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沙窝会议会址,我们继续北进,去长征途中又一个会议地点——毛儿盖。
行驶路线:从沙窝会议会址出发,继续沿[XU02乡道]向东北,距离不远就到了毛儿盖会议会址,这里并不叫毛儿盖,而叫索花村。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沙窝会议会址[XU02乡道]向东北15km→毛儿盖会议会址/索花村
我们离开沙窝会议会址,重回到[XU02乡道]的路口,往毛儿盖/索花村前行。
毛儿盖/索花村离沙窝寨子约30里,“毛儿盖”是藏语“矛格”的谐音,译意是“越咒越兴旺”,是一个地区的名城,当时,毛儿盖是毛儿盖土官属下十八寨地域之总称,方圆上千平方千米,而今,由上八寨、下八寨、草原乡三个乡组成。
毛儿盖在长征路上的什么位置?看下图右上角,毛儿盖就在草地的边缘啦!松潘在毛儿盖的东北方向,由于松潘被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占据,红军只能进入草地北上。
毛儿盖在长征史上的地位、作用有三点:筹粮;开会坚持北上;进入草地的出发地之一。
红军自1935年7月底进入毛尔盖,而至8月21日(毛儿盖政治局会议后)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为什么在毛尔盖要停留这么久?一是青稞要8月份才成熟,必须等待青稞成熟,没粮不可能走过草地;二是与张国焘的分歧还在扩大,一、四方面军还不能统一行动。
红军占领毛儿盖是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打了一仗的,这是中央红军与胡宗南部的第一次较量,红军大体弄清了胡宗南的实力非一些地方军阀可比。
最先进入毛儿盖的是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二师四团和四方面军三十军二六七团,于1935年7月1日进至毛尔盖一带,与据守在此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李日基营激战8天,才驱逐李营占领了毛儿盖,这就是毛儿盖战斗。
毛儿盖战斗:
毛儿盖是通往草地的通道,红军必须控制这个通道。
胡宗南部主力据守松潘,同时向西部署了以侦察、警戒为主的小股部队:一股前出至镇江关一带,据守岷江东岸,与红军对峙;一股前出至毛儿盖地区,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胡宗南曾当面叮嘱营长李日基,让他负责“搜索、警戒、打游击”,交待他:“能打不能打由你自己做主,不要向我请示。”李日基营到达防地后报告,至少要一个团的兵力才能守住。胡宗南察觉毛儿盖的重要战略价值,又派一个副团长带一个营到毛儿盖了解情况。这位副团长看出毛儿盖是块死地,于是笼络了被胡宗南派往阿坝联络藏族土司途经毛儿盖的师部参谋,请其暗中帮忙。这位“钦差”回松潘后,禀告胡宗南:“至多一个营就行了。”于是胡宗南调回了后去的这个营和那位副团长。
关于毛儿盖战斗的时间,各史料的记载不一,即使参战指挥员杨成武《忆长征》中的时间也不准确。目前可以明确的是:战斗持续了七、八天,打得相当艰苦;朱德于7月10日电报命令“二六七团及一军团主力,今夜袭击毛尔盖之敌”;围攻索花寺的部队是担任红军前卫部队的一方面军一军(即一军团)二师四团和四方面军三十军一部(临时归一军指挥,朱德电报中是二六七团);一军团二师四团击溃李日基营后于7月17日离开毛儿盖;最后于7月16日追歼李日基营的是一军团侦察连和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八团两个连。
