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少年习仲勋,崇拜大英雄,懵懵懂懂初涉大变局
上回说道,习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此地真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而他出生的年代(20世纪初),正逢中华民族“大变局”,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志士奋起,革命风云变幻。
话说这淡村习家庄,位于富平县城西南15里,相邻的三原县,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老家,正北20里的庄里镇,那是近代著名爱国将领胡景翼叱咤风云的发源地。
爱国将领胡景翼
此时此刻,我们的主人公,跟陕西农村出生的男娃娃们一样地活泼、调皮。男孩子,天生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崇拜英雄豪杰的习仲勋也不例外。
每天从都村小学放学,他总是领着一大群男娃娃,在西边涝池旁,一座古塔下的开阔地,展开激战。一声“开火”,双方互掷土块,开始“远射”,进而步步逼近、扭作一团,打完交手仗才善罢甘休。
都村小学旧址
习仲勋觉得扭在一起太过粗野,就提出修改游戏规则:“咱们把土块沾湿,规定时间内,哪一方身上的泥点少,就赢!”
这办法好啊!为了减少泥块来袭时的下意识躲避,他还琢磨出个法子——先找个竹笼做头盔,从缝里看出去找目标,既护住头眼,又不耽误时间,快速进攻后,自然对方就被压制住了。这时他再高喊“冲啊”,对方哪有不丢盔卸甲之理?
高招!妙招!机智、勇敢、有主意!小伙伴对他甚是佩服,甘愿受他指挥,并亲切地唤他“习司令”。
少年男儿是需要偶像的。一般山坳坳里的娃娃,除了唱曲、戏文,哪见过什么大阵仗,哪知道什么大人物?
但这小小的淡村可不一样。村东侧,连接富平、三原,西安古驿道打此经过,那真是个车来人往、物流运转、信邮密集的好地界。
要说这农业社会,真正有点见识的人,还就得像习仲勋的父亲习宗德那样,经常奔走在三原、富平之间,才能带回外界的新鲜事。
习宗德就常给孩子们说道自己的见闻,什么辛亥革命、什么武昌起义、什么护国运动、什么三民主义。
对这些新鲜词,小习仲勋懵懵懂懂,太远地方发生的事儿,没有太多感觉,却单单对离家20里外,那个爱国将领胡景翼将军的故事,颇为在意。
他知道,胡景翼是孙中山的好兄弟。胡景翼还发过誓,一定要让先生到北京主持大计。北京政变后,这胡景翼主政戏文里的开封府,广纳贤良,革命者云集,“八方风雨会中州”,胡景翼感召天下的魅力,让小小“习司令”心向往之。
怎奈天妒英才。1925年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这对胡景翼是巨大的打击,右臂疔疮复发,才34岁,就在4月10日紧随先生而去。
这一年,习仲勋12岁。胡景翼将军的去世,对“习司令”内心的冲击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个年龄,两次徒步从都村小学,到20里外的立诚公学,参加两个大人物的追悼会,这样的活动范围,对任何一个娃娃,都应该是少年时代的大事了!
