴动取得成功,并为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赢得了时间。

    当然,把通山秋暴的成功经验上升到历史的层面,就是党的领导、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通山秋暴的成功与红色政权的建立,对湖北乃至湘鄂赣边区人民革命都具有推动作用。它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只要广大工农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克难奋进,英勇斗争,我们的理想就会成为现实。

    从当时省委文献可以看出通山秋暴与通山红色政权的建立在湖北省委心中的地位及对周边人民革命的推动作用。1927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湖北农民暴动经过之报告》载:“通山于八月尾由县委与县长以同乡关系,说明政治概况,该县长即将政权让出,同时即将该县长幽禁,以县长名义向土豪劣绅募捐以稍安其心,同时即将交通断绝,并派农军严守四境,至九日即将该县长及各官吏枪毙,同时派农军二十队分赴各乡戮杀土豪劣绅,并没收其财产,计杀土豪劣绅一百余人。第二日即派农军帮助咸宁。”[4]同月,湖北省委还写了一份《湖北省一九二七年秋收起义概况》,文中写道:“通山:八月底我们夺取了通山,于9月9日枪杀首次逮捕的官员,交通中断了,派出许多小组去乡村枪杀豪绅(枪杀一百多个)。”[5] “鄂南工作为湖北各区之冠”,“通山在我们手中时期很长”。 [6]

    1929年1月,彭德怀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高度赞扬通山农民的革命行动,“在南昌暴动时,鄂南民众进攻咸宁、通山、鄂城等县,很奋勇的自起响应,尤以通山孤战数月,至万危难守之时,他们还积粮于九宫山,作最后的艰苦斗争。”[7]

    2007年7月11至12日,中共通山县委、通山县人民政府在国家风景名胜区九宫山举办纪念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上,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石仲泉同志作了题为《通山红色政权与湖北革命党史》的学术报告,高度赞扬中共通山县委和通山人民积极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及革命首创精神。他说:“第一,这是当年秋收暴动最早的烽火。过去对鄂南秋暴的历史意义认识不够,现在看来,包括通山在内的鄂南三县暴动,可以说是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的第一枪,奏响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革命交响乐的第一串音符。第二,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作为八七会议后在全国秋收暴动中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作者注:石仲泉同志的论文在《党史天地》发表时称其为最早的红色政权之一)在县城存在了近一个半月,尽管时间短暂,但毕竟是划破黑夜天穹的明亮流星。第三,八七会议后鄂南的秋收暴动和通山建立的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性质的红色政权,为湖北党史出现这个‘燎原’之势的奇迹,可谓是最初的‘星星之火’。” 近代史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毛磊教授认为,由共产党领导、具有完备政府形态的政权才可以称得上“红色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讲,通山确实是目前确定的最早的红色政权”。 [8]

    二、通山农军的去向

    原中共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群同志在研讨会上发问:通山农军这颗流星“流”到哪去了?为党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为进一步阐述石仲泉同志对通山秋暴与红色政权是湖北革命“最初的星星之火”的评价,回答王群同志的提问,根据现有的资料对通山农军去向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具体说,通山农军的流向有五个方面。

    (一)奔赴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

    通山农民革命军(简称农军)的前身是通山农民自卫军。早在1926年上,泉港、郑家坪等地成立了农民自卫队。同年6月,成立通山县农民自卫大队部,叶金波任大队长。1927年春,县农协会将县农民自卫大队扩编为一个团,称自卫军,陈叔卿任团长。团之上设通山县农民自卫军司令部,叶金波任司令。8月下旬,通山县委将农民自卫军改为农民革命军,下辖六个大队和一个快枪队。秋暴成功后,农军被编为两个团,共两千余人,陈叔卿任一团团长,叶金波兼任二团团长。

