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晓春向记者展示他收集到的毛泽东像章。余志雄 摄
1986年,市农业机械研究所退休职工雍晓春买回近100枚色彩斑斓的毛泽东像章。之后,他收藏毛泽东像章的热情一发不可收。雍晓春时常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文化艺术市场等地寻觅毛泽东像章及与之相关的器物、书刊、图片等。23年间,他节衣缩食,倾力出钱,收藏各类毛泽东纪念品25000余件。
纪念品占满整屋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天心区涂新社区的雍晓春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毛主席”五个醒目大字,近20平方米的客厅内壁挂满了毛主席照片,两个书柜上也整齐地排列着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和相关文史资料。
客厅左侧卧室门上粘贴着毛主席对雷锋同志的题词。卧室里面的布置更让人啧啧称奇,四壁悬挂着大量的毛主席画像,几个书架上摆满了毛泽东的各类书籍和资料。室外的阳台上放着一张床,原来,为了腾出空间存放纪念品,雍晓春特意将自己的“卧室”安置在了这里。
据介绍,整个房间内共有各种图案装饰的毛泽东像章3000余种、5000多枚,相关文史资料2万余册(件)。
画卷“失而复得”
“1989年底,我在长沙市宝南街古玩市场看到一个十分特别的圆形像章。像章上方是毛主席头像,下方簇拥着9个小图案,用长征路线相继连接。”雍晓春神采奕奕地回忆当时的画面,“但是一问价,要100多元。当时我一个月的退休工资才几十元,每月贴补家用外,所剩无几。”为了买它,寒风中雍晓春辗转几地,花了近10个小时才凑齐买像章的钱。
1994年的春天,雍晓春在长沙市清水塘古玩市场上看到《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画卷,他如获至宝,如今,这幅画已挂在客厅墙上。雍晓春指着画说:“这是杭州东方红丝织厂在20世纪60年代出品的巨幅织锦,高2.2米,宽1.5米。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毛主席青年时期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精神风貌。”据了解,雍晓春当时无法在短时间内支付1500元的“巨额”购买费,没多久画卷被另一位爱好者买走。后来,雍晓春的“失画之痛”在长沙收藏圈内传开。1997年秋,那位3年前买画的藏家主动找到了雍晓春,将画卷转让给了他。
小像章承载大历史
“这套像章特别有意义,它们记录了毛主席整个奋斗历程。”雍晓春举起一版像章说。记者注意到,这是一套名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纪念像章:韶山、第一师范……延安、北京,总共33枚像章,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昔日的革命足迹。
卧室的玻璃桌子上整齐地放着雍晓春自己整理的参观留言本、毛主席像章集锦。12册留言本记录了众多参观者的留言和题词,其中不乏日本、德国等海外游客。11本像章集锦列出了毛主席像章的各种类别,雍晓春说:“这里面囊括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东西。”
“我买纪念品不是为了投资,只是想收集一些有历史意义的东西,”雍晓春说,“很多商人找我买像章,我都拒绝了。”对于将来,刚刚获得“红色收藏家”称号的雍晓春,希望能够成立一个纪念馆,将毛主席相关纪念品聚集到一起,免费供市民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