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55年9月27日毛主席给在中南海给父亲(右一)授勋
我的父亲王宏坤一生中曾有五次与毛主席难忘的会面。父亲曾任原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政委,1937年9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任129师385旅旅长。改编不久,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29师大部开赴抗日前线,决定385旅分作两部分,其中769团随师部上前线,而由父亲率旅部和770团开赴陇东地区驻守,结合当地地方武装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西、南面安全,父亲任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旅部和直属队就住在庆阳城内,所辖除了770团,还有警2团,不久又成立了1千余人的独立团。这个期间父亲曾有幸在延安与毛主席有过四次单独会面。
第一次、1937年12月底,父亲他们在利用到延安参加留守处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黄昏休息时,正在延河边漫步。突然有人轻声叫起来:“看,前面好像是毛主席吧?”
大家往前一看,毛主席正在百米开外。他穿着一身棉衣,戴着棉军帽,腋下夹着几本书,一只手还握着一大叠文书纸卷,迈着健步,同几个人向父亲他们走来。
毛主席走到他们跟前,他们一行全都恭敬地立在路旁给毛主席敬礼让路。
毛主席却站立在他们面前高兴地说:“你们是从防区前沿来的吧?我认识你们哩!”
他指着父亲说:“你,就是那个被张国焘撤过职的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嘛!”
然后他又说:“你们这几个人都面熟,就是不清楚名字,都自己说说吧!”
王维舟把团以上干部一一作了介绍,但他却没介绍在干部身后的警卫员与马夫。毛主席见状指着他们说:“你不公平啊,他们不是你们一起的吗!怎么不说说他们的姓名呀?我下次见上也好打招呼哇!”
王维舟笑着说:“主席,您忙着哩,我们会耽误您事的。”
毛主席说:“没关系,我们也是刚开完会,出来走走的。”
接着又向父亲他们问道:“怎么样?防区部队不大好管吧?打惯了仗,跑惯了路,留守下来驻防到一个地区,不发展,没有仗打,问题怕不少吧?”
毛主席的关怀和平易近人一下打消了大家的紧张,拉近了干部战士的距离,使大家十分感动。
父亲他们几个旅级干部抓住这千载难逢之机,简要地向毛主席汇报了部队的思想动态,部队想上前线打仗而不安心留守后方。
毛主席认真地听着,然后温和地说:“这是很实际的问题呀,不光战士们有,高级干部们也常闹这些问题。我们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就要做这些人的工作嘛,工作做好了,问题就会少出或不出呀!上战场杀敌并不难,但打下了地盘,建立了政权,如何守下来就难了!就说我们边区,光延安就有这么一大摊子,总要有部队来守呀!日本人想要来吃掉我们,顽固派们也想来咬一口哩!你们说说,中央能够没有你们这支部队吗?”
毛主席的一席话,说的父亲他们心里热乎乎的,大家齐声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保卫边区的任务!”
毛主席又说:“你们这些旅长、团长,思想是通的,也是很听中央话的。光你们通了,还不行哟,要使每个留守的干部战士思想都弄通才行哟。你们这次召开留守全会,很好嘛!军队建设上有很多事要抓,方向第一,我看这次会议就是抓方向的大事。就要把政治思想工作,留守部队建设大计,认真研究,好好商量决定。要通过这次会议,给留守部队工作带来一个新变化呀!”
毛主席最后对大家又勉励了一番,离开时与父亲他们一一握手告别。
回到住地,父亲他们感到格外的喜悦和幸福!才来延安一天,就意外的得到毛主席的淳淳教诲,这荣誉使他们一辈子难忘。
之二、父亲率部留守陇东时,任务重大又艰巨,各种问题多,关系复杂,又要处理好统一战线的政策,不能再像以前打土豪来征集部队的给养。而本由当地国民党政权负责提供的钱财很少,使部队的生活入不敷出,过的十分清贫,到达陇东三个月后,供给费用便超支了200块钱。这个数现在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了。这些实际问题都需父亲急切解决,但他苦于手上没有钱解决不了,只好去延安找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肖劲光很为难,让他去找军委供给部长叶季壮,但叶季壮也很为难,让他去找毛主席批准这事就好办了。父亲急了,便去找了留守兵团参谋长曹里怀,让他给毛主席打电话,请求约见。曹里怀考虑主席很忙不敢保证能否接见,答应先打个电话试试。
没想到电话一打通,毛主席就同意了,约好第二天下午会面。
毛主席住在凤凰山麓的一个窑洞里,这里是过去延安有名的大地主吴鸿恩的房产。
父亲按时来到毛主席的窑洞,只见毛主席正坐在窑洞窗前,俯身桌旁写着东西。
父亲向毛主席敬了军礼,主席抬起头,忙停下笔叫他坐下,亲切地问道:
“宏坤同志,这么急想见我,有什么事要解决呀?”
父亲考虑主席很忙,原本想做个简单汇报,但主席却要他讲的详细些,父亲便把部队的实际情况向毛主席作了全面汇报。
当汇报到组织起当地许多抗日群众组织,既有我们自己组织的,也有同国民党合作组织的时,主席打断父亲的话追问:“怎么个合作组织法?”