    9月9日晚,夏桂林、陈叔卿率领农军第一团1000余人出师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10日,通山农军进入咸宁。第二天,通山农军与咸宁柏墩、马桥附近农军合编,组成咸(宁)通(山)农民革命军,成立军事委员会,刘镇一为主席,夏桂林等人为委员。13日,咸通农军2000余人攻打马桥,一个连的守敌在农军强大攻势下竞不敢出击,阵前向农军投降。15日,咸通农军参与攻打县城,与敌激战3—4个小时,原约定在城里作内应的同志被敌人打乱,无法实现里应外合。翌日,敌人援军赶到,刘镇一见攻城不下,下令撤出战斗。这次战斗中,通山农军与鄂南各地农军协同作战, 表现得很勇敢。18日,敌人反攻,我军撤退。23日,敌人一营兵力向咸通农军进攻,农军与敌激战经日,为咸通农军军委及办事人员安全转移到通山境内赢得了时间。24日,军委会主席刘镇一在通山万家郭家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咸通两县党代表、两县县委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作出三项决议。一、五路布防,抵抗敌人的进攻。二、决定咸通农军占领通山九宫山,建立根据地。三、派出联络员前往蒲圻、崇阳等地与鄂南特委及各县委取得联系。9月底,刘镇一再次召开咸通两县负责人会议,解散咸通农军,并指定夏桂林任通山县委书记(李良材去武汉未回),通山农军返回通山。

    (二) 坚持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上旬,夏桂林等人返回通山县城,与叶金波等人合兵一处。不久,得知鄂南暴动中心区域蒲圻县工农政府所在地石坑失陷,鄂南各县农军遭受挫折,敌人将重点进攻通山县城等消息。夏桂林在县城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将通山农军分成三路,分别进入鄂赣边境(即通山南部)的九宫山,阳(新)通(山)边境(即通山东南部)周步山、沉水山,依靠当地党组织与农协会建立革命根据地。

    10月13日,通山农军第一路由陈兆秀、陈叔卿率领进入九宫山,第二路农军由夏桂林、许金门率领进入沉水山,第三路农军由叶金波、阚禹平、阚学增等率领进入周步山。

    夏桂林与许金门带领第二路农军来到沉水山,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他们在群众的帮助下,分散在各山村中,避开大股敌人的“清剿”,并多次出其不意地打击进山“清剿”的民团。他们依托大山,依靠人民群众,恢复了十几个村的农协会组织,并把县委、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县农协、县农军指挥部建立在这里,为通山农军的保存与发展开辟了一块根据地。

    同时,叶金波、阚禹平、阚学增等率领的第三路军在周步山一带活动。周步山北临富水河,活动踪迹容易暴露给敌人,敌人便于“清剿”。农军多次与五区民团在这里发生战斗,互有伤亡。为保存革命力量,叶金波等率农军向纵深转移,进入消水山。消水山地处阳通边境,山高林深,通山民团管不了,阳新民团管不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消水山农军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很快与沉水山连成一片。

    陈兆秀、陈叔卿率领的第一路农军进入九宫山,坚持斗争。由于九宫山与江西相邻,陈叔卿即于10月下旬带领3名农军战士赴江西寻找党组织和红军。途中,被叛徒出卖,被横石潭民团逮捕,押回横石,壮烈牺牲。陈叔卿牺牲后,陈兆秀率其余部来到了沉水山。

    11月,夏桂林在沉水山主持召开县委会议。会议作出四点决议:1、建立富有、板桥两个区委,由陈兆秀、阚学增担任区委书记。2、将沉水山、九宫山、消水山三支农军合编为县工农游击大队,有战士200余人,叶金波任大队长。3、将县工农政府委员会与县农民协会合并为县农民革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权。农委会下设经济委员会,由阚禹平任主任,组织群众抗租抗债,向土豪劣绅借粮筹款。4、继续派人找上级党组织。这次会议后,到1927年底,建成了把黄沙、梅田、大畈、横石、富有、杨林铺、沙店、三源、冷水坪连成一块的革命根据地,《通山人民革命史》已将它称为苏区,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

