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正文
第一章 从韶山到长沙 三 湖南第一师范
2006-07-26 10:27:21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贾章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曾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就是湖南衡阳人,早年就学于岳麓书院,晚年因隐居在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著述宏富,在学术上能独树一帜,富于批判精神。他崇尚实学,主张“理依于气”,强调“行”在认识过程的作用,开一代风气之先。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有贺长龄、陶澍、魏源一批人,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倡导变革。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变法志士。辛亥革命时期,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更走在前列。这一批又一批的人物,绝大多数曾就读于岳麓书院。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清末“中兴将相”集团,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曾国荃等,他们也都曾受教于岳麓或城南书院。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打着“保卫名教”的旗号,同时又严格地整军治政,曾国藩还是早期洋务活动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1916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王传》的“实事求是4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这块的匾额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毛泽东还经常到杨昌济老师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同时,毛泽东还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讲堂录》里抄写了好些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毛泽东传(1893—1949)》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20—21页。
    1916年暑假,毛泽东步行到长沙县东乡板仓杨昌济家访问。同杨昌济讨论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浏览杨昌济的藏书,特别是新书和报刊。
    毛泽东从与杨昌济的谈话中得知,离板仓40多里的高桥塘 ,有一位留学日本的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和倡导者柳午亭(柳直荀的父亲)。毛泽东便专程前去访问。毛泽东称赞柳午亭在体育研究和实践上有较高的造诣,许多地方值得效法。《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人民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4—25页 。
    徐特立教授教育学、各科教授法和修身等课程,治学严谨,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员袁仲谦、黎锦熙、王季范、方维夏等,读毛泽东的学业和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毛泽东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他当时有许多种笔记本,包括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毛泽东传(1893—1949)》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19页。国文教员袁仲谦(袁吉六),湖南保靖县人,清末进士,学生送他绰号“袁大胡子”。袁仲谦写一手好字,做一手好古文。开始他嘲笑毛泽东的作文,说他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毛泽东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通不通。于是,毛泽东只得改变文风。他买了一部《昌黎先生文集》,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
毛泽东与黎锦熙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1915年9月6日,毛泽东写信给萧子升,介绍近期同黎锦熙交谈治学情况,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即读一篇而及于全书,并加以详细研究,使国学常识罗于胸中。信中并推崇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演绎法,察其曲以知其全,执其微以会其通;中心统辖法,守其中而得大,施于内而遍于外。〖ZW(B〗《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人民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0页 。1915年9月,黎锦熙应聘到北京教育部的教科书编篡处任特约编篡员。11月9日,毛泽东致信黎锦熙,劝他不要在袁世凯政府里做官,切望黎锦熙“急归无恋”。信中还说自己:“性不好束缚。终见此非读书之地,意志不自由,程度太低,俦侣太恶,有用之身,宝贵之时日,逐渐催落,以衰以逝,心中实大悲伤”,很想离去,“就良图,立远志。”《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1页。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一章 从韶山到长沙 二 湘乡和长沙
·下一篇:第八章 七 米高扬
·《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连载
·贾章旺:《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的作者贾章旺悼念邵华同志的挽联
·特稿:《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的作者贾章旺悼念邵华同志的挽联
·第六章 三 《红星照耀中国》
·第八章 九 “七届二中全会”
·第八章 八 傅作义
·第八章 七 米高扬
·第八章 六 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八章 五 平津战役
·第八章 四 淮海战役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红网主办第二十一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
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由吴
江山、杨建国、布铁威: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周恩来故居喜获珍贵周家资料(组图)
青春跟党走 砥砺奋进“120”(组图)
“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新四军
赵朋洋:“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
特稿:“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