可以想见,哀乐低旋,气氛肃穆,庄重的大场面里那种悲壮的情绪,一定感染了将军的小“粉丝”。
回到家里,他郑重写下:“做人,就要做胡景翼将军这样的人;做事,就要做胡景翼将军所作的事……”这或许是他第一次,自发地为非亲非友的外人,写下内心感受。
1958年9月7日,习仲勋回到都村小学看望师生
70年后,习仲勋在谈起偶像时,敬重之情溢于言表——
“胡景翼将军赤诚爱国,胸怀大志,现身革命,功劳卓著。他整军经武,有智有勇,知人善用,将士归心。他思想开明,追求进步,热心公益,造福人民。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谦恭礼让,平易近人。将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高尚品德会永放光芒,他的光辉业绩会永垂史册。”
第四讲:都村小学霸,心怀大世界,舍近求远立诚上高小
话说,这少年习仲勋在都村小学是有了名的孩子王,但门门功课也真是了得。此前说到,他几乎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
一位同学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到学校总要背书的,背不会就要挨先生板子。别的同学一提起放学要背书,就头疼,相近儿(习仲勋小名)却从不较劲,自由自在地玩儿。可到了第二天背书时候,却总是第一个,也不知道怎么用的功。”
一晃,初小时光就过去了。崇拜胡景翼的小小少年,要考高小了。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运安排。习仲勋以胡景翼将军为榜样,立志做爱国英雄的时候,富平县立诚公学高小部开始招生了。
爱国将军胡景翼
那是1926年春,习仲勋不满13岁。他跟40多名初小同学一起参加考试,过了分数线的,除了习仲勋,还有宋杰生、周奇、程孔昭、刘相、田绍西等。
当时,除了立诚公学,富平县城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也在招生。从距离上看,县立第一高小距离习中勋的家,只有15里,而庄里镇的立诚公学高小部,比县立第一高小还要远10里。
去哪儿上高小?孩子们一时没了主意。这或许是翅膀稍硬的男娃子们,要做的第一个人生选择。
宋杰生说:“要不,咱就上县立第一高小吧,离家近咧。”周奇和程孔昭也说:“就是,买东西干啥的也方便。”
习仲勋没说话,同学们一个劲儿要他的意见,“相近儿哥,你快说嘛!”“相近儿,你拿个主意!”
这时候,只见习仲勋沉着地开始条分缕析:“老话说,站在高坎坎上,眼窝窝才不浅。立诚公学谁办的?咱塬上的大英雄,胡景翼呀!”
“胡景翼?就是咱们去县里,祭奠的那个爱国将军吧!”一个同学说。“就是他!我再问你们,胡景翼为啥亲自办学?”小习仲勋卖个关子。
小伙伴说不上来了。“我听家父说过,他当年带领的陕西靖国军进驻庄里镇,将军对阵亡将士十分感念,把20多名猎食遗孤集中起来,让他们受教育。后来,学校越办越大,各方人士都捐款,立诚公学就成了咱塬上的名校啦!”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那能办学的,不得是有见识的大人物?”“可不是,人家胡将军去过北京,还见过孙中山咧!”……
习仲勋又清清嗓子,把话头拉了回来:“你们看,这立诚公学的校名,就出自咱们学的《大学》,原文是‘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齐,国齐而后天下平’。”
“所以,非立诚公学不上,非立诚公学不读!”孩子王习仲勋拿定了主意!
小伙伴们一下子都灵动起来,“相近儿哥说的真好!”“有道理!多走点路呗,咱不怕苦!”“名字响、牌子亮,去那肯定有出息!”
习仲勋进一步提议道:“走,咱现在就到立诚公学看看去,咋样!?”
毕竟是一群天天野在一起的男娃娃,谁都不服气谁,不就是三十几里路嘛!走就走。
这一路山梁梁,难不住小小“习司令”的部队,他们时而追逐打闹,时而挽臂同行,时而吼上一嗓秦腔,时而来个戏台上的英雄亮相……
很快,就眼见那立诚公学坐北朝南,对面是雄伟的荆山原,正对着原下一座古老的华佗庙。校门匾额上,胡景翼将军书写的“立诚公学”校牌,还有“文化”二字的门匾。
立诚公学藏书楼
院内,两侧砖木结构藏书楼,楼檐四角飞起,就像孩子们现在的心情。楼中上方,又一方匾额,胡将军所题“书库”二字雄浑有力。
东洋式教师排列整齐,水磨青砖墙壁、白灰细线勾缝、拱形屋顶、半圆门窗,坐落在藏书楼两侧。
再向里,两层主楼“十三间楼”,东西两侧精致的三层角楼,与之以天桥相接。主楼南面,镶挂着21字校训——“阐发最新的学说,陶冶理想的人格,创造健全的社会”,楼北再延伸,就是学校的大操场。
立诚公学21字校训
“看这阵仗,看这气派,咱来对了,相近儿哥!” “来对了,当然来对了!远近十里八乡,最优秀的娃子,都往这奔呢嘛!”
