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红色藏书拍卖行情并未形成,其价值目前主要体现在党史研究和收藏上,还没有完全进入流通领域,经济价值也没有突显。在全国称得上红色收藏家的不下三、五百位,在民间红色收藏爱好者有二十万之众。2008年春拍“北京秦杰红色收藏专场拍卖”将引领行情,促进红色文献收藏质量提升,红色收藏队伍有所扩大。
秦杰正在鉴赏全套《新青年)
井冈山《共产儿童读本》八本全套
井冈山《共产儿童读本——苏维埃政权》1934年
首吃“螃蟹” 厚积薄发
在红色收藏专题上,秦杰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34年前,秦杰开始步入收藏。他从16岁起,开始收集和研究古代的字帖和书籍;19岁时已购买到中国秦、汉、唐以来500种名碑大帖,搭起首座收藏之塔,并广收旧书市场低廉的唐诗、宋词、明代版画、清代诗作等古书典籍。1982年秦杰大学毕业后,因为古书价格飞涨,自己财力有限,他在古籍收藏方面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一本书从三毛钱涨到80多块,买不起!”无奈中他错过了很多珍品,今天看来是很可惜的。
1990年,秦杰试图走出藏不起古籍的困境,转向在近现代出版物中寻找稀见的、艺术价值高的、国家馆藏不足的、原汁原味的、能反映时代特征的革命文献,即后来被称为“红色收藏”的系列。他避热拾冷,解放区出版物论斤出售,秦杰精挑细选,组成系列。那时,有关革命史料类旧书,在旧书店或旧货市场只卖五角钱或一块钱一本,但问津者并不多。当时秦杰手里没多少钱,每月工资100多元,每次去潘家园兜里只揣着20块钱,这些旧书摊主都“门儿清”。财力有限,秦杰采取的策略就是精中选精,贵的一概不问。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秦杰的第一桶金掘对了,也掘到了。
秦杰带着这个想法和一份自己藏书的清单,拜访了收藏界泰斗、藏书大家、时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的姜德明先生。结果受到了姜德明的肯定和鼓励。近代革命文献时间跨度较短,供应充足,价格也低,当时还没有引起收藏界的足够重视。姜德明是继阿英之后在藏书领域里很有成就的一个人,他给了秦杰很好的启示:“在近现代五四新文学所形成的出版物里,经过三代藏书家的倡导,应该说被发掘得很全面了,但新文学版本之外还有一个空当是你应该去开发的。”姜德明让秦杰利用优势去进行专项的收藏,以中国近现代史、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以及毛泽东为主线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史资料作为版本学研究的方向,做出自己的特色收藏。听了姜德明这一席话,秦杰意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具体的藏书目标。
经过七年的收藏努力,秦杰的藏品不但数量大,而且精品众多──李大钊的遗著,毛泽东的早期著作,八年抗战的地图,每件珍品都凝结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每一册书籍都蕴含著厚重的文化。在区区两间书房的空间里,他垒起了中国现当代革命史的书籍博物馆,圈里人称其为“红色收藏家”,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北京多家大拍卖公司典籍鉴定专家,北京弘古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出版研究部主任,收藏类主流报刊特约撰稿人。被评选为中国收藏家协会首批优秀会员。中央电视台曾以每集25分钟、三集联播的形式报道了秦杰的红色收藏事迹。2007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山东卫视“天下收藏”栏目以每集20分钟、六集七天联播的形式集中报道秦杰的“红色收藏”。
秦杰在1997年北京市举办的第一届家庭藏书大赛中,夺得“藏书状元”的桂冠,时年43岁。为了全身心地投入红色收藏,秦杰十多年前就舍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这在当时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至今秦杰仍是无车族,也不舍得装修房子,而是把“每一块铜板”用到红色收藏上。梅花香自苦寒来。不逞“量”多而以“质”取的秦杰,在收藏品市场上独具慧眼,较早步入红色书报刊收藏行列,脱颖而出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史书籍收藏大家,收藏有毛泽东早期文献、革命历史文献、抗日战争史料、新文学版本书及古籍、工具书等精品1万件以上。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