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08年3月11电(森泉)十多年来,尤其是近五年,北京藏书家秦杰的名字在报纸、杂志上的曝光频率越来越高,在电视上的出镜次数越来越多,在电台广播里也时常能听到他的声音。最近,这位红色收藏的领军人物又搞出了大动作:将于四月下旬在北京德宝拍卖公司春拍中首次举办“北京秦杰红色收藏专场拍卖”,推出藏书50组共计134件,都是民间收藏界和国家馆馆藏稀见的顶尖级红色收藏珍品。
秦杰此举在民间收藏界和社会上引起较大震憾,一时间众说纷纭。秦杰为何要行此举?他是怎么想的?他这些年是如何开拓红色收藏这一领域,又是如何大写文章给红色收藏不断加温而逐步推向火热的?他的成功之道秘诀何在?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对秦杰进行了专访。
1919年南开中学同学录 收录 周恩来
《阶级争斗》恽代英译 新青年丛书版
借鉴前辈 走向市场
名人收藏品专场拍卖行情“钱”途光明,名人收藏的精品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不可再生、数量稀缺、绝无掺假的特点,逐渐进入收藏领域,吸引着更多投资者的视线。名人收藏的精品专题拍卖成交比率颇高,很多拍品都以高于底价2至3倍的价格成交。这是拍卖场上实践所证明了的。
1997年春,中国嘉德首开名人专场拍卖,业绩可圈可点。2003年嘉德举办“王世襄文玩专场”,143件拍品总成交6300万元人民币,收藏界为之大震,社会上也反响很大。在搞这场拍卖之前,王世襄是著名收藏家,是收藏界的大腕,但社会上并不怎么知晓。而这一专场拍卖成功之后,一夜之间王世襄更成了公众人物,这种名人效应一直发酵至今,如今王世襄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此后,著名藏书家“吴晓龄藏书专场拍卖”搞了五场,场场成功。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家属与拍卖公司合作推出数场“周一良藏书”拍卖专场,得到数次100%成交率。如今仍然健在的著名藏书家黄裳先生也搞了几场“黄裳藏书专场拍卖”,效果显著。近几年这种专场拍卖的高热度还在持续,尤其名人收藏的精品成交价格居高不下,整个市场的成交率大有提高。名人收藏的精品,独特、品相精美的拍品更是得到了藏家的青睐,成为众多买家竞拍的焦点。由此可以发现,尽管名人收藏精品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群体,但是大受买家热捧,由于名家藏品的陆续上拍,致使拍品总体品质提高,因此,成交额和成交率的提高,其发展空间不容小觑。
但上面这些例子都是收藏界几位老前辈的成功经验,作为中年收藏家的秦杰怎敢比肩?这是“北京秦杰红色收藏专场拍卖”推出之前,秦杰所反复犹豫之处。中年收藏家能不能走藏品拍卖之路?经过激烈的斗争,秦杰条理了自己的思路。
一位藏家的藏品是选择保持终生不卖,带着这些藏品一同去见“马克思”,最后由后代再处理,还是在自己“年富力强”之际就为藏品找出路?其实,如何给用平生心血淘来的心爱藏品找个好归宿,是所有收藏家都会最终遇到,而且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秦杰多年来在收藏圈里摸爬滚打,耳闻目睹了不少有关“藏家藏品最终归宿”的实例:前些年有位藏家死后,家属对他的藏品没有重视,竟当破烂卖掉,可惜之极!另位藏家死后,其藏品被家人“零打碎敲”地卖掉,一是没有体现出其藏品的真正价值,二是藏品没有落到最该到的人手里,三是破坏了原有藏品系列的完整性,令藏界惋惜。还有位藏家,生前将部分珍品无偿捐给一家大图书馆,但事后了解到受赠单位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随便将这些东西堆放到库房打入冷宫,一没有标明捐献者姓名,二没有拿出来借阅或作为科研资料让专家学者进行充分利用,令人痛心。
这几件事情对秦杰触动很大,他人这些对藏品“后事”无奈的选择,并没给藏品安排个好去处。秦杰认为:藏书活动是一个聚集和享受的过程,是一个研究与利用史料的过程,这个过程完结了,就可以给藏品找“新主”了,让别的藏家再去享受这种再藏与再用的过程。这便是中国众多古籍善本得以流传千年的传承之道。而当今最好的流通转让之路,便是把藏品推向市场,而最能体现藏品市场价值的检验方式,莫过于“拍卖”。十多年来,北京古籍拍卖几乎场场都到的秦杰,为古籍拍卖撰写了十年点评文章,见证了中国古籍旧书拍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深知一个完整的拍卖过程,是对一种藏品市场价值、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有效诠释。