    (三) 融入红军,保卫鄂东南和湘鄂赣苏区

    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成立,简称红三师,也称鄂东师,只有一个团(红七团),未设师部,它的成份是鄂东特委警卫部队、红三军团留下的骨干和部分伤病员,以及从通山、大冶、阳新等县的工农游击队和赤卫队中精选的300名队员。红七团团长刘振山,政委郭子明。同月,鄂南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师,简称红二师,它以蒲圻游击队为基础适当集中鄂南各地枪支人员组成,设立师部,师长汪子霞,政委饶森阶,实际兵力2个连。后来,通山城西的港路、高桥、大坪等地的组织与所领导的赤卫队,因敌人复占县城,与通山县委失去联系,就由赵孟卿出面与鄂南特委接上关系,地方赤卫队的枪支被编入红二师。红三师、红二师组建前后,通山境内还有两支隶属通山县苏维埃军事部领导的武装红一连和红九连,共有兵力50多人。1931年秋,红三师七、九团被补充到红十六军,红三师不久又重建,恢复3个团的建制。1933年8月1日,红十七军在通山县隐水村黄石洞成立,辖红三师、河北师和赣北师。

    此外,通山苏区还有以下五种地方武装。1、赤卫队、少先队。2、赤卫军、模范队。3、工农游击队。4、独立团、警卫营。独立团是通山县属的地方正规红军,1932年5月被编入第二次组建的红三师,番号取消。5、补充团、“避白团”。补充团是为了适应苏区反“围剿”斗争扩大红军而建立的预备兵源组织。 “避白团”由已失陷的苏区避白群众组成,战时与补充团一样送调补充正规军。

    由上述可知,通山农军虽然没有整建制地编入红军, 但在红军部队里的流向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流向红三师、红二师、红十六军、红十七军,还是通山地方革命武装,都为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之中,以红三师政委叶金波尤为突出;此外,还有编入红二师的赵孟卿。通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近3万人为革命牺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红三师战士,牺牲最多的是红三师三次攻打江西横路。

    (四)奋发进取,继续工作在领导岗位

    通山农军在后来的革命活动中,有的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如夏桂林、叶金波等。

    夏桂林,1896年12月出生于通山县焦夏村一个贫雇农家庭,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夏桂林任通山农协委员会委员长、中共通山县委执行委员。8月,夏任通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通山县暴动委员会主任,与李良材、叶金波等人一道领导秋暴,取得成功。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成立,夏桂林任委员长,叶金波任副委员长兼军事部长,阚禹平、陈兆秀、涂宗夏任委员,分别负责财政、民政、教育等部门的工作。9月9日,夏桂林率领通山农军一千余人赴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10月中旬,夏桂林、许金门率部到达沉水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夏桂林赴省城参加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12月14日,夏桂林被选为湖北省委执行委员,与郭亮、黄五一、沈国桢等人共同负责省委工作。1928年1月,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黄五一、夏桂林等30余位革命同志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于武昌阅马场。

    叶金波,1906年出生于通山县通羊镇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1925年6月在通山镇南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年仅20岁的叶金波被推举为通山县首任农民自卫队大队长。1928年春, 叶金波代理通山县委书记。同年8月,叶被正式任命为通山县委书记。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正式成立,叶任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红三师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过小箕铺、西坑潭、大畈、木石港、玉岭山等大小战斗,粉碎了敌人对鄂东南苏区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11月至1932年2月,叶金波率红三师八团配合红十六军作战,先后取得武宁横路、通山猪头山、蒲圻新店、阳新刘宣堍和江西瑞昌“打围子”等五次重大胜利,保卫巩固和发展了鄂东南苏区, 苏区各项建设进入全盛时期.

    1932年5月, 叶金波任红三师政委。鄂东南第四次反“围剿”时,师长张焘负伤住院,叶代理师长兼政委。7月9日午夜,他指挥红三师配合红十六军作战,一举歼灭通山县城守敌谢彬师的两个团,毙敌700余人,俘敌900余人。12日,他率部突袭山口铺敌之援军,全歼敌军,缴枪百余。16日,红军分兵两路,进入咸宁。红十六军在官埠桥歼敌两个营,叶率部在马桥歼敌一个团,被誉为“一周四捷”。1933年8月1日, 红十七军在通山黄石洞成立,军长张焘,政委方步舟,叶金波任副政委、参谋长,兼红三师政委。1933年9月,蒋介石调动100万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鄂东南道委提出“向南发展”、“打回龙港过新年”的口号,红军初期取得胜利,但最终失利,兵败王文驿。1934年2月,叶金波以“国民党改组派”的罪名被错杀,198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叶金波英勇善战,是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忠诚的革命战士。1933年,蒋介石在江西行营发布《剿匪区内文武官佐士兵剿匪惩奖条例》规定:“唐在刚、陈毅、徐向前、张焘、叶金波各匪首生摛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三万元”。他被誉为没有走上授衔台的将军。

