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堆干谷草
四渡赤水战役的直接原因是青杠坡战斗,只是人们以前很少去提及,有人说因为这是一场败仗,所以是一种避讳。不过,我一直不太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毛主席自己都是不避讳的,他曾经说过,他是打过败仗的,比如说是土城战斗。伟人所提到的土城战斗就是青杠坡战斗了。
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熊洪潘摄)
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中红网江山摄)
青杠坡距离土城2.5公里,是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地方,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战斗,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几乎所有的共和国的开国将领都在这里经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青杠坡现在是一个村,这个村有一个特殊的艺术团体,叫青杠坡农民艺术团,这个由青杠坡村农民自行组织的农民艺术团一直在表演一个红军花灯,据说是当地一位叫赵文彬的老人的写的,老人已经在去年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所编写的红军花灯就一直流传了下来。摘录几句如下:“正月里来正月正,中国革命靠红军;干人都把红军盼,朱毛拯救万千民;二月里来是春分,红军占领遵义城,建立革命委员会,穷苦百姓齐欢腾;三月里来是清明,重新确定领航人,北渡长江行动令,疾进赤水到土城……”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位赵文彬老人说起吧!
赵文彬老人的故事在整个土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有幸在老人生前亲自去拜望了他,也听他讲述了那段往事。
青杠坡战斗我军伤亡数字一直没有详细资料去确认,但是,那场战斗的惨烈程度却是公认了的。老人是这样讲述的。
赵文彬老人的住家现在仍然在青杠坡的山坳里,到现在,他不在人世了,他的子孙后代也没有搬走。也许是对那个地方的眷恋吧。
青杠坡这个地方原本因为长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杠树而得名,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带的青杠树一直就要比其他地方的红得多,青杠坡战斗后,只能看见稀稀落落的几棵了。青杠坡战斗那天,只听到枪炮声喊杀声,时年10多岁的赵文彬和母亲哥哥一起藏在了隔家不远的一个地方。由于这里地理环境他们一家比较熟悉,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战斗差不多持续了一天,听到外面没有枪炮声,他们一家人才悄悄的跑了出来,跑回了家里。他们家的不远处有一堆干谷草,突然间,赵文彬听到了从那个地方传来了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他大着胆子走了过去。那里有三个受伤的红军战士,谷草上已是血迹斑斑,赵文彬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活活把自己吓了一大跳。他转身就跑,但是,跑了几步他又停了下来,他突然想起,听到自己的长辈曾经说过,红军是好人,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于是,他回家叫来了母亲和哥哥一起将那几位红军挪到了自己家门口,给他们垫上了门板。扯下了自己本已是破烂的衣衫为这几个受伤的红军战士包扎伤口。
他和母亲一起找到了苦蒿,碾碎后给他们敷在伤口上,并喂给红军家里唯有的一点食物。当时救护红军是要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的,但是,这一家人没有惧怕过。此情此景,他永生不能忘记。他听不懂红军说的话。只是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交流。不久以后,三位受伤的红军战士养好伤后,去追赶大部队了。由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解放后,赵文彬深受感染,努力工作,思想进步,还当上了青杠坡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写下的红军花灯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而那三位被救下的红军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小男孩。当时救下的有一位叫马忠士的红军的后代在90年代初给赵文彬寄来了一封感谢信,他们一家人现在居住在山东省。信里对赵文彬充满了感激之情。催人泪下。
赵文彬老人回忆说,战斗三天后,青杠坡下了一场雨,山下流淌的那条小河,河水如血水一般流淌。
红军战士是坚强的,实在不能随大部队的伤员只能留在老百姓家中养伤,而只要能坚持随军的,他们都会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跟随大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