父亲说:“和国民党先订好协议,讲好规矩,主持人由双方选派,活动工作统一安排。”
主席听后点点头。
父亲接着向主席汇报了他们在庆阳地区,与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的统一战线工作。毛主席吸着烟,认真仔细地倾听,思索着,一直没有开腔,有时还边听边拿起桌子上的小纸条,提笔写上几个字或一两句话后又放到抽屉里。
毛主席很关心部队生活,问到父亲他们吃饭问题、粮食问题怎么样?父亲讲困难很大。
父亲都汇报完了,毛主席才不紧不慢地磕掉烟灰,风趣地说:“宏坤同志,这可是大事哩!你们没有饭吃了呀!”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主席说:“是呀主席,我这个困难解决不了啊!现在我们又招了1400多名新兵,粮食和钱更解决不了,这么多人怎么安排啊?”
毛主席笑着取下口里的纸烟,果断的说:“新兵这样办吧,你们留下600人,其余的送到送靖边去,那里有个独立团。靖边那一带地盘大,出产也多,就是人烟少,不好招兵嘛!”
父亲苦恼了半个月的新兵问题,毛主席只用了一分钟就给解决了,他心里特别高兴。但他还不甘心,又大胆地说:“主席,我还有个困难哩!我这旅里、团里司政这机关人员本来就多,前不久,中央红军大学毕业的学生又分一批到我们那里,这可不好招架了。他们大多数是干部,又不能当兵,我们干部部门将他们全安排下去当了班、排、连得副职。开始他们还新鲜,可以干下去。可是,时间长了,老叫人家在基层当副职,‘水少鱼多’,部队的干部多、老兵多,干部超编没法安排,一个连都好几个副职,大家意见很大。”
主席听完后,笑着问:“有多少嘛,能讲个数吗?”
父亲回答说:“能有500多人啊!”
主席依然笑着说:“人多好办事嘛,这不一定是个坏事。干部现在多了点,将来有地方要的。”
毛主席说完停下来,划根火柴去点烟。父亲趁此机会又毫无拘束地问道:“主席,有学校吗?把没上过学的干部送去上学校吧!”
没想到,父亲的话引起了主席的极大兴趣,主席高兴地从椅子上立起身来,连声夸父亲:“说得好!有学校,有学校,就在延安嘛!这样办吧,不光他们上学校,所有的干部都要上学校。来来去去,上上下下嘛,互相轮流送学校,更可培养干部呀!你那里一共能送来多少?”
父亲说:“送500,分两批可以吗?”
主席同意了:“那这个问题就这样办吧!你把人分批往这里送就行嘛。”
毛主席停了一下,打量着父亲,开玩笑似的说:“我看你还有什么事的,有就说吧!”
“是有啊!”
父亲答道。可是,他心里又觉得不好意思,红着脸说:“主席,我们因为招了这一千多新兵超支了200百多块钱,叶季壮部长说得找您批准才能保报销,您看行吗?”
主席回答说:“可以嘛。”
当即提笔给叶季壮写了一张字条,批准报销。
毛主席把写好的条子递给父亲,笑着说:“拿我的条子去找叶部长,我们西线就这支留守部队,能解决的问题要他尽力解决啊!”
然后,主席向父亲倾着身子说:“关于政治思想工作的问题,你找莫文骅同志汇报一下,把我的话都给他讲讲,他会帮助你解决具体困难的”
父亲见他的几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怕过多耽误毛主席的宝贵时间,便欲起身告辞。
毛主席却又笑问道:“你个人就没有解决的问题吗?”
父亲借机回答道:“主席,我从小没上过学,只是在部队学了些字,就是个半文盲。我很想上学,好好学习一下文化。”
毛主席亲切的说:“那好啊,这个好办!共产党的干部一定要有文化科学知识,否则得不了天下,也坐不稳天下,还谈得上为人民谋幸福?你也不能例外。我们党和军队培养干部不容易,要读书,提高文化,就要舍得掏本钱嘛!你回去给肖劲光司令员讲讲,就说我批准你上学读书去。”
“我到哪儿去读呀?”父亲欢喜地问到。
“延安有‘红大’、‘抗大’,还有其它学校,你来吧。”
就这样毛主席在不到一个小时中,就给父亲解决了四个重大问题,使父亲异常开心,高兴地就要离开毛主席的窑洞。
临出门,毛主席又特别叮嘱他:“你回庆城以后,把工作交代好,来了后,先找我。读书、学习,对你来说,恐怕比打仗更重要的哩!”
“是,主席!我马上回去,先把工作安排好,王维舟同志可以代理,然后来延安报到。”
父亲兴高采烈的回陇东驻地,向部队交代移交手续去了。
之三、1938年3月,父亲交待好工作。几天后,按毛主席的约定又一次来到延安,马上就去见了毛主席。
主席依然在伏案写作,见到父亲放下笔,站起来开玩笑说:“来得快嘛!”
父亲向毛主席汇报了他回去后移交工作的情况,主席听后满意地说:“好哇。”
父亲急切的问:“主席,我去哪个学校?”
