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红色视频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各界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何丽:蒲文清,清凉山的不了情(组图)
2012-04-05 17:56:22
作者:何丽(老红军蒲文清之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这上面记录着当年印刷厂领导们的名字

清凉山印刷厂是党中央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清凉山在延安城东。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据史书记载,清凉山因其独有的佛洞、奇景和摩崖石刻而被称为“金仙胜境”而闻名于世。山上18个洞中的万佛洞、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佛洞等更为有名。尤其是万佛洞,又高又宽又深。洞内四壁雕刻的万余座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母亲曾多次笑说:延安印刷厂选建在清凉山上的佛洞里,能得到这么多菩萨、佛爷的保佑,又安全又保密。其实呢,共产党不信神,不信鬼。只信革命信枪杆子。因为靠佛爷、菩萨显灵,革命是取得不了政权。何况洞内佛爷、菩萨都是人打造的,哪里能显什么灵啊。
    但母亲也倍感遗憾。因为那时年纪轻,水平低,不了解清凉山的悠久历史、名字的由来。更不知道清凉山是座历史的名山,和它所蕴含的深厚的佛教文化。甚至把那些工匠们巧夺天工的传世之作,看作是封建迷信。所以,虽然在那里工作近一年时间,可清凉山上的那么多佛洞和寺庙她都没有去看过,也没有听说过老百姓敬神拜佛,和历史传说的有趣故事。对此,母亲倍感遗憾。因为在这若大而令人神往的清凉山上,除了上印刷厂,其余的她什么都不知道。。
    清凉山虽然由于佛洞、奇景和石刻而有名,但真正的名气,却是因为它曾经是我党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新华书店等的所在地。而这些重要的刊物完全出自中央印刷厂,就是大家说的清凉山印刷厂。
    这个印刷厂,它除了担负《解放日报》《共产党人》《新中华报》等党政文件和政治、文艺读物等的印刷,同时还担负着保密文件,以及近乎绝密品的边区票印刷。所以印刷厂又分为普通厂和保密印钞厂两个部分。
    母亲被分配去的是折页、装订、打包的普通厂,而其他人去的是保密厂。但在母亲心里,这两种工作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她郑重地服从组织分配。于是,她佩戴着红领章,穿戴整齐,精神饱满地去印刷厂报到了。
    原本人烟稀少而安静无声的清凉山,因为增加了许多青年工人而变得喧闹生动起来。嘹亮的军号声、机器的轰隆声、工人的出操喊号声、动人的歌唱声、驮送印刷品牲口的吆喝声等等,充满整个清凉山。母亲,就整日工作生活在这紧张的快乐之中。
    印刷厂的同事们中,老干部老同志多,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和陕北红军不少,还有有文化、知识、技术的知识分子。母亲说他们都是自己非常敬仰和羡慕的人,个个是学习的榜样。母亲虽然也走过了长征,但毕竟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她把自己能在中央的印刷厂和这些人在一起学习工作,看作是自己这个穷娃娃最大的幸运和幸福。所以她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努力学习,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珍惜每一分钟地拼命工作。
    因为印刷厂的各个部门和程序都在一个大石窑里,所以尽管各个部分都有分工,但最不可少的是协作互助。象母亲这样的新工人,就是大家互助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刚来,对各方面的情况、程序和要求都不熟悉,干什么都感觉手忙脚乱。可母亲不甘在别人的帮助下工作。她希望自己能尽快独立工作。所以她积极、努力、主动了解和学习各种技术,由于母亲觉得自己笨,她就要求自己“笨鸟先飞”。还因为她的左手残疾,她觉得自己只有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勤学苦练各种技术,才能够学会和熟悉叠纸、裁纸、对号折页子、装订、包装、打捆等各道工序。所以,无论工作时间多么长、工作多么紧张,她都不知道劳累。