一行人引起了校长严木三的注意,他邀请这些眼睛发亮、头沁细汗的小男儿们,到自己办公室询问、攀谈。
“你们看,这学校咋样?”严木三问。“好着咧!好着咧!”“气派得很!”“看不够呢!” “人家临潼、三原县的学生,都抢着来这儿,你们来不来?” “来嘛!来嘛!我们都来!”
“欢迎欢迎!学习好的学生,就当公费生,一切费用,学校解决,你们要努力呀!可好?”
孩子们你用眼睛望望我,我用肩膀撞撞你,这真是个惊喜!公费读书,不仅减少家里的负担,还是难得的荣誉!
就这样,立诚公学成为这批学生的共同选择。而那为数极少的公费生名额,最后被最优秀的习仲勋争取到。
要说这“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真是一点不假!优秀的习仲勋后来与宋文梅、程建文共同被称为“都村三杰”,名盛乡里,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呢。
立诚公学教室
第五讲:闻道严木三,更名习仲勋,以国为根立下鸿鹄志
我们第一回讲到,习仲勋原名“习中勋”,按照族谱,他是“中”字辈,其后取单字“勋”,被寄予了“建大业、立功勋”的希望。
“相近儿”是小名,高小以前,被家人、小伙伴乃至老师叫得熟络得很。但是,高小应该是个分界线,学名开始派上用场了——
从学习成绩排名到加入各种社团,只有书写并称呼学名,才意味着这孩子已经长大,他要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代号,他要用这个名字正式闯社会了。
这不,当孩子们来到仰慕已久的“立诚公学”高小部,第一次见到严木三校长的时候,报的就是自己的学名。
上一回讲到,习中勋很快在小伙伴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公费生的名额。严木三校长自然对这个虎头虎脑、说话干脆利落、有主意敢担当的男娃子印象很深。
一次,严木三校长把习中勋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中勋”含有中国元勋之意,他希望给他的“中”字旁边,加个“人”字,取为人中正、处事公道之意。
习仲勋的思想启蒙老师严木三
改名,特别是改学名,这在传统之家可是大事,习中勋有点不解,“老师,纵然是中国元勋,又有什么不好?”
严木三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讲起了古人仓颉(原名侯冈颉)造字的故事——话说黄帝时代,结绳记事的方式实在繁琐,侯冈颉受命,游历四方,寻找新的灵感。
一天,侯冈颉捧起自己从南方带回的龟甲,再细瞅那龟甲上的纹理,突然开悟!索性操起刀,在龟甲上刻下一个大大的“纹”。他又想到了貔貅的蹄子,又在龟甲上刻得一个大大的“子”。他把自己在龟甲上所刻的这些印迹叫“纹子”。
既造出了“纹子”二字,侯冈颉便文如泉涌,灵感不断,一月过后,他造出了上百个字。
仓颉造字传说示意图
这天,他带着自己所创造的“纹子”向黄帝汇报,并先呈上“纹子”二字,说这即为自己给所创记事方式的定名。
黄帝一听,大喜过望。他先瞅了瞅“纹”字说,此字就不要左边的绞丝旁,只保留右边的“文”,记事之文,毕竟要与龟甲之纹有别啊!他又瞅了瞅“子”字说,这不应只代表记事的绳子、野兽的蹄子,更是记史的宝贝啊,就加个宝盖吧!君臣二人再细商一番后,“文字”二字便由此确定。
为了奖励侯冈颉的造字之功,黄帝赐他仓姓,繁体的仓字是倉,意为“君上一人”,仓颉很谦虚地又在上面加了个草字头,“倉”又变成了“蒼”,意思是自己乃一介草民,不敢有越位之意……
听着仓颉创造中华文字的来历,习中勋似有所悟,重重地点头说道:“老师,我明白了,就单看这个‘人’字,来历肯定都不得了。您给我改的名字好着咧!以后,习仲勋就是我的正式名字了!”