阿坝州志关于毛儿盖战斗的记载:“7月初胡宗南部廖昂补充旅第一团第一营(加强营)营长李日基率部抵毛儿盖索花寺内驻扎。李营第一、二连占领索花寺后山头,构筑环形阵地,营部和第三连、机枪连集中寺院东南角上一独立庙内。红一军团和三十军各一部抵达毛儿盖,拔除李营外围3个警戒哨,夜间向其一、二连阵地进攻。李营以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拒守,红军攻未克,包围之。此后李将一、二连撤回寺院固守。红军缩小包围圈。寺院墙垒坚固,红军无重武器摧毁,采用挖地道战术被李营发觉未果。7月中旬,红军击毙李营守寺院大门的副营长和一连长后,李营乘夜率部向寺院东北方突围。红军追击,俘李营近百人。一军团侦察连和三十军二六八团两个连围李营残部于腊子山以西25公里处,除李日基率少数人逃脱,全部被歼。在毛儿盖战斗中,红军俘李日基部400余,缴获步枪200余支,轻机枪16挺,重机枪4挺,无线电台1部。”
在战况激烈的时候,李日基连续向胡宗南发出求援电报,胡宗南怀疑是红军企图“引蛇出洞”、“围点打援”,一律置之不理,直到李日基弹尽粮绝的时候,胡宗南才下令撤退。李日基仅率少数随从经牟尼沟逃往松潘。李日基逃走前为了不让“共匪”得到武器弹药和粮草,放火烧寺。幸而红军扑救及时。未曾想,李日基逃回去还得了赏,因为长官胡宗南此前有个命令竟然是“带回一兵赏洋10元,带回一枪赏洋20元”。日后,这个李日基官至军长,在陕北与共军打仗还是屡战屡败。
红军拿下毛儿盖,不仅得到了通往草地的通道和出发地,而且基本上控制了松潘以西小姓沟流域并在此间筹粮。而蒋介石、胡宗南们没有料到红军会去走大草地,则失去了阻击红军于险地的机遇。当然,红军通过毛儿盖战斗也进一步了解到胡宗南部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当年红军翻山越岭,中央领导机关和大部主力,分批翻越昌德山、达古山北进至毛尔盖,另一部红军由泽盖过河,翻谷汝山经扎窝、晴朗、达盖翻山去毛尔盖。沿黑水河畔向毛儿盖进发时,黑水河水流湍急,湍流之处波浪高至数尺,因此沿河任何之地均不能渡涉。红军行至则格、黑水、芦花等地,只能沿着河岸危崖绝壁的羊肠路曲折向前,路面之狭隘,只能容许一人通过,人有两手尚可攀扶越过,骡马则易失蹄跌落,结果只有几匹从江西出发的老资格骡子走了过来。
今日公路穿行在广袤的低山草甸中,依然是森林茂密,牛、马散布,河流清澈,草场遍地。
在公路前方,远远的山坡上出现了寺庙的金顶,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索花寺了(上八寨乡索花村索花寺)。
驶进上八寨乡索花村,村中路边有路标指示左转往毛尔盖会议会址,这是一条往山坡上去的小路。通常,这里的寺院圣地是不让车辆过去的,我重走四方面军长征路时来过这里,知道上坡几百米后有个藏居,和房主人好好说说,是允许停车的。要知道,在这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徒步走几百米上坡路多么辛苦!
我们如愿以偿地在藏居前的路边停车,藏居对面是一个转经棚。
索花村里道路四通八达,寺庙寺院好几个,我重走四方面军长征路时就转不明白,幸亏一位六七岁的小喇嘛自告奋勇带的路。这次,我们还是求助于喇嘛。如果没有人带路,那就一直往山边走,索花寺在村里最靠近山边的地方。
经过吉祥寺,大门与众不同。
村中新修建的寺庙,越来越高级。
村中新修建的藏居,藏胞生活越来越好。
走到这个围墙,就是索花寺的围墙了,院子门没有锁。
进院子走几十米,就看见索花寺(喇嘛庙)的正殿了,修缮后不久。这就是当年毛儿盖会议会址。
这座寺庙比村中其他的寺庙显得古朴、历经沧桑,规模也要大一些。索花寺也称为毛儿盖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建于明代,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据说当年寺里的喇嘛达到5百人。当年的索花喇嘛庙被国民党守军败退时放火,幸被红军扑灭,但仍然有焚毁,如今寺庙主殿已修葺一新。
在索花寺正殿的左侧是“毛儿盖会议会址”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