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瑞说起1972年参加省里的国庆招待会的经历,仍有说不完的话(摄影:王浩志)
王俊瑞所珍藏的一九五一年国庆招待会的请柬邀请人一栏写着毛泽东的名字(摄影:王浩志)
不同年代的铁路信号灯(摄影:王浩志)
本报每日讲述的60年民生故事,都是百姓的家长里短,读者看得很有感触,福州读者时女士说,60年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是共同的记忆,“用粮票、参加国庆大游行、高考等等,我也都经历过,看了你们的文章,想起过去的事。”
看了昨日本报对省京剧院李荣芳的报道后,家住福州太平洋城社区的王俊瑞给报社打来电话,说自己一直珍藏着父亲传下来的两份请柬。请柬与国庆相关,背后有许多故事。
为报恩 印尼华侨送国庆请柬留念
王俊瑞今年67岁,在他家中,记者看到了这两张请柬。“这张请柬是一名印尼华侨送给我父亲的,父亲健在的时候,交代我一定要好好珍藏。”王老所说的请柬,是1951年国庆招待会的请柬。
他说,请柬原是大红色,五十多年过去,鲜艳的颜色褪去,显得有些泛黄。记者看到,请柬上写着:“1951年9月30日晚7点30分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招待会”,邀请人一栏是毛泽东的名字。王老说,请柬是一名祖籍福清的印尼华侨送给父亲作留念的,父亲解放前救过他。“这招待会是国家最高规格的宴会了,请柬我一直保留了下来。”“另一场活动是我自己去参加的,请柬还一直珍藏着,当年的经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王老手上还有一张1972年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23周年邀请函,王俊瑞是一名公安,“优秀公安”的荣誉让他有幸参加当年省里的招待活动。
“那年,庆祝国庆的主会场放在五一广场,时间持续了一周,参观旅游玩了个够。”
温福通车老铁路展藏品
今年59岁的于成安是福州铁路办事处的一名老员工,收藏是他最大的爱好。老于说,他的收藏品主题主要是三大类,分别反映中国土地的发展史、抗日战争和铁路发展,家里共有200多件有关铁路的藏品,其中不少是各时期的铁路信号灯,“我是名老铁路,对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到处收集与铁路发展有关的物品”。说起福建铁路的发展史,老于如数家珍,“1956年以前,福建没有一寸铁路,从鹰厦铁路通车到现在,福建已形成了‘三纵六横九方块’的铁路格局,发展非常迅速。”老于说,过些天我省第一条快速铁路———温福线就要正式客运了,这标志着福建铁路迎来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展出铁路发展的收藏品,非常有意义。目前,老于已经借出多件藏品,将在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