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到老人身旁,他滔滔不绝地述说当年红军进攻鲁班场附近山头的情景。对于我们这些“北京来的人”,他有说不完的话。
老人年事已高(89岁高龄),天气还有些热,我们请他到亭子里给我们继续介绍。
老者名刘福昌,今年已90岁高龄,他守护烈士陵园至今已有44年!
他告诉我们,在他10岁的时候,目睹了鲁班场的惨烈战斗,知道有一支军队叫做红军,很能打。
1944年,他参加了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八十一师无线电排,随军远征,先后在云南和缅甸与日军作战。1948年,他所在团在团长带领下起义,他也就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随后,他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浙江和福建等战役。因作战英勇,他多次立功,手臂上留下了十多公分长的刀疤。解放后,他复员回到老家鲁班镇小水村。说起这些经历,老人依然兴奋,“走了那么多地方喔!”
为纪念在鲁班场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53年时,仁怀县委、县政府拨款修建了公墓。但此后十多年公墓无人看护,荒草丛生,只有8棵树和一块石碑。1971年,公墓扩建成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老人接受政府安排来守护陵园。
老人告诉我们,那时他每月只有30元的工资,但他除了守护陵园、打扫卫生,就是不断地在园子里种树、栽花。40多年来,老人用掉了上千把扫帚,亲手栽种的雪松、杉柏、梧桐、万年青等树木2000多株,如今的陵园像个郁郁葱葱的小花园,不但有参天大树,还有10多种花草花盆摆放在园中。
老人家里现在已经是四世同堂,但是他依然坚持住在陵园里靠边上的小房子里。老人不改军人本色,在这个小屋子里,挂着的毛巾“排队”,被子叠成“豆腐块”,东西摆放的井井有条,但老人最珍视的,是墙上挂着的一面“抗日英雄民族脊梁”的锦旗。怪不得他拿着我们的队旗要在小屋里留影。
我们要离开了,刘福昌老人坚持要送送我们这些来看红军的人。
离开鲁班场,我们去往枫香镇苟坝,那里是苟坝会议会址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新任的前敌司令部政委失而复得的地方。
附:在鲁班场战斗遗址的山上修建了红军鲁班场战斗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的主体由两大部分组成,灰色的巨石柱其外形就似一支矗立在那里的红军使用的步枪,其正面镌刻着“红军长征鲁班场战斗纪念”的大字;它的后面是由石头砌就的一面红旗,上面镶着一颗红五星,五星上面是金色的镰刀斧头。还有红军长征鲁班场战斗指挥所。
我们自驾已经重走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号《重走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