    但是,母亲却时常为她残疾的左手担心。担心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怕被组织和战友发现后,对她特殊照顾,甚至调换工作。
    雷达天是当年印刷厂的副厂长。据母亲回忆,他那时就30多岁了,对工人非常关心,尤其对新进厂的年轻工人,更是关怀备至。因为他很随和,所以和大家关系特别和谐。而且无论新老同志,对他很尊重也很信任。母亲也不例外,还时常跟这个老同志开开玩笑。但是,母亲干活时却总是爱躲着他。
渐渐地,雷厂长发现母亲个子虽然矮,身体比较瘦弱也比较单薄,但工作肯卖力气。她是折页工,可不管是装订、扛纸、打包,只要有需要,只要是重活、累活,她都会抢着去干。他还发现,母亲的手在做对号折页子、理纸或打包这些活的时候,总有点不太得劲。可是又说不上来是怎么个不得劲。他还发现母亲的左手上总是缠着布条条,布条条上还常有渗出的血迹。
    终于有一天,他问起了母亲手的事。
    残疾的左手是母亲的心病。所以听到厂长问她的手就吓了一跳,可是,又不由自主地把手伸了过去。当厂长看到母亲伸出无名指关节变形、中指完全不能伸开的左手时,也吓了一跳。他把母亲的手翻过来手心向上一看:天哪,这女娃子是怎样的一只残疾的手啊!“文清,讲讲你的手。”母亲,简单地对厂长讲了她伤残的左手。


    这只手,是她4岁时,三姐抱着她在地主门口熬盐剩下的余火旁烤火,突然被地主看到了。地主不问青红皂白,一脚就把母亲和她的三姐踢倒在火塘里。火灰扑了母亲一脸,眉毛被火燎着,腿上也烧起了泡。更为严重的是母亲的左小手被烧得没了皮,露出鲜红鲜红的嫩肉;无名指被烧得弯曲变形,小关节都裸露出来;中指头被烧断了筋,抽搐得不能伸。由于家里太穷没有钱买药治,就直端端地看着小手落下残疾。穷苦人家的孩子,手被烧伤算个什么。所以在她7岁的时候,照样被大娘买给人家做童养媳,以后又被买到到地主家做了丫头。直到参加红军,母亲才逃离了火炕。
    当雷厂长听完母亲被地主一脚踢进火塘烧伤的经过,在他愤怒的眼光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同情和爱怜。他似乎有好多的话想对母亲说。但是,他抚摸着母亲的左手只简单说了这么几句:“文清,你很坚强,也很不容易。以后好好干,但别逞强。记住,千万要爱护手,莫再让它受伤了。”母亲牢牢地记住了厂长的话,同时,也把厂长对她的关心和温暖,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这以后,尽管厂长和其他领导,都没有再问过和提起过母亲伤残手的事,但她发现,这以后无论在工作、生活和其他方面,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是领导还是班组工友,关心、帮助她的人多了。母亲明白,这是组织和战友们对她的爱护和鼓励。所以母亲就加倍努力工作。由于没有了残疾左手的顾虑,母亲不管干什么,都是甩开了膀子大干。她想用这种做法,来报答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与帮助。
    平时,母亲还是比较注意保护她的左手。可干起活儿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那时拼命工作可不是为争先进得表扬,而是人人都在努力为革命多出力多干活。谁出色完成生产、工作任务,都是大家的成绩和光荣。因为他们都把自己融入到了战斗的集体之中。所以她们团结奋斗,心甘情愿地为完成工作任务吃苦受累。母亲当然更不例外。但是,她的那只残疾的左手,就总是伤痕累累的,包手的布也总是血迹斑斑。尤其在对印好的文件、书报进行切割、包装和打捆的时候,这些虽然不是母亲的主要工作,但她总是会主动过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她每次都是把吃奶的劲儿都毫不含糊地使出来。所以她的那个中指和无名指,就几乎永远布满干裂的血口子。难怪母亲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在自豪中又充满感慨。她说,自己常偷偷而心痛地把这只手暖在心口上,多次对着左手自言自语:你跟着我蒲文清受了多少累和苦呀。没得办法,谁让你是我的手嘛!母亲也会常常这样勉励自己:人嘛,手可残、身可残,但心不能残,意志不能残。长在我身上的手,就要听从我的指挥才是嗷。
    因为折页子、排版、印刷、校对等,都集中在万佛洞。所以在老远的地方,就能聞到油墨散发出来的味道。这种味道,母亲过去从来没有闻到过。用她的话来说,这是能入到人心里的一种香味。而且,这种香味能一直围在你的鼻子周围,久久不会散去。还真是的,母亲离开印刷厂多年后,只要提起清凉山三个字,她立马会说,那油墨的香味,一股一股地飘到她的鼻子前了。当年战友们工作和生活的情景,也就会象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在眼前闪过。她觉得好幸福,好怀念呀!