    下面,再介绍七位队长:

    阚禹平,1891年9月出生于通山杉木园,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通山秋暴时,他任通山农军第一大队大队长。秋暴成功,并建立工农政府,他任财政委员。1928年1月,任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红五军纵队来到通山,他为拥红扩红做了大量的工作。1931年春,红三师成立,他调任红三师军需。1932年秋,阚禹平被当作“国民党改组派”错杀。

    焦瑞祥,1896年10月出生于通山县大路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任通山农协委员会副委员长。通山秋暴时,兼任农军第二大队大队长。围城时,李良材提出逼何雄飞投降的意见,焦瑞祥积极支持,并与李良材一道进城谈判。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何雄飞被迫开城投降。农军占领县城后,一部分赴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焦瑞祥留在县内工作。9月10日,焦瑞祥被变节分子暗杀。

    赵孟卿,任农军第三大队大队长。详见下文。

    吉孟来,1896年出生于通山县杨芳林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通山秋暴时,吉孟来任中共杨芳林区委书记、通山农军第四大队大队长。10月上旬,吉孟来组织开会时,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陈叔卿,1885年6月出生于通山县宝石一个清贫的私塾家里,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他与夏桂林、陈世太、袁晓南等人代表通山农民出席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受到了深刻教育。1927年,成立通山农民自卫军总部,陈叔卿任自卫军团长。通山秋暴时,陈叔卿任通山农军第五大队大队长。1927年9月9日,陈叔卿率领通山农军一千余人随夏桂林赴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10月中旬,陈叔卿率农军一部进入宫九山坚持斗争。10月下旬,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许金门,1894年10月出生于通山县泉港村。他是造纸工人出身,身怀绝技,能飞檐走壁。叶金波是他的内兄。1926年4月,由叶金波、郑芝藩介绍入党。通山秋暴时,许金门任通山农军第六大队大队长。10月中旬,夏桂林、许金门率农部一部来到沉水山,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许金门任县委执行委员。1929年12月,全县赤卫队合编为通山赤卫军,叶金波任总指挥,许金门任副总指挥。1930年3月起,许金门长时间担任通山县苏维埃政府常务委员(执行委员)、军事部长、游击大队长。他认真训练游击队战士,积极为红三师输送兵员,为红三师的几次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阚学增,1905年出生于通山县杉木园村。1924年,进入通山县私立镇南中学读书,与叶金波、阚禹平等是同窗。在这里,叶金波、阚禹平、阚学增等10名同学于1925年6月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阚学增参加国民政府在武昌举办的军事训陈班,结业后,他被分到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任排长,即夏斗寅部。后夏斗寅叛变革命,令阚学增大失所望。夏斗寅进驻通山,阚学增被派驻与杉木园相邻的板桥。当时通山县委驻茶滩,与板桥隔河相望。后来,阚学增在叶金波、阚禹平的帮助下,率部起义,所属部队被编入板桥农民自卫队。通山秋暴时,该部被编为通山农军快枪队,是通山农军的精锐部队,阚学增任队长。1927年11月,中共板桥区委成立, 阚学增任书记,建立起了板桥赤色区域。1929年10月,叶金波、阚学增率领200余农自卫军配合红五纵队,攻下县城。1930年10月17日,阚学增在攻击通山县城的战斗中,掩护战友撤退时英勇牺牲。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徐赐甲:通山秋暴耀荊楚
·下一篇:无
·特稿:通山秋暴与湘鄂赣苏区——通山农军去向初探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徐赐甲:通山秋暴与湘鄂赣苏区——通山农军去向初探
特稿:通山秋暴与湘鄂赣苏区——通山农军去向初探
徐赐甲:通山秋暴耀荊楚
特稿:通山秋暴耀荊楚
徐赐甲:通山秋暴及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
特稿:通山秋暴及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
“两会”召开时间应率先改革——写给代表委员的几点
龙琪风:江西首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在井冈
特稿:江西首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在井冈山
王薇、庄江滢、陈龙狮:革命后代带领大家齐做帮扶孤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