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6年,17岁的少年杨建光,作为榆次中学生的代表,前往北京天安门。在这次毛主席对红卫兵的接见中,他距离毛主席只有十几米。万人汹涌中,他永远记住了那张充满魅力的脸。也是那一次,他获得了一枚毛主席纪念章。这枚像章穿越了岁月,成为他心中永远的情结。
没有人能够准确估量这一次接见,对他精神的震撼,人们只知道,40年后,这个当初的少年,创造了国内个人投资规模最大的毛泽东纪念品展馆纪录。
10月14日,当记者在晋中市榆次区工业园区见到杨建光兴建的毛泽东纪念品展馆时,顿时为之一震。这是一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展馆,在已竣工的一号展厅内,陈列着5万多件展品。其中有3万多枚像章。此外,仅塑像就有200多座,最高的达到4.2米。其他诸如出版物、书信手迹、证件、刺绣、唱片等各种门类的收藏品还有1万余件,不少是罕见的孤品和珍品。再看眼前的杨建光,中等身材,面部棱角分明,轮廓很深,堪称英俊。只是从那灰白相间的头发和深陷的眼眶,隐约可见一种因体力透支而产生的疲倦。
是的,这位58岁的老人的确太累了。纪念馆2006年6月正式动工,2007年6月完工,9月28日试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杨建光为此透支健康,四处借钱。他投入的,是一生的心血。
正是上午,阳光洒满展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60岁的张辉和62岁的胡泉久久地停留在展品前。两位老人都是榆次经纬厂的退休工人。张辉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他连声对记者说:“这件事太不容易了,这些展品真好。一下子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东西,很有教育意义。我们回去,要叫家里的人都来看。”
从9月28日到现在,虽然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阴雨天,但展馆仍然有近万人次的参观量。还有不少学校看中这里,要做青少年教育基地,其中,一所中学已经与杨建光签订了协议。
徜徉在这座纪念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风貌如在眼前。
票据上,国务院第三招待所,1971年一晚的住宿费是0.3元;1968年,一位军官送给侄儿的结婚礼物是一整套50枚毛泽东像章;唱片《蝶恋花》上,印着毛主席语录……展馆里,仅各种《毛泽东选集》的中文版本就有30多种,外文版的《毛泽东选集》还有20多种。最大的毛泽东像章直径达到30厘米。最小的像章则不到成人小姆指指甲的一半。说起这枚最小的收藏品,杨建光非常得意,这是他在天津以非常低的价格淘来的,是目前仅见的孤品。
杨建光并不单是简单地陈列收藏品,书法、美术功底都很深的他,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几个作品:用像章拼出来的中国地图,地图上的每一个省都是用当地的像章做成的;用像章拼成“韶山”、“南湖”、“井冈山”、“遵义”、“延安”、“天安门”图案标志,描绘毛泽东一生各个重要时期;用毛泽东语录拼出毛主席纪念堂图案。其精致程度,完全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这些设计,受到了观众交口称赞。
在杨建光的努力下,他创造了两个纪录——国内个人毛泽东纪念品收藏最齐全,个人投资规模最大的毛泽东纪念品展馆。
这个纪念馆的一切,让记者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一个退休的普通干部,怎样完成了这个浩大的工程?
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杨建光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12岁时,父亲去世了。作为革命干部的后代,杨建光在各方的照顾下长大。从煤矿工人到乡长,到民政局的副局长,杨建光的工作始终是最出色的。工作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
自从受到毛主席接见后,杨建光就开始了收藏毛主席像章。在那个年代,收藏毛主席像章是很多人的爱好,杨建光并不特殊。时光流逝,人们的时尚观在转变,社会上的收藏门类日渐多元,杨建光却从不曾改变。他花在收藏上的钱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初,从榆次到太原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