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为保证东北野战军迅速围歼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临危受命,在国民党军撤往营口的通道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将数倍于己之敌死死钉在黑山,为主力围歼敌军赢得决定性时间。
形势紧迫,临危受命。1948年10月21日,驻扎在黑山附近的第10纵队接到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要求赶赴黑山、大虎山构筑工事,顽强死守,务必拖住敌人,待主力到达后歼灭该敌。接到命令后,第10纵队党委立即召开会议,对敌我当前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当时,第10纵队面临诸多困难。一是构设阵地难,黑山以北是绵延数公里的丘陵地带,公路非常狭窄,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虎山以东是绕阳河沼泽地,水网交织,部队难以徒涉。二是敌我兵力悬殊,我只有第10纵队和配属的第1纵队第3师、内蒙古骑兵师,要面对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6个军。三是武器装备差距大,第10纵队只有步枪、手榴弹和数十门火炮,而敌军有着飞机、大炮、坦克等全副美式装备。四是准备时间短,第10纵队从接到命令到接敌,只有一到两天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虽然面对诸多不利条件,但大家一致认为:这一仗打好了,就是蒋介石又一个“十万大军”被一笔勾销,即敌人在东北的最后一个机动兵团被消灭,而使东北国民党军全军覆没;打坏了,十万敌人将逃入关内,就有可能延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时间。所以,这一仗只能打好,不准打坏!
针对紧迫形势,第10纵队党委确定战役部署方案:在主要方向和制高点,组织强大的预备队,准备随时反击敌人,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在随后的动员会上,战士们纷纷表达决心,提出了“死守黑山,抗击敌人,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当夜,第10纵队紧急开拔,向指定位置疾进。
严密布防,反复争夺。由于预定作战地区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第10纵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对战场环境深入分析,选择敌可能进攻方向上的有利地形作为防守要点,紧前构设了有重点、有一定纵深的弧形防御部署。
此役,第10纵队的主要任务是迟滞敌人,等待主力到来形成合围,因此守住每一个阵地、每一个高地都至关重要。从现实情况看,我防御正面较宽,敌进攻兵力众多,每一个阵地的防守任务都很重。10月23日,敌先头部队沿新立屯、芳山镇南下,直逼我尖山子、胡家窝棚阵地。驻守尖山子的第28师第82团7连,在子弹、手榴弹全部打光后,用石头击退敌军5次冲锋。他们的顽强固守有效牵制了敌军,为整个纵队争得了一天的战前准备时间。
24日,敌军借助人员和装备优势,在发起地面冲击前,以猛烈的空中火力对我军多处阵地实施打击,而后利用兵力优势展开轮番地面进攻。黑山以东高家屯和101、92高地等几处第10纵队第28师阵地是敌军攻击的重点,战斗尤为激烈。坚守101高地的第84团2营,与敌军1个旅对抗10余个小时,最后只剩20余人,仍在顽强战斗。该营第4连第1排仅剩下5人,弹药打光后,以刺刀肉搏,连续刺倒10余名敌军后全部牺牲。坚守92高地的第82团5连在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后,全部壮烈牺牲。92高地失守后,高家屯一线处在严重危机中。不久,敌集中2个营兵力冲杀上来,我守军以“人在阵地在”的大无畏精神,用手榴弹连续打退敌4次冲锋,终因伤亡殆尽,101高地随之失守。
101高地是我军在高家屯一线最后一个制高点,若不能及时夺回阵地,一旦敌后续部队赶来增援,整个黑山防线都将难以守住。第28师师长贺庆积趁敌立足未稳之际,当机立断,组织全师12门火炮实施火力打击,而后迅速向101高地发起反击并重创敌军,夺回了高家屯一线阵地。
扬长避短,灵活机动。此役,我军官兵充分利用地形特点,避敌火力优势,灵活机动聚优,威慑诱降结合,巧用心理攻势,展现了智勇双全的谋略和勇气。
10月25日,我军第82团2营坚守高家屯一线,以该团1营及第84团全部作为随时反击高家屯的预备队。前一日遭到惨重打击的敌军,一大早就调集大部重炮群,以高家屯为主要突击方向发动进攻。面对猛烈攻势,我一线指战员灵活应对,在炮火轰击时,迅速隐蔽在防空洞里,炮火一停,便用手榴弹、机枪打击敌人,在1小时内击退敌3次冲击。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石头山阵地、92高地相继失守。坚守在101高地的第82团2营4连和6连在营长侯长禄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利用地形大胆穿插,勇猛冲击,时而退入山后隐蔽,时而出现在山腰敌军冲击群背后,用爆破筒炸得敌军难以招架。当敌军逼近阵地时,战士们以弹坑为工事,突然实施密集的火力杀伤,连续打退敌人20余次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