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在长葛调查时不时告诉随行人员:“下去搞调查研究,要真的能够放下架子。只有几里的路程,不要坐汽车,也不要骑自行车,步行去最好。”他要求随行工作组人员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躬行自明,夙夜在公。当年5月,在长葛县委扩大会上,习仲勋教育干部们要这样去走群众路线:“给农民讲话,要深入浅出,要让农民听懂,不要打官腔。群众要求急需解决的问题,你要真心实意地去办。否则,群众把你当成领导,当成当官的,那你就什么也了解不到了。”习仲勋与群众互问生辰,称兄道弟,群众有什么话自然愿意跟他说道。长葛调查,习仲勋听到了真实的声音,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1961年4月30日写的《长葛县占用和退赔社员房屋的调查》记录他的态度:“坚决执行党的政策,满足群众的要求,用上压下挤的方法,彻底进行退赔,有一间退一间。扒毁群众的房屋,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帮助修建,二是以其他实物顶替,三是合理折价付款,群众自己修建。”5月11日,他向中央和邓小平呈报《长葛县和尚桥人民公社整风整社问题的调查》,对每个大队、生产队、社员在“一平二调”、“共产风”中被调走了多少土地、牲畜、家具等,都一清二楚。他写的《关于长葛农村的调查报告》中说:“干部群众对包总产的办法特别拥护,就是因为一包总产,生产队就真正当家做主了,生产队才真正有权因地制宜,合理地种植各种作物,从根本上杜绝生产上的瞎指挥。”8月7日,他给中央和邓小平写《长葛县和尚桥镇市场情况的调查》中,明确提出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只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处理做买卖的问题。要学会用经济方法来组织和领导市场。”在向中央和邓小平写的《关于耕畜归生产队所有问题的调查》中,再次提出放开交易:“靠国家调拨,不可能解决好,只有通过贸易方法才有利。今后应允许私人饲养牲畜,开放贸易,单纯禁止不行。”1961年8月22日,习仲勋和国务院调查组奉命回京。
习仲勋秉笔直言,长葛调查让毛主席、党中央清楚了当时中国乡村的真实情形。他与干部们谈话强调最多的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这也是实事求是。”他坚持真理,直言不讳,心系人民群众的品格,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赏。
坚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
在习仲勋的档案中,有一份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他的鉴定,他的赤子情怀和群众对他的真挚情谊可见一斑:习仲勋是关中分区特委书记、专员及部队的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关中的党政军民,坚持保卫边区和建设新关中,曾获得显著成绩。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在一个夏天,仲勋走得疲倦了,就随便睡到一家老乡的炕上,那位年老的主人就蹲在他的身旁,亲切地看着他,替他驱赶着苍蝇。这时忽然跑来一个找他的乡民,老汉马上低声说:轻一点,仲勋同志困了,让他好好地睡一会儿。平时在办公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群众,当他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极其自然和融洽。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因之,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譬如群众对自己财产常是喜欢隐瞒的,可是在仲勋同志面前,没有一个人愿意说一句假话的。这倒不是仲勋同志的官位大,使他们害怕,恰恰相反,而是由于他谦虚地接待他们,和他们真正打成一片。因之,他们总是把仲勋同志看成最知心的朋友,而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听从他的指挥。
他过去领导群众斗争时,常常遭遇极大的危险,然而每一次都是平安地过去了。因为群众掩护他,替他站岗放哨,替他隐蔽得很好,而且几十里外的人专程去慰劳他。去年(1941)六七月间,他曾经病了,于是许多群众都来看他,就是友区的人民,也纷纷打听他的病况。他的和蔼性格,就是一个陌生人只要和他见上一次面,就能带回很好的印象,甚至对方原来是一个敌视者,在和他见面以后,竟能改变或减轻原有的成分,但是仲勋同志一点不会失掉自己的立场。
由于这一切,使得仲勋同志成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
1944年秋,习仲勋在讲到司法工作时提出过一个非常朴实的口号,即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他说,我们“既是为老百姓服务,就应该站在老百姓中间,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他号召党的各级干部走出“衙门”,深入乡村,把所进行的工作同团结老百姓、教育老百姓结合起来。他说,搞好工作的办法就在人民中。只有通过人民,我们的任务才会解决得最快、最好。“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其实不然,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找寻”。习仲勋以身作则,堪称楷模。1950年初,《群众日报》以《人民的忠实勤务员》为题,报道了习仲勋在西北20多年同人民在一起的奋斗经历,记述了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时刻刻和群众紧密联系,习惯地关心群众,熟悉群众,和群众如鱼离不了水一样”的生动事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51年习仲勋在谈到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人民政府最大的一项政治工作就是给老百姓做一些事情,像怎样养羊、怎样养鸡、怎样养牛、怎样使羊多产羔,就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的政治任务。要为老百姓多打算,使人民财富增加,生活逐渐改善。光种粮食,生活不可能提得很高,必须与其他副业结合。在青海就是要多收购牧民的羊毛,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他们就欢迎你。这是政治问题,也是群众问题。习仲勋针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特别是发展畜牧生产,大力开展自由贸易,在甘、宁、青、新四省陆续建立贸易专业机构和流动贸易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贸易活动。这些贸易机构和小组,以比较高的价格收购当地群众的皮、毛、药材等土特产品,以比较低的价格向他们大量出售茶叶、布匹等日用生活必需品,使少数民族地区工农牧产品交换比率发生了极大变化。西宁的藏族群众在解放前,用100斤羊毛换一块砖茶;解放后,群众用同样多的羊毛可以换回15块砖茶。藏族群众高兴地说:“毛泽东来了,羊毛值钱了!”“在他们看来,羊毛有销路,价钱高,就是政治好。发展生产,是最实际和最有内容的群众工作。”
习仲勋的一生对革命老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惦记着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关心着老区人民的生活与冷暖。1978年,习仲勋刚复出到广东工作,从一份材料上得知陕北老区有些地方的群众还吃不上小米时,他为之动容,难过得流下了眼泪。1985年11月他在江西老区视察期间,走村串户,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农村贫困户。每到一村,他看到房屋简陋、景况不佳的农户,就径直走进去,问寒问暖,和户主促膝谈心。在遂川县曾宪绂家里,习仲勋看到他身体残疾,妻子双目失明,房屋破旧,墙壁残缺不全,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就关切地对曾宪绂说:“老乡,你们家的困难我们都看到了。”他转过身来对陪同人员说,“他们当年不怕牺牲,支援革命,现在有困难,又很体谅政府,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应负的责任,尽快把老区建设好!”指示要帮助曾宪绂这类特困户发展生产,尽快脱贫,眼下先帮助他把房屋修一修。习仲勋心里装着群众,时刻考虑着工作,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遇见问题就当面指出,及时解决。
(梁月兰系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袁武振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