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周恩来遗愿,坚决反对修建故居
1898年周恩来诞生在淮安市驸马巷内。1910年,周恩来离开了淮安,就再也没有回来。
解放初淮安县委对周恩来旧居进行了整修。1958年,周恩来特地写封信给淮安县委:“我提出两个请求:一是万不要再拿这所房子作为纪念,引人参观……二是如公家无别种需要,最好不要使原住这所房子的住户迁移。后一个请求,请你们酌办,前一个请求,无论如何,要求你们答应,否则,我将不断写信请求,直到你们答应为止。” 1960年周恩来接见淮安县委刘秉衡时,为淮安没有处理掉旧居而严肃批评了刘秉衡。邓颖超也为这件事专门找刘秉衡谈话:“总理多次说了,一定要把他住过的房子处理掉,不能和毛主席旧居比。如果不拆,也可以用起来:办幼儿园,办图书馆,或者让人去住,总之要用起来,处理掉……这是总理一贯的意见,我完全赞同。”邓还郑重其事地说:“他是中央领导人之一,你是党员,你们应该听他的正确意见嘛!”
1973年11月17日,周恩来又让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吴庆彤打电话到淮安县委办公室,正式传达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一、不要让人去参观;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1974年8月1日,周恩来见到侄媳孙桂云时,又当面询问“三条”的执行情况。孙桂云汇报说:“都执行了,但外地人千方百计找上门来,实在没有办法。”周恩来问:“把房子拆了,你们搬个地方住,行吗?”在场的邓颖超表示支持,说:“拆迁吧,我们给钱。”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淮安及各地的群众纷纷自发来到驸马巷瞻仰故居、缅怀总理。1976年11月25日,邓颖超从侄儿、侄媳处知道淮安县委准备整修故居的消息,亲笔写信给侄儿侄媳并转淮安县委:
“……我作为周恩来同志的家属,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恳切地要求县委同志,立即停止修建之事。并以此信转达届届县委,避免今后再出此事。关于修整周恩来同志故居,过去曾被多次阻止。恳请县委领导同志们,为了纪念死者,最好是能遵照死者意见的办法。对于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请向他们作解释工作,说服他们,请他们予以理解,并表示感谢。
我们要以一切行动听指挥,来作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千万不可各自为政,自作主张,才符合党和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我的意见和要求,务请县委领导同志予以考虑批准,给以答复为盼!专此,致以革命的敬礼!”
1978年3月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周恩来故居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
1982年,为编辑出版《周恩来传》,中央文献研究室写作组前往西花厅聆听邓颖超的意见 。当写作组询问中共六大以后,周恩来在上海从事地下斗争为什么没有暴露时,邓说:“我们的住处只有两三个同志知道。还经常搬家,有的地方住半个月,有的地方住一个月,有的长一点,但住一年就了不起了。每住一处,改用一个名字。名字随我们起,二房东只要给钱就行 。住过哪些地方我不愿意说,不然将来又要搞出许多故居来。”邓还说:“恩来同志是反对搞故居的,我也是反对的。当然中央决定要搞别人的故居,我不能反对,但至少我可以反对搞我们两个人的故居。我将来死后留下的遗嘱中要说:这所房子是公家的,不要做我们的故居。”
1982年6月17日,邓颖超致信党中央,对身后事做了安排,第一条就是:“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馆等,这是我和周恩来生前就反对的。”1982年11月5日,邓在写给杨德中、李琦、赵炜、张佐良、高振普、周秉德的信中,又强调:“我和周恩来同志共住的房子,由原公家分配,应仍交公处理,周恩来同志和我历来反对搞我们的故居。”
1992年1月,距周恩来故居两公里远的周恩来纪念馆建成。88岁邓正在住院,不能参加开馆仪式。邓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今年夏天江苏水灾重,淮安那里又是重灾区,小六(指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在中央党校都听过淮安抗洪救灾代表的报告,所以一定要请当地领导人把周恩来纪念馆的开馆仪式降到最低规格。” 1992年7月,邓颖超在北京逝世。终其一生,邓颖超没有来过淮安。
重返曾经共同生活的地方,回忆峥嵘岁月
1、两次要求“周公馆”改名
