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河南信阳2011年7月5日电(董玉刚、张闪)重走革命老区长征路,实践红色精神扬风气。7月3日上午,信阳师院数学学院实践小分队成员奔赴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何家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革命老区、红色摇篮、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早在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了农民协会。1934年1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
走进大别山北麓群山怀抱的这片红色的沃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们的心里掀起了阵阵波澜。红色的革命,爱国的情怀,艰苦朴素的老区人民,百折不挠、艰苦拼搏的光荣传统顿时吸引大家踏着先人的足迹,去拜谒革命圣土,追寻革命历史的根源。
苍松翠柏,满山环绕。社会实践小分队首先徒步来到青砖黑瓦、略带几分厚重的何氏祠。何氏祠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里边保存着当时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和发展、长征前的准备等珍贵的文字资料和丰富的图片资料。一道道场景、一幅幅图片、一件件藏品、一件件实物,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红军艰苦朴素的场面,昭示着血与火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冲破艰难险阻,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不朽贡献,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李先念、徐向前、程子华等革命家先后为何家冲进行了题词,“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新的历史性胜利的开始——长征”,高度赞扬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精神和重要意义。鲜活的人物在现,英雄的豪情壮举,红色的教育已经成为大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随后,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崎岖的道路、悬空的桥锁、浩大的勇士崖……,成员们深深地为长征路上的艰辛困苦所惊叹,更为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他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立足实际,艰苦奋斗,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