藏品走拍卖的方式是没有犹豫了,但是“零揪儿”着卖还是一次推出一个专场?当然是专场更有冲击力和市场效应,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这风险主要是拿自己个人的名声当“赌注”,要面对收藏界的不同声音与社会上的不同看法;而且拿自己的名义和信誉去冒这个险,藏品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珍品,不能有半点因“打眼”而出假。最终,秦杰还是下决心行动了。他觉得此举没有一丝想炫耀自己的本意,而是实实在在地想由此踏出一条收藏家藏品走向市场的可行之路:要想使红色藏品充分体现出其真正价值,在社会上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就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尝试走拍卖之路,把珍藏推向市场,让市场判定其价值,得到者就会更爱惜。如果这一尝试获得成功,这一做法和经验对很多藏家都有借鉴作用。
找哪一家拍卖公司来合作呢?看看去年秋拍的古籍拍卖业绩,嘉德和中国书店都是900多万元,上海的三家是600多万,天津的三家在三四百万,而秋拍古籍过千万元的只有德宝一家,成为古籍拍卖中后来居上的皎皎者。于是,秦杰的整套构想与德宝公司一拍即合。
至此,今年北京春拍将有两大亮点,除了“北京秦杰红色收藏专场拍卖”之外,中国嘉德首次举办“台湾吴兴文藏品专场拍卖会。比秦杰小一岁的吴兴文,被喻为“全球华人藏书票收藏第一人”,其专场拍卖会推出的是200幅藏书票精品。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年,秦杰与吴兴文这两位海峡两岸中年实力派收藏家第一次开办“名人专场”,必将会给北京拍卖市场带来一股清新的春风,既会带动春拍整体行情的上扬,也会引领红色收藏品行情的进一步上涨。
《社会主义史》上下册 1920年初版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集》(第一集)1923年
初尝拍卖 小试牛刀
“北京秦杰红色收藏专场拍卖”将会有许多亮点,红色历史遗存走俏古玩市场,革命史料珍品成了炫酷的时尚元素。近年来“红色文献”多散见于各个拍卖会中,价格一路走高。专场拍卖这回尚属首次,因此作为收藏投资者的买家,对秦杰拍品的珍稀程度、史料价值和藏品品相等因素极为关注。当然,突显的财富效应就是专场拍卖的结果。
初走拍卖之路的秦杰,这次拿出了多件足以镇堂的宝物。“北京秦杰红色收藏专场拍卖”将以全套《新青年》(1915——1926年原版,63册)开篇,底价10万元,估价20 - 22万元,同时以无底价同场列出一册该刊1954年的复制品创刊号,由观众、买家细辩真伪,连真带“假”一起看,可以一目了然。接下来是1919年的《南开中学同学录》,里面印有少年“周恩来”的名字。还有《少年中国》1920年第二卷1—6期,1921年上海亚东书局装订,内有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李大钊与少年周恩来在北京陶然亭第一次见面的原始记载。这两册拍品是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特别奉献。1923年《中国青年》(创刊——25期)同场露面。以上拍品为各大博物馆的失缺空白,将成为“十分抢手”的“硬通货”。
拍品中早期中共党内职务高的革命先烈著作原版珍本占比重较大。李大钊遗篇珍本有四种(1923——1924),且为李大钊长子李葆华的签名本。如有《中国大学学术讲演集(第一集)》(1923年中国大学编印本),内收李大钊1923年3月演讲记录两篇,16000字。这两篇演讲从记录到篇名,均可确认1964年版《李大钊选集》中的该篇为节选本,失收千余字,李葆华称之为70年来李大钊研究的重大发现。另外有李大钊史学代表著作《史学要论》,李大钊著,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百科小丛书之一)。《1939年燕京大学近代文编》(上、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