    母亲不光爱闻油墨的味道,而且她还从不忌讳自己腿脚、手、脸面,甚至衣裤沾染上黑色、红色或其他颜色的油墨。所以,她的身上经常留用各种斑点。有战友让她用汽油、煤油或者肥皂洗洗,她总是说没得事儿,慢慢自己就会掉下去的。其实,母亲是舍不得使用那些很稀少、很珍贵的东西。当然,母亲也是从心眼儿里不在意油墨的斑迹。但是,母亲慢慢地学会了爱护、珍惜油墨。因为她知道,哪怕缺了一点点油墨,就会影响印刷任务的完成。重要的是会影响党中央的决策、政府政令或其他重要信息、消息等的及时、准时发布和传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可就严重了。那责任是任何人都无法担当得了的。
    当年印刷使用的是平板印刷机。印一页翻一页,再翻一页再印一页。机器就是这样在一页页的翻动中,发出哒哒哒的、均匀的节奏声。母亲刚来的时候,对这种声音感到很新鲜,但也很不习惯。因为不管你干什么,它总在你耳边响。即使睡觉、或者特别困倦的时候,这哒哒哒的声音也跑不走散不开。但慢慢地,她又觉得离不开这种哒哒的声音了。母亲说这声音总是不紧不慢的。听起来,叫人觉得那么踏实;它又不低不高,不管任务多急多重,你心里都会有数:保证准时完成。母亲还觉得这声音挺神儿的。有时心里有什么不舒服或不痛快了,还没有被领导或别人发现,这哒哒哒的翻页声就帮你解决了。你说怪不怪。
    然而,1939年5、6月份,组织的一纸调令不仅使母亲离开了延安印刷厂,而且也彻底改变了她以后的命运。但母亲在印刷厂工作期间,和副厂长雷达天同志结下了很深的友情,一直延续到“文革浩劫”。
    60年代初,当年的雷达天同志担任陕西宝鸡市长。他得知父母已转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工作,竟不远千里专程到北京来看望他们。在我家短短的时间里,我知道了他与我母亲及后来我父亲的革命友情。那时虽然他是厂领导,他说他很喜欢母亲豁达、爽朗的性格;佩服母亲肯学习、不服输、吃苦耐劳的精神;赞赏母亲泼辣、果敢、说干就干的劲头。但他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对人的真实、直率、热情,与那份死心眼的执著。后来听说她放弃不少同志给她介绍的对象,而选择与一条腿的何炳文结了婚。于是他就在父亲调到南泥湾军委第四生产办公室任副主任的时候,去那里结识了我的父亲何炳文。这样开始并延续了他和我父母的革命友情,直至文革浩劫他和我父亲都被迫害致死。父亲过世后,母亲对雷达天这个延安印刷厂老领导、老兄长,老战友,始终是感激备至,怀念备至。
    曾经在印刷厂当过总务科长、“文革”前任石油部副部长的焦立人同志,与我家住的很近。他的夫人快人快语,和母亲很投脾气,非常欢迎母亲去他们家串门。母亲也就时常去他们家坐坐,三个人天南地北地聊上一阵儿。焦部长和母亲聊着聊着,就回到清凉山印刷厂。他们这才发现,当年的工作和生活,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里。而且他们每次聊起来都充满深情。焦部长尤其赞赏抗大去的这些女学员严整的军风纪,和永远平平展展的红领章。他夸这些青年女娃子们能吃苦耐劳,爱学习肯钻研。他还曾诙谐地说:那时,心里虽然很喜欢,但总找不到个合适的词儿来说这些女娃娃。现在有了,就叫飒爽英姿。那些能干的四川红军女娃子们,个个都了不起得很哪!。他也还记得母亲这个能吃苦耐劳的四川女娃子。
