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翠
题诗画(陈小翠)
陈小翠(1907-1968),一位二十世纪独具才识的诗人画家。
许多人浏览了她的前期诗画,以为小翠只是一位闺中才女,笔下多以花鸟鱼虫、士人秀女为题,尤以仕女画为最,将人物置于庭院,或梅花,或梧桐下,给人以宋词之境,擅长在画幅上题诗词长跋,清雅俊逸,别饶风致,堪称一绝。
殊不知,小翠诗画大致可分前、后二个部分,前期(抗战前),婉丽柔雅、隽逸典秀;后期(抗战后),历经战乱,跌宕起伏,具有时代烙印,写尽了风霜雨露,刻画了时代的激流缓滩,尤以抗战诗词为最,令人刻骨铭心。
至今读来,仍令人豪情顿生。
小翠生长在杭州的一个儒商家庭,父亲蝶仙,一位成功商人,也是一位才华洋溢的言情作者,家住西子湖畔,或上海的十里洋场,优裕的生活,令她的写作充满风花雪月,诗情画意。
抗战爆发后,狼烟四起,兵荒马乱,其诗词又充满离乱动荡之声,不仅意真情切,而且文字珠玑。至今读来,仍令人悲愤交加,慨然有感。
可以说,小翠之作,堪称一部上世纪的“诗史”,前期潇洒清逸,后期激昂悲愤。其身世才学与宋代李清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纵观小翠诗文,可与李清照齐名,称之“江南二奇女”。本文略举抗战时的诗文若干,可窥一斑:
《西台吊谢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小翠到桐江游览,登西台凭吊宋末义士谢翱,赋诗道:“落日荒台万象危,古人忠爱死为期; 茫茫恸哭存亡际,地老天荒一布衣。”(《西台吊谢翱之一》)
《悲西台》
“长江白浪何崔巍,上与天汉相萦洄; 崖山龙骨安在哉?昆池万劫飞寒灰; 文山白旗向天挥,鞭屍未报军已摧; 孤城孽子窜空谷,悲怀激烈生风雷; 击筑一歌云气来,再歌天地为尘埃; 四山风雨神鬼哭,灵均涕泪皆琼瑰; 嗟嗟亡国之民何所埋,化为黄鹄犹徘徊,感此不饮令心哀。 作者创作时,日军虎视眈眈,中日全面开战在即,山雨欲来风满楼。
由此,小翠的诗词一改以往的清幽淑雅之风,由“风花雪月”,转而,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诗意之中。 在桐江游览之余,凭吊了西台的宋末义士谢翱,浮想连翩:宋末时,元蒙大军压境,义士谢翱举兵声讨。小翠发思古之幽情,感叹时局之险峻。
有人问小翠:“近来赋诗,何以如雍门之琴,每杂哀音?” 小翠道:“予亦不自知其所以然,但气运所感,若有预兆,心自凄恸耳。” 又说:“后两年而国遭大变,江南半壁,相继沦陷,亦诗识也。”(诗后注言)
、 不难看到,小翠已敏锐地预感到,国家将进入多事之秋,百姓将要面临危难的命运。一介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在诗中表露无遗。
《新长恨歌》
在《新长恨歌》里,写道:“本来红粉亦英雄,壮志鸾摧盟誓始终; 撤却钗环剪云发,手披荆棘去从军; 木兰渐向烽尘老,醒后悲歌梦中笑; 梦挥雄剑下长城,相见檀郎犹玉貌; 国破家亡草木新,此心灰木不重春; 却将凤折鸾摧意,去作龙吟虎啸人。” 这首诗描写一位东北青年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寇,不幸战死沙场。
他的未婚妻悲痛不已,奋起从军。诗中所述内容,有仿效古人花木兰,从军抗敌,为光复河山,不惜自己的热血与生命。
人间何处请长缨?
小翠的一位女弟子,周丽岚,决意从军抗日。小翠闻讯,激奋之余,写下了《题女弟子周丽岚诗剑从军集四律之二》,加以鼓励,写道:
“人间何处请长缨?叩叩钧天唤不应; 为有性情忧社稷,莫将诗酒博虚名; 早操大野千营日,夜渡黄河万骑冰; 梦里狂呼缘底事,独挥雄剑下长城。” 《女弟子丽岚易钗而弁,从军江西,乞诗铭剑,占此以当赠别五绝之二》: “浩劫洪炉万丈开,天教锻炼出群材; 桃花马上如虹气,岂独秦家绣 台。 《女弟子丽岚易钗而弁,从军江西,乞诗铭剑,占此以当赠别五绝之三》 万劫沧桑悲后死,一函涕泪报先生; 金闺哀怨关天下,不是寻常儿女情。” 《女弟子丽岚易钗而弁,从军江西,乞诗铭剑,占此以当赠别五绝之五》 哀艳雄奇一剑知,雷惊电掣女要离; 锋芒太露原非福,珍重神龙脱颖时。 《送长孺》 小翠的抗战诗,悲歌裂石,浩气腾虹,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送长孺》可见一斑。抗战爆发,小翠深明大义,毅然送夫从军。她的丈夫汤彦耆(字长孺),小翠赋诗一首,曰: “鼙鼓声喧战马嘶,万方多难汝何之; 红楼夜雨他年梦,翠袖天寒旧日诗; 一战本来非得已,全家何敢怨流离; 太平重见知何日?铜柱珠崖有所思。 碧云吹瘦玉参差,惜别悲怀强自持; 酒最伤神宜饮少,忧能损肺莫眠迟; 来时镜槛花双笑,去时楼台雨万丝; 强欲从君因母老,漫天烽火阻归期。 风雨天涯客思深,闭门愁病尚相寻; 长闲骏马消奇骨,出塞秋鹰有壮心; 患难舆人坚定力,乱离无地寄哀吟; 杜陵四海飘蓬日,一纸家书抵万金。 《早行》 破晓驱车去,还从虎口行; 乱离生白发,患难见真情; 生死存肝胆,乾坤付战争; 天寒忧失道,风雨度危城.。” 在诗中,夫妻依依惜别,谆谆叮咛,抗击日寇,保家卫国,本是中华儿女的本份,有什么可以埋怨别离呢? 同时,再三叮嘱:“杜陵四海飘蓬,一纸家书抵万金。” 忧国忧民之心 杭城沦陷,小翠诀别家人,离开杭州,独居沪上。 她的诗充分表露了当时的真切心情:“还家叩荆扉,劫灰满青松; 辛苦贼中来,头发如飞蓬; 开门惊我在,鸡犬生欢容; 死生成永诀,岂谓又相逢; 握手杂啼笑,惊喜疑梦中; 却顾所来径,万里烽云红。 宿昔逢衰乱,驱车离故乡; 仓皇兵马间,憔悴颜色黄; 中间窜荆棘,无有完衣裳; 微生敢自惜,举国如沸汤; 王师悲败绩,弃此土一方; 大火东南流,赤地成鸿荒; 不闻鸡犬声,但见苍鹰翔; 下民亦何罪?乃入屠杀场; 嗟嗟会稽耻,忍者君莫忘。”(《返沪四首之三、四》) 诗后附有注释,补叙了上海、杭州、芜湖、江阴接连不断的失守及民众惨遭屠戮的状况,与诗合读,足继少陵诗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