主席微笑着说:“别急嘛!你来的一路还好吗?,有几个人同行?有人堵你们吗?”
言语之间十分关切。
父亲一一作了回答,表示一路上很顺利,并告诉主席,那500名干部也已安全到了延安。
主席说:“那很好嘛。”
父亲又接着问主席去哪个学校,主席说:“去‘抗大吧’。”
便提笔给‘抗大’二大队支部书记谢礼泉写了介绍信。
父亲看主席很忙,不忍心再打扰他,收起信向毛主席告辞,高高兴兴的到‘抗大’上学去了,这也是父亲第一次走进学堂。
之四、父亲虽然进了‘抗大’,但去的太晚了,他这个二大队离毕业时间不远了,他在那里只学习了近一个月就结业了。毕业后,他在军委招待所待分配时,他嫌学习时间太短还没学够便又去找毛主席。
毛主席见到父亲很关心的问:“宏坤同志,你都学了什么课呀?谁讲的?”
父亲都一一作了回答,并说:“课讲得很好,印象很深刻,教育很大,启发也大。”
主席听完满意的笑了。
父亲趁着主席高兴,接着又说:“主席,这次学习时间太短了,才一个来月,没想到这么快就毕业了,还有没有读书的地方?我还想学习。”
主席笑着说:“你还想学习?好嘛!学校当然有,我们还有党校、有马列学院,你想去哪呀?”
父亲说:“我去党校吧。”
主席同意了,并亲自给时任党校校长的康生写了介绍信。然后嘱咐父亲, 让他拿着信直接去找康生。父亲拿着毛主席的信,心里热乎乎的。父亲就开始了第二次上学。
父亲没想到半年间,居然和毛主席会了四次面,其中单独会面就有三次,这在我军的高级干部中还是比较稀罕的。
之五、父亲这次与毛主席的会面已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了。
1953年2月14日春节前,海军就接到中央关于毛主席要在武汉乘坐军舰沿长江顺流而下视察沿江有关城市,到南京上岸的指示。海军决定由身为海军第一副司令的父亲,代表海军首长负责全程陪同,保障毛主席一行的航行安全。
2月14日,大年初一下午4时,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马冠三即率领“长江”舰和“洛阳”舰,从上海吴淞港码头起航前往武汉。
19日,天空晴朗,阳光灿烂,汉口陆军码头,“长江”、“洛阳”两舰指战员在甲板上列队“站坡”,迎候毛主席的到来。江汉海关大楼的钟声响过11下时,父亲陪着毛主席,及罗瑞卿、杨尚昆,还有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等,乘轿车来到码头。
图为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与父亲(右一)华东军区海军政委袁也烈(中)在“南昌”舰上谈笑风生
父亲陪毛主席登上“长江”舰,通过“长江”舰甲板来到“洛阳”舰。毛主席检阅了“洛阳”舰指战员后,又回到“长江”舰。两舰离码头启航,沿长江东行,顺流而下。途中停靠黄石市,毛主席上岸视察了黄石钢铁厂。
毛主席回到“长江”舰后,继续航行,于20日凌晨3时,到达九江市,两舰停靠在九江码头。上午10时30分,父亲迎候毛主席登上“洛阳”舰,随即陪同主席视察了该舰的各战位。
毛主席每到一个战位,都详细询问战位的装备技术性能,对舰上的装备十分感兴趣,兴致勃勃的询等问装备的用途。舰上的同志都一一作了回答,主席听了很是满意。
父亲陪毛主席来到舰上会议室,在会议室里,主席关切地向舰领导询问了指战员们的思想和学习,详细了解原海军人员有多少,从陆军调来有多少,知识青年有多少,舰领导都作了回答。毛主席听后关切地说:“还要多注意政治时事教育,提高同志们的政治热情。”
毛主席还问:“在海上生活习惯吗?”
接着又说:“过去的陆军爱山、爱土地,现在干海军就应当爱军舰、爱海岛、爱海洋。”
主席这番话虽然是对舰上的官兵说的,但对在座的父亲来说也是对他这样的海军领导的淳淳教诲。父亲由于文化低,又是从陆军调到海军这个高技术军种工作,外行领导内行,困难与压力之大是难于想象的,父亲为此曾向军委领导提出调离海军。这时,他听了毛主席这一席话,心感激动,给他安心海军,扎根海军,干好海军增强了信念。
主席对父亲和舰上的领导又说:“建设海军要以陆军为基础,以工农为骨干。团结教育原海军人员,共同搞好海军建设。”
父亲感到主席的这句话,说到了他心坎里。1950年4月中旬,父亲调到海军后,就面临着如何建设海军,依靠什么人来建设海军的重大问题。当时,有人就曾主张建设新中国的海军应以国民党旧海军人员为基础。而父亲和时任海军参谋长罗舜初等海军领导则坚决主张应以从解放军陆军调来的优秀人员为基础,并坚持发扬我军光荣优秀的军事传统来指导海军的建设和作战方针。而毛主席的话无疑肯定了父亲他们的海军建军观点是正确的,是与毛主席中央军委的方针是一致的,这点领父亲感到十分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