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9月,蒋介石抓住红军在福建和江西分离作战、中央苏区北线防御兵力薄弱的机会,命令陈诚集中四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动进攻,在敌重兵攻击下,黎川于9月28日失守。
1936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兵力,二百余架飞机,开始了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蒋介石这次“围剿”改长驱直入为“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一边前进,一边筑碉堡,一步步朝着苏区中心和主力所在地进逼。王铭五当时奉命在苏区北线与敌作战,转战于黎川、资溪、金溪、建宁、泰宁等地。
1933年9月,临时中央万里迢迢请来了苏联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即李德),紧接着,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排斥了毛泽东,又不用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人,拱手让以李德执掌红军的指挥权。
李德和“左”倾的中央领导者结合在一起,在军事上推行一整套完全错误的战策,照搬苏联红军的模式和正规战争的经验,提出“不失苏区一寸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左”倾冒险主义作战方针。10月上旬,李德,博古便命令红军去攻打敌重兵防守的黎川,企图逼退黎川之敌。但从9日至13日连攻5天没能得手,反而伤亡红军将士1000余人,被迫撤出战斗。10月下旬,又调集红一、三、五军团主力用同样方式去攻打资溪桥,红军连攻4天,既未能攻下,也未能牵制敌人,却把自己暴露在敌堡垒周围,损失巨大,这一战,王铭五所率38团红军减员近半。但博古、李德他们仍不肯罢休,于11月11日再令红军进攻敌战略要点浒湾,结果不仅未能打下,红军又伤亡1000多人。就这样,王铭五带领部队辗转于敌人堡垒之间,不仅没有取得战果,却白白消耗了自己的兵力。
1934年1月,洋顾问李德又提出了所谓以堡垒对堡垒,实行“短促突击”的战术理论。这个战术,就是敌人修碉堡,我们也修碉堡,待敌人进至距我碉堡二三百米,我们即用短促突击消灭敌人。博古完全赞同李德的意见。在他们的指挥下,红军由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转而陷入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1月25日,敌北路军第五纵队罗卓英部4个师进攻黎川和建宁两县间的横村、樟树,红五军团奉命在此负责阵地防御。因防线太宽,竟令五军团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去守堡垒,结果兵力薄弱,战斗失利,被迫后撤。2月15日,红一、三、五、九军团以“短促突击”的战法,分别与敌战于凤翔峰、司令岩、芦坑等地,因兵力分散等原因,均未能获胜。2月24日-3月23日,沙县、将乐、泰宁、归化等县城相继失守。
此时,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完全否定了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路线,他们否认敌强我弱的这一根本事实,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敌人,继续推行冒险主义的“进攻路线”,李德在会上甚至提出“游击战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红军应四面出击,以进攻打乱国民党的‘围剿’布署”。在这种极其错误的观点引导下,苏区的军民正一步步迈入危境。
1934年王铭五调任三十七团参谋长,率部红军所部在苏区北线辗转奔波,抗击敌人,一个恶仗接着一个恶仗。1934年3月9日三十七团在江西金溪、资溪、黎川3县边界的下梧附近与敌作战,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转移。王铭五命令四连在下梧村正面阻击敌人,由于敌人攻势凶猛,加上飞机大炮的支援,战斗十分激烈,红军伤亡很大一个连打了一天只剩下16 人。情况十分危急,王铭五带领新补充的一百多名战士突击支援四连。参谋长回来了,战士们士气高昂,经过激烈的战斗,王铭五率领战士们一齐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王铭五叮嘱连长徐国珍(甘肃秦州(今天水)人。1913年9月出生,1929年入西北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历任通信兵、排长、连长兼指挥员,红5军团13师39团营长、红29军军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后,任陕甘宁晋绥联军警备2团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警备5团团长,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徐国珍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役。1949年任甘肃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2年兼任中共甘南藏区临时工委书记、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区甘、青剿匪指挥部副司令员。1961年,徐国珍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他是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65年离开甘肃省军区,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工程兵顾问。1968年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及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务必坚持到下午6点。一切安排妥当时,此时,连里的炊事员已将早饭送到阵地上。徐国珍望着王铭五因劳累而消瘦的面庞,一再挽留他吃了饭再走。因放心不下团部和其他部队,王铭五便赶往团部检查转移情况。途中,敌人的飞机不是在他头顶盘旋射击,情况十分危险。王铭五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毫不畏惧,他加快脚步赶往指挥部。当王铭五赶到团指挥部驻地的祠堂门口时,敌机投下的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了,王铭五倒在了血泊里。年仅26岁的红军指挥员,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位祁连山的儿子,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给家乡的历史书写了光彩的一笔。
历史记忆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红五军,渡黄河西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6年11月宁夏战役计划取消,参加宁夏战役计划的红军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红五军参加了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红五军在甘肃高台遭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包围进攻,全军将士在董振堂的指挥下誓死坚守高台,血战九天八夜,战至最后一人一弹,终因寡不敌众,董振堂及红五军3000多名将士,除个别突围、一部分被俘外,大部分壮烈牺牲。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组建的红五军团,后改编为红五军,在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的王铭五的家乡几乎全军覆没,英雄们悲壮的战斗历程,为历史所罕见。王铭五与董振堂他们作为宁都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优秀的红军指战员。一个献身南国,一个血沃祁连。每次谈及,无不使人扼腕叹息,悲由心生,热泪长流。赋诗《怀王铭五》,以托崇敬之情。
陇上骄子多才艺, 矢志报国竟从戎。 抗日救亡策暴动, 宁都枪声震寰宸。
出生入死闹革命, 屡反围剿著战功。 壮志未酬身先死, 祁连含泪铭忠魂。
参考资料:
《陈伯钧日记》 《高台史话》 《高台文史资料》(第一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