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感受先贤风范 传承爱国精神——黄黎民参观上海黄炎培故居(组图)
2024-12-18 10:11:25
作者:戈德曼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24年11月16日上午,著名红色文化活动家、中国红色文化交流促进联盟副主席、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湖北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中华黄氏宗亲联谊总会暨中华黄氏红色儿女联谊会(筹)常务会长、湖北省地区经济开发促进会第四届执行会长,湖北省山东商会创始副会长(创会时2名)黄黎民同志一行参观上海黄炎培故居,探寻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黄炎培的历史足迹,感受先贤风范,传承爱国精神。

    “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这是已故政务院副总理、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称颂故乡的诗句。

    黄炎培故居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新川路218号,这里原是黄炎培的姑祖父、清咸丰九年(1859)举人沈树镛建于道光年间的住宅——“内史第”,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于1878年诞生在第三进宅院,并在此生活了二十年,故“内史第”又被称为“黄炎培故居”。

    故居正楼前设有一座黄炎培半身铜像,上悬陈云同志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故居内设黄炎培生平事迹展览,陈列有《黄炎培家谱》《黄炎培日记》《延安归来》等书籍,以及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来往信件等共270余件。

    黄炎培生长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国家的危亡催促着年轻的黄炎培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3 年离开南洋公学以后,黄炎培遵从蔡元培的安排,回到川沙,改观澜书院为川沙小学堂,后来又同杨斯盛一起创办了闻名遐迩的浦东中学,这所浦东中学在当时与北方的南开中学齐名,获得“北南开、南浦东”的美誉,又陆续参与创办东吴大学(今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若干大学。1917 年黄炎培联合社会各界著名人士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

    1941 年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组织积极参与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成立,黄炎培被推选为常委会主席。1945 年又与迁川工厂联合会负责人发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抗战胜利前夕,黄炎培作为当时中国第三方面的代表,应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邀请访问延安,在延安窑洞中两人关于“历史周期率”的交谈,由此产生了著名的“窑洞对”,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配合,在反内战、保和平的民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黄炎培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等职。从清末的秀才举人到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副总理,黄炎培完成了从旧社会知识分子代表到新社会人民公仆的转型,在如此漫长、艰难曲折的斗争风云中,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其根源在浦东川沙的“内史第”,这里有他的童年,是他奋斗的起点,更是他精神的故乡。

    黄炎培治家有方,教子有术。黄炎培要求子女们在上中学时必须学好三门课程:国文、外文和数学,为了不使孩子沾染上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家里待客时,不得侑烟侑觞。他自己记日记,也让孩子从小记日记。他送给子女的座右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个“方圆论”,如今被世人奉为教子宝典,人生圭臬。

    黄炎培的子女在各自领域有显著成就和革命贡献,长子黄方刚在哲学研究领域有杰出的成就,曾参加过抗战与解放战争,多次公开批评国府和蒋介石,1949年4月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次子黄竞武在文学、哲学方面有卓有建树,1949年5月在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监狱备受酷刑惨遭活埋。三子黄万里是出色的水利专家,参与过对长江、黄河等水系的科学考察,期间详细记录了许多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我国后续建设一系列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子黄大能是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曾在中科院建筑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五子黄必信是出色的经济学家。次子黄竞武之子黄孟复1944年出生后不久新中国成立,童年时期深受家庭熏陶,自幼接受系统的教育,大学毕业后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从普通工人、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企业高级技术经管管理人才,后调任地方党政领导职务,200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后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黄炎培的革命事迹、奋斗精神与先贤风范感人至深,在短暂的参观学习中,黄黎民亲身见证了中国近代现革命先驱和历史名人宋庆龄、黄炎培、黄自是的共同故居“内史第”,作为一所江南名宅,其建筑风格精致隽永,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不仅可以开展建筑艺术鉴赏与交流,增强城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更可以开展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的历史精神和价值观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遗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学习伟大精神 积蓄奋进力量——黄黎民一行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