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有日军从白兔前来增援。对此,王必成转而采取“围点打援”策略,下令各部队暂停进攻,撤出战斗以应对敌援军。但增援日军因雨势太大,害怕途中被伏击而原路撤回,我军“围点打援”计划未能实现。此时,贺甲村之日军占据村南端的大祠堂作为指挥部,准备固守待援。
二次围攻,敌情变化进攻受挫
在对大祠堂内日军数量、伤亡情况及轻重武器配置进行评估后,第2团、新6团和独立支队认为,我军应充分利用当夜大雨的有利条件,在拂晓前完成战斗部署,迅速歼灭据守大祠堂之敌。为增加我军有生力量、扩大战果,第2团立即调第2营前来增援,并负责主攻任务。其他部队的部署计划包括:新6团负责延陵方向警戒,钳制村东南端之敌;第2团第3营进攻村北端,第1营进攻村西端。
9日拂晓,进攻正式开始。第2营4连先以1个排的兵力在村中摸排前进,接近大祠堂时,突遭隐蔽于草堆中的日军袭击,双方随即展开白刃战。由于敌众我寡,我军被迫后撤。4连即以全部兵力发起冲锋。一部日军在我军火力压制下渐显不支,被迫退守大祠堂继续顽抗。与此同时,利用雨夜潜入贺甲村增援的日军140余人,与原被困村中的数十名日军分散在村子各方向,同我第2团各部展开激烈战斗,我军在村西、北两个方向的进攻进展缓慢,战斗陷入胶着。但此次围攻,村中日军已死伤众多,成为瓮中之鳖。
第三次总攻,全歼突围残余日军
10时许,经过简单的动员部署,第2团、新6团、丹阳独立支队集中兵力发起第三次总攻。不到两小时,我军便攻下村大祠堂外日军各部的全部阵地,村中残余日军被压缩至大祠堂内。为尽快解决战斗,防止日军死守待援,第1支队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法,即命令在村北端进攻的第3营故意放开一个口子,让敌人突围,主力则埋伏在敌人逃跑必经道路两侧。
据大祠堂负隅顽抗的日军因弹尽粮绝,增援无望,冲出大祠堂,企图向殷家、江口方向突围,遭到我第2团第3营的伏击。战至中午,逃跑的这股残余日军全部被歼。战斗至此胜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