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我们学习了黎平会议的三敢精神。红色黔东南,伟大革命转折点,而大旱之年,革命山区人民望水欲穿,更殷切期盼有路送水。受此启发,本人大胆构想黎平—黄平红色大道专线,期盼领导重视,逐段规划,早日建设。
【关键词】交通 发展 思考
今年是建党90周年,长征是党的光辉历程。震撼世界的25000里长征,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史诗,也种下了中华民族永远的长征情结。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和长征的伟大精神,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辉煌历史和宝贵精神财富。76年前红军长征走出去了,走出了一个新中国!如今,革命老区人民还没有走出大山,发展的春天在哪里呢?
学习是基础,科学发展是目的。伟大的长征,运用黎平会议的三敢精神,敢于突破李德、博古等领导坚持去湘西的错误思想,不钻敌人布下的口袋,而果断转兵敢于新闯敌人薄弱的黔北,再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和红军生路的希望。有路有水,发展才有潜力。比如今年的夏秋大旱,如果交通道路便利,就能用车把水送到多数农村和山区,以解灾民人畜饮水的燃眉之急。敢想敢干才有胜利的希望,作为老少边穷山区的一名普通小百姓,从现实出发,设想为山区经济发展、人民致富和祖国崛起而构思和疾呼:弘扬长征精神,沿着当年中央红军左路纵队的足迹,构筑好美好、富裕和安康的生活希望路!
一、红色黔东南,革命转折点。
1934年12月12-31日,中央红军从黎平的洪州进入,从黄平的旧州和浪洞离开,史称两平两州。而黎平会议,首次以党和红军的名义,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总政治部关于创立川黔边新根据地工作的训令》,党和红军根据中国的实际,理论联系实情,自力更生,不搞“举国大迁移”,快速向黔北进军“另造苏区”,为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从此,革命转折从这里开始,毛泽东开始走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前台。
小学课文《旗手的责任》讲述了黄平尖山坡的战斗故事,黄平胜利的当日,也迎来了毛泽东41岁的生日。在黄平,红军队伍的给养和新军装得到了加强,服装整洁,长征以来的疲劳状态被一扫而空,士气极旺,让毛泽东复出的威望和呼声与日俱增。面对李德和博古仍坚持去湘西的错误主张,30日,张闻天和王稼祥在黄平橘子林进行了商谈,促成了31日夜的猴场会议,从组织上限制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
在黔东南,红军《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和《出路在哪里》等革命传单与真实感受,使苗侗人民看到了光明的出路和希望。一代扭转乾坤的世纪伟人在黔东南的绿水青山中得到了滋润、呼声和崛起。甩掉包袱,心情愉快的毛泽东触景生情,《十六字令》三首诗词表达了毛泽东驰骋在黔东南这片雄奇峻秀的苗岭山脉中似虎归山,如鱼得水。从此,中央红军力挽狂澜,强渡江界河的乌江天险,转战中国,迎来了革命胜利的春天!
红色黔东南,突破了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41岁的毛泽东真正成为了中国大海航行的舵手,显出了力挽狂澜的勇气和智慧,点亮了如风雨夜中的一座灯塔,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挽救了红军和党,从此,党和红军转战中国,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写下了一页光辉的历史。
启发:能否沿着红军长征足迹,修建红色扶贫路呢?
鲁迅说,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们要发扬黎平会议“敢于突破,敢闯新路,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发展,就要敢于突破陈规框套,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