    母亲每次去他家串门,焦部长还时不时地称呼母亲为“四川娃子”。旁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别扭,可他们之间,却充满了友情和乐趣。他们还盼望有机会再到清凉山看看,来个往事回忆大会餐呢。可惜啊,那时焦部长工作特别忙碌,加之经常去大庆、长庆、胜利等油田视察,没有能抽出时间回延安上清凉山的看看。他一直抱着这种遗憾离世。我的母亲,虽然在1987年有机会回延安,并重访当年的故地,但是没能够重上清凉山、重温战友情、重进千佛洞、重摸印刷机、重闻油墨香。。。。所有这些,对于一个已经93岁高龄且腿脚不太方便的老同志——我的母亲来说,无疑可能是终身的遗憾。但我希望千佛洞的菩萨、佛爷为她老人家祈福,希望在她的有生之年,能有机会再回延安重上清凉山、再进千佛洞的奇迹发生。
    我了解母亲的心思,所以2009年我回延安的时候,在依清凉山而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细细地看、静静地听霍静廉副馆长、王英、董玉梅等同志的相关介绍,特别进入馆内按时况复制的印刷厂排字间里,看看那排字架、摸摸那印刷机,还在那既当睡觉的通铺、又是折页理纸等多种用处的大石台子上坐了坐。我人虽是在参观纪念馆,但我的满眼满心里呈现的,都是母亲讲述给我的他们当年的工作情景,和他们感人肺腑的革命情谊。清凉山啊,印刷厂啊,我这才知道,为什么你给我敬爱的母亲和她那一辈的伯伯、叔叔、阿姨们,留下了那么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年的清凉山印刷厂,处处都叫母亲感觉到温暖。而留给母亲的那深深的同志情、战友爱,着实让母亲感动了几十年,留恋了几十年,感念了几十年;那印刷机哒哒哒的翻纸页的节奏声,而今仍然让母亲兴奋和激动;那有时浓烈、有时又淡淡的油墨香,似乎还萦绕在母亲的鼻子周围,从来就没有散去过。哎,短短的一句话,简单的十几个字,就能说清楚母亲对清凉山的印象和感情,那就是:生命不止、回忆不断、情谊不了。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闫栋:双堆集烈士陵园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发展红色旅游”活动
·下一篇:无
·特稿:蒲文清,清凉山的不了情(组图)
·特稿:蒲文清,清凉山的不了情(组图)
·何丽:妈妈,我不跟您说永别——女儿心语(组图)
·特稿:妈妈,我不跟您说永别——女儿心语(组图)
·特稿:蒲文清选择与伤残的何炳文结婚(组图)
·蒲文清选择与伤残的何炳文结婚(组图)
·蒲文清——荣校有名的小钢炮(组图)
·何丽:蒲文清选择与伤残的何炳文结婚(组图)
·特稿:蒲文清选择与伤残的何炳文结婚(组图)
·特稿:蒲文清选择与伤残的何炳文结婚(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何丽:蒲文清,清凉山的不了情(组图)
特稿:蒲文清,清凉山的不了情(组图)
双堆集烈士陵园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发展红色
闫栋:双堆集烈士陵园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发
特稿:双堆集烈士陵园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发
吴易风:研究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太重要了(组图)
郑哲敏:爆炸力学家的家国情怀(组图)
边境线上的“雷锋”集体——绥芬河消防大队(组图)
张艺谋:文化创作,土壤比种子更重要(组图)
聚焦发展,共谋繁荣图片——两会代表委员的文化观(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