1946年7至10月,周恩来邓颖超在上海思南路上的“周公馆”生活战斗了近3个月。1979年“周公馆”修复并开放。
1981年6月5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重返周公馆。参观结束后,邓要求纪念馆不要称“周公馆”,要改称为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当年我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我们中共代表团这个名字不能拿出来,现在是我们人民的上海呀,共产党领导下的嘛!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光辉的名字拿出来。”
1982年邓在接见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时,要求他们向有关方面转达自己的意见:“思南路不能说是周恩来同志一个人的故居,那是我们到南京后,在上海建的一个活动点。当时用别人的名义租不到房子,只能用周恩来同志的名义,所以人们叫它周公馆。实际上,除了周恩来外,董老 、罗迈、定一、承志等同志都住在那里。陈家康、乔冠华、龚澎住在三楼。来来往往许多人都住过的。所以最好把名字改过来,叫它中共驻沪办事处还是合适的。”
根据邓的意见,上海把纪念馆更名为中共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2、坐在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座位上
1913至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了四年。邓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时,曾经来南开中学看过周恩来演的新剧。1978年,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在南开中学的东教学楼建立并开放。
1983年9月6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专程从北京来到南开中学。邓走进周恩来当年上过课的二楼东四教室,坐在当年周恩来曾经坐过的第一排座位上,动情地说:“我今天也坐在他这个地方,也来当学生,好啊!”邓在学校礼堂和南开中学千名师生见面,并发表讲话:“……你们说,你们不愿拿周恩来母校作为你们的骄傲,这一点太好了,我太赞成了!周恩来在学校是普通的学生,在共产党是普通的党员,在国家领导人中间是人民的公仆。你们懂得这一条,不借他的荣誉作为你们的荣誉,你们有这样好的谦虚的美德,这样优良的品质,我看了高兴极了!八十年代的青年,要象你们所说的,要自治、自学、自觉……”
在纪念馆,邓看到了周恩来在南开演新剧的许多剧照。邓边看边说:“我看过他演出。他演戏演女的,我演戏演男的。因为那时候男女不能同台演出。封建习俗厉害着呐,男女授受不亲啊。”
3、在红岩强调实事求是
从1938到1946年,除1939和1943年两次因公返回延安外,前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邓生活战斗在重庆。1958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开放。
1985年10月13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来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81岁的邓当起陪同人员的“导游”,向陪同人员一一指点,某间房屋是作何用的,某张照片是何时照的。邓说:“你们知道我和周恩来同志在红岩办事处办公室大楼门前照的那张照片的意思吗?当时日本飞机来空袭,一颗炸弹扔在办事处办公大楼门前的沟里,把楼都震坏了。敌机离去后,我和周恩来同志就拍了这张照片,表示不管你如何狂轰滥炸,我们也要在这里坚持战斗下去,我们是炸不走的!”说到这里,邓风趣地用很地道的四川话说:“不然的话,我们照像做啥子哟!”邓介绍: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的秘书李少石是他乘坐的小车碰伤了国民党伤兵,被伤兵枪击小车误伤身死,而不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邓强调:“我们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第二天邓走进红岩村。关于纪念馆内的陈列,邓说:“这要实事求是。当年革命斗争很激烈,条件十分艰苦,一是本来东西就不多,二是许多东西没有保存下来,不要想当然地去另搞一套,要尽量还归历史本色,这样才能给后代以更深刻的教育。” 邓还来到红岩公墓,在母亲杨振德和周恩来父亲周贻能两位老人墓前献花默哀敬礼。邓还为红岩纪念馆题词:“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