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山东省烟台栖霞市,山峦绵亘,丘陵起伏,是胶东屋脊。锯齿牙山和艾崮山区,是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胶东抗日根据地。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家乡抗战的历史片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八路来到我们村
1939年5月11日,日寇飞机轮番轰炸栖霞城。5月12日,日伪军队1400余人进犯栖霞,国民党军队弃城逃窜,栖霞城沦陷。
1939年,八路军五支队和栖霞县委,在艾崮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这一年冬天,十多名八路战士,来到了我们村——栖霞县城西二十里的初格庄。他们有的扛着枪,有的背着大刀片,每个人腰里还别着两个手榴弹。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孩子,围在他们身边,第一次见到手榴弹很好奇,问“这是不是捣蒜锤子?”八路军战士听了哈哈大笑。 我们村有百十户人家,在周围十里八里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八路军来了之后,在我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乡公所。我们村的小学,也成了全乡的中心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从济南、烟台等城市回乡的学生,是我们的老师。当时没有课本,他们就用钢板刻蜡纸,油印教材。我至今还记得,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课的课文是:“人。中国人,日本人。”第二课的课文是:“中国大,日本小”。第三课的课文是:“哥哥杀敌去。打倒小日本!”
在抗日小学里,八路军战士和老师教给我们很多抗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保卫黄河》等著名歌曲,我们几乎天天都唱。嘹亮的抗日歌声,在山村的上空回荡。
(二)我们都是儿童团
“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站岗放哨,又捉汉奸,有了消息给八路传”。这是我们栖霞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歌曲。
从1942年到1945年,我在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担任儿童团长三年多。说起儿童团,可不简单,它有“四大任务”:
第一,站岗放哨。邻村之间,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在山头摇旗呐喊,都能看得见。鬼子出城下乡扫荡,各村相互传递消息,能提前跑到山沟里躲藏。 第二,盘查行人。在抗日根据地,到外村外地,都要有路条,上面盖有村政府的大印。儿童团员识字,在路口站岗,查看路条,捉拿汉奸。1944年,我们在离栖霞城15里的马嘶庄高小读书时,盘查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没有路条,腰里还系着红腰带,就把他送到了乡公所审查。 第三,慰劳八路。那时八路军战士到了村里,都是打地铺。夏天和秋天,蚊子多,睡不好觉。我们儿童团员就到山上拔蒿子,扭成蒿绳,慰劳八路军。晚上点燃,蚊子不咬,效果特好。 第四,当小先生。当时,在抗日根据地,已婚妇女,几乎都是文盲。各村都办起了妇女识字班。教她们识字的“小先生”,就是儿童团员。
(三)栖霞民兵显神威
日寇侵占栖霞后,残酷地进行扫荡,屠杀我抗日根据地群众。但栖霞人民没有被吓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村村都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组织了民兵自卫团,万众一心,英勇杀敌。全县广泛开展了以民兵为主体的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袭扰战,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打击日寇,保卫家乡。栖霞民兵显神威,打得日伪军日夜不宁,闻风丧胆。
我们村西边十多里的纸房村,50多名民兵,在队长陈吉道的带领下,多次打击日伪军,夺取武器,武装自己。从只有土枪、土炮、手榴弹,发展到拥有27支步枪,1挺轻机枪,两个掷弹筒和一门迫击炮,成为装备精良的的民兵队伍。我村南面15里的郭格庄、辛庄,有民兵60多人,拥有步枪、土枪40多支,还有两门土炮,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近百次,受到胶东北海军分区的嘉奖。
许多人都看过电影《地雷战》,那是我们胶东海阳县、栖霞县民兵开展地雷战的真实写照。栖霞县有极为丰富的岩石资源,花岗岩、石灰岩到处都是,一脚能踩着三个石头。做地雷(俗称“铁西瓜”),铸铁缺乏,民兵就用石头做石雷,装上火药,埋在地下,日本鬼子用金属探雷器也探不出来。踏雷、拉雷、绊雷、头发丝雷、连环雷,因地制宜,花样翻新。1942年冬季,日伪军进行冬季拉网大扫荡时,踏上了大杨家民兵摆下的地雷阵。“轰隆”一声,日军指挥官吉田大佐和8名日本鬼子,坐上了“土飞机”,被炸得血肉横飞,一命呜呼!
1944年,在马嘶庄高小,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地雷战的作文。我写了一篇《地雷的自述》。其中有这么一段:“我的大名叫地雷,小名叫铁西瓜。别看我长的不俊,黑不溜秋,可我的劲特别大。日本鬼子碰上我,能叫他粉身碎骨,脑袋开花,魂飞东洋老家。”
(四)栖霞全境得解放
1941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清河独立团和五支队,在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的指挥下,歼灭了盘踞在牙山地区的国民党投降派蔡晋康的主力,将蔡部残余赶出了栖霞,牙山地区全部解放。从此,栖霞牙山根据地成为胶东地区最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并与艾崮山抗日根据地遥相呼应,紧密配合,相互支援,为解放栖霞全境创造了条件。
八路军在栖霞发动的一次重要的抗日攻坚战,是拔除日寇蛇窝泊据点。1942年7月,日本鬼子为控制栖霞、海阳、莱阳边境地区,在栖霞蛇窝泊据点,修建了号称“鲁东第一大碉堡”。为修建这个大炮楼,日寇强迫周围村庄老百姓500多人,用了五个月建成。这个炮楼是用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修建的,东西长20米,南北宽15米,高度为13米。共有4层,每层每隔两米都留有枪眼,墙体下部厚2.5米,上部厚1.5米。日寇曾夸下海口:“别说打呀,叫八路来拆也得两个月!”
1943年春天,胶东军区许世友司令员,把攻克这个大碉堡的任务交给了八路军五旅十三团。5月22日夜,发起攻击,打了一夜未能攻克。5月23日到24日,八路军改变战术,以民房为依托,在炮火掩护下,挖掘通道,逼近碉堡,用炸药包炸开了这个大炮楼,全歼守敌,打死日伪军60多人,生俘63人。八路军攻克蛇窝泊大碉堡,敲响了栖霞日寇据点崩溃的丧钟。
1944年12月中旬,我八路军五旅十三团、十四团和北海独立团等主力部队,步步收紧了对栖霞城的包围圈。守城之敌700余人,粮尽援绝,饥肠辘辘,于12月14日凌晨,仓惶逃窜。我八路军随即收复栖霞城。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也于12月15日迁驻县城。由此,栖霞全境获得解放。栖霞城在沦陷五年后,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