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红笔杆:“绿色发明”与“红色情结”——访国际周恩来研究会发起人郑明德教授(组图)
2010-07-23 10:31:42
作者:红笔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郑明德:在针灸学会换届会上,我曾跟一些院长们谈,有些医院针灸科很兴旺,有些医院针灸科发展到最后已经没有人了,没有经费,没有资金,濒临倒闭。为什么呢?针灸既然这么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穴位难找;第二因为它有创伤刺破皮肤,有可能产生交叉感染或者疼痛。咱们说第一个问题,穴位非常难找,现在一般的报道讲耳朵上有400多个穴位。我看了一篇论文,作者说他已经发现耳朵上有1000多个穴位,这么个小耳朵上有1000多个穴位,密密麻麻,你很难判断穴位的准确位置,就是针灸医生都难判断。如果是西医医生,那更难判断,老百姓就更没有办法了。穴位找不到怎么能治病呢?我们做了调查,30%多的人不敢用针灸,怕痛。我是研究针灸的,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针灸。因为我有一种心理障碍,确实也有点怕疼。就是因为这两大原因影响着针灸的发展。

中红网在采访郑明德教授(中红网韩微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电子针灸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什么叫电子针灸?电子针灸和传统的电针不一样,传统的电针要拿银针,刺到穴位上,然后把它通上电(交流电或直流电),叫做电针。我们说电子针灸不刺破皮肤,是用一种电子脉冲来刺激穴位,所以电子针灸继承了针灸的疗效好、治病的范围广等优点,去除了传统针灸的缺点。

    我们所发明的“华汉针神”就是电子针灸的杰出代表。为什么说它杰出呢?因为它是目前在国内国外拥有专利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疗效最好、知名度最大、销量也是第一的产品。它解决了一个找穴位的问题。它携带还很方便。中央台在采访的时候把它叫做“口袋里的医生”,可以装到口袋里。我只要把耳模戴到耳朵上,打开机器以后,机器自动寻找病变穴位,全身全息治疗,不需要找穴位。还有一个专利耳模,另外还有一个手握电极,它下面有两个球,一握,手上全部的穴位机器自动找。还有一个导电鞋,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一坐一踩,机器打开自动进行综合治疗,它解决了找穴位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老祖宗的基础上,再发扬光大。它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就应该现代化、电子化、自动化、大众化,要让针灸变成人人都会用,要让机器自动找穴位,不要你再找穴位。针灸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当然它还要不断再提高。比如,我们查病要人来判断,我们逐渐调整成机器判断,你查到哪里,你肝有问题,心有问题,机器给你报出来。我希望针灸在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发扬光大!

    中红网:请问郑教授在从事这项科技发明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克服的?

    郑明德:渭河流域,八百里秦川,我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初中毕业考进了因教学严谨、升学率高而闻名全国的户县一中,并出任学生会学习部长。1964年,我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直升飞机设计专业。1972年,我被分配到汉中无线电厂。我一度钻研业务,却派不上用场,倒是在学大寨中得到发挥。我负责包干张寨乡范寨八队,到队后迅速查清穷困原因,对症下药。经过全队努力,当年增产50%,人均口粮由不足400斤猛增至700斤,为全县之冠。当时被评为全县学大寨标兵,受到三次通报表扬。之后,我被抽调搞基建,又以造价低、质量好、速度快,在几家同时搞基建的单位评比中夺魁,全市基建单位都来我主持的工地召开现场会。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杨涛:红绿飘香 五彩井冈——记长坪乡招会引客团队赴井冈山参观学习活动
·下一篇:胡俊峰:一场无名的战斗——一渡赤水后红军驰骋黔北群山(组图)
·红色旅游深度发展呼唤扩展内涵和延伸范围(组图)
·毛泽东的四大读书方法
·红色特工阎宝航
·红树林里的红色记忆
·参加红军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半斤黄油
·金色的鱼钩
·我的长征故事
·忆往昔峥嵘:红色后代忆先贤(组图)
·有朋自远方来——红色中国的忠诚“外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红色旅游深度发展呼唤扩展内涵和延伸范围(组图)
毛泽东的四大读书方法
红色特工阎宝航
红树林里的红色记忆
参加红军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半斤黄油
金色的鱼钩
我的长征故事
聚焦宁都起义
应正确客观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组图)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