严木三又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一世,奋斗一生,不在名字,而在奉献。我之所以要在你名字的‘中’字旁边加个‘人’字,是要你永远记住,一定要会做人、做好人,以国为根、以人为本啊!”
习中勋说:“我记住了老师的话,一定要牢记一辈子!”
第六讲:习仲勋入团,反封建恶霸,立诚公学兴起革命潮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本分;传道、解惑是更高层次的教育。
要知道,“进步思想”是立诚公学的鲜明特色,“进步人士”是立诚公学的重要人脉。选择严木三做校长,就是明示乡里——“立诚公学”是跟着时代潮流在办学。
何以言此?资料显示,严木三是毕业于三原省立第三师范的共青团员,他经常引导学生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立诚公学逐渐发展成渭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之一,成为富平县中共党团组织的发祥地。
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
立诚公学学生阅读的进步书刊
上回我们讲到,刚入学,习仲勋就拿到了公费生的名额,紧接着,严木三校长给习仲勋改了学名,足见二人师生情深。
早慧的少年,遇到智慧的恩师,对两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庆幸的事。如此看重习仲勋,严木三有自己的考量标准——
他一直在观察习仲勋的学业。这孩子好学上进,立诚公学主要开设的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理科、国音、农业和副科唱歌、体操、图画、手工等课程。他门门都上,门门优异。
严木三还看习仲勋选择的朋友。除了跟都村考上来的老同学要好,他还结交了偶像胡景翼将军之子胡希仲、胞弟胡景铎,他们逐渐成为亲密的朋友。
求上进,说明习仲勋求知欲强,是可造之材;交好友,说明习仲勋是非分明,有自己的做人标准。
就这样,虽然习仲勋按部就班,却已经成为严木三眼中的好苗子。
1926年1月,共青团富平特别支部在立诚公学成立。5月,中共立诚学校小组成立,随即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发展党员。
此时,不满13岁的习仲勋,经宋文梅、武子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自此,立诚学校党团组织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到庄里镇北边的董家庄、景家窑、三条沟、石窠等地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农民进行抗粮、抗捐、反霸斗争。
少年习仲勋是农民活动的积极宣传分子,他经常受党团组织指派,拿上用黑麻纸写的传单,插上鸡毛送到农民手中,以鸡毛传帖的形式进行串联,传帖上写着某月某日在某地方有要紧的活动等语,这就是当时十分流行的送“鸡毛信”了。
当时,庄里镇有一个恶霸保长张积德,他经常向群众乱摊滥派,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民愤极大。立诚学校党团组织研究后,决定举行清算斗争张积德的集会,以推动农民运动。
那是1926年7月,庄里镇东关五岳庙举行张积德斗争大会,庄里镇、黄家窑、景家窑等村庄的农民群众都赶来参加大会。
立诚公学师生排着队、唱着歌,呼喊着口号进入会场。当时,群众情绪极为激愤,高呼着 “把张积德抓起来”“跟张积德算账”等口号。会后,他们举行游行示威,张积德家大门上“名重梓里”的金字匾被砸碎,当局被迫关押了张积德。
据考证,此次斗争,正是富平农民运动的开篇。
对于在立诚公学的学习和经历,习仲勋在自传中说:
“我这时的处境是非常好的,一方面是中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一方面这个学校算我县最进步的革命堡垒,所以不仅在教师中有不少的革命指导者,而且全校学生早结成一支有力的革命队伍参加在这一革命洪流中,我思想上的进步正是由于当时这种革命环境给予我以极大推动,因而我除了校内活动外,也开始走进农村活动。
当时革命环境允许有各种革命书报阅读,但可惜我自修能力太差,多读而又多不能领会,因年龄太小,记忆的总是一知半解,对共产主义理解还不深。总之,我这时认识是共产党好,反正要跟着共产党干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