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张南收藏的“抗战时期学生毕业留言纪念册”。记者 熊明 摄
12月14日,在第六届重庆读书月“书香渝中” 文化宣传展示活动现场,市民展示收藏的抗战时期的老地图。记者 熊明 摄
你亲眼见过抗战时期在重庆创刊的文学期刊吗?你知道这些文学期刊上都登了啥内容吗?12月14日,第六届重庆读书月“书香渝中”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在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举行。家住巴南区的民间藏家欧阳“晒”出了抗战时期文学期刊的创刊号、停刊号,引起市民的浓厚兴趣。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期刊百花绽放
“这还是我第一次把这些‘宝贝’拿出来展示呢。”活动现场,欧阳小心翼翼地从塑封纸里取出一本本泛黄的期刊向记者展示。
《青年文艺》、《文艺杂志》、《时与潮文艺》、《中国文学》……记者看到,欧阳“晒”出的文学期刊大约有七八种,都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出版的文学期刊的创刊号或停刊号。
据了解,1937年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文化名人也汇集重庆,在大后方形成了重庆这一文学中心。那时,重庆的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达50种以上,而且还涌现出不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期刊。
欧阳告诉记者,自己特别爱收藏各种各样期刊的创刊号,“有的是在旧货市场淘的,有的是从书友手中买的。”现在,他的家里收藏有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学期刊创刊号20多种。
撰稿人是巴金、老舍、郭沫若等名家
记者看到,和现在文学期刊的开本大小不同,抗战时期在重庆创刊的文学期刊一般都为32开,封面设计较为简约。
这些文学期刊的撰稿人个个都大名鼎鼎,有巴金、老舍、郭沫若、臧克家、茅盾、沙汀等等。
记者在创刊于1943年3月15日的《时与潮文艺》上看到,这本期刊为双月刊,创刊号上有老舍的《恋》、臧克家的《悲哀的人物》等文章。该期刊于1946年5月15日终刊,共出了26期。
另一本文学期刊《青年文艺》,1942年10月10日在桂林创刊,1944年4月1日迁至重庆复刊。
在重庆出版的第一期《青年文艺》版权页上显示,该期刊的办公地点在重庆兴隆街27号(今渝中区七星岗一带),在当时位于民生路183号的重庆新知书店销售。
《青年文艺》创刊号上,刊登有茅盾的《关于〈遥远的爱〉》、沙汀的小说《疑虑》等。
曾热议如何产生“伟大的作品”
在1945年2月15日出版的《青年文艺》停刊号上,发表了茅盾的文章《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