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白求恩最后的日子:遗体转移及三次迁葬经过
2010-04-07 20:48:16
来源:《党史博览》2006年第6期
作者:苏泊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3月3日,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北部小镇雷文斯特,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1936年,曾率医疗队为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底,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5月1日,白求恩前往晋察冀边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白求恩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八路军进行医疗救护工作。在一次为伤病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伤的手指被细菌侵入而感染恶化,终因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逝世前,他在遗书中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表示:“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

  白求恩最后的日子

  1939年10月中旬,为了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募集经费和药品,白求恩准备回国一次。党中央和聂荣臻同意了他的请求,军区卫生部特地为他举行了欢送会。正在这时,日军调动了5万兵力,对北岳区发动了冬季“大扫荡”。白求恩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推迟回国。

  10月下旬,白求恩随同医疗队赶往摩天岭前线,在临近火线的孙家庄小庙里设立手术室,抢救伤员。第二天下午,在为伤员做手术时,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刺破。

  11月1日,白求恩在给一个病人做手术时,发炎的手指受到了严重感染。

  11月5日,白求恩的手指感染加重,肿胀得比平时大两倍,但他却说:“不要担心,我还可以照样工作。”

  11月7日,白求恩听到前方传来了炮声,断定有激烈战斗,一定要到前线去。天下着雨,山路非常泥泞,他折了根树枝做拐杖艰难地走着,夜晚住在太平地,晚饭吃得很少。

  11月8日,白求恩冒着严寒,迎着炮声走了70里,赶到王家台的一个团卫生队。他的体温升高到39.6℃。这里离火线十多里,他叫通讯员通知各战斗部队,把伤员都送到这里来,并说:凡是头部、胸部的伤员要首先抬来治,即使我睡着了,也要把我叫起。下午,他的左臂发生了转移性囊肿,病情又加重了。

  11月9日上午,他的精神忽然好转,准备到前线去。下午,头剧烈地疼起来,高烧至40℃。

  11月10日,聂荣臻派人送来急信,随后又派医生携带药品器械赶来,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安全地把白求恩转移出这个处于敌人威胁下的区域,抢救白求恩的生命。医疗队采取了一切紧急措施和外科处理,但病情仍不见好转。下午3点,当他们赶到唐县黄石口村邸俊星家时,白求恩的病情更加重了,曾一度昏厥过去。

  11月11日早晨,白求恩顽强地坐起来,给聂荣臻和翻译朗林分别写了一封长信,并说:把千百倍的谢忱与感激送给聂荣臻司令员和所有的同志。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白求恩遗体转移经过及初葬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后的当天上午10时,我交通站即派来担架。因为白求恩个子高,他们怕担架装不下,就横着附上一根木棍,而后将白求恩的被褥铺好,把一件褪了色的绿大衣盖在白求恩的遗体上。为了封锁消息,他们还特意找来一把水壶。让勤务员何自新拿上,若有人询问,就说担架上抬的是重病号。白求恩的遗体由张好义、邸洪奎、姜中胜等8人从黄石口抬往木兰村,下午1时到达,停放在甄庆进家西屋。

  13日上午8时,由甄庆进、甄庆俊等4人用担架将白求恩的遗体抬到上苇村,近中午时分到达,停放在村中央大槐树下。午饭后稍事休息,担架换人,由刘志义等8人抬担架经黑角、台子等村庄,到达梁儿沟村,在贾书茂家西屋过夜。

  14日天亮启程,经旺支村,中午后到达草庄台村,在冯财子家北房东屋过夜。

  15日,早饭后出发,担架换人,由冯瑞等6人抬担架,经蟒拦,中午到达石门,白求恩遗体停放在陈明宝家。稍事休息后,担架换人,由马长士等6人抬往于家寨。傍晚到达于家寨刘国朴家,稍事停留后,抬往刘占贤家,在北房西头屋停放一夜。

  16日,于家寨武装委员会指导员冯虎和几个民兵,把白求恩的遗体抬到村中央戏楼前面的大官房里,由军分区第二休养所的同志、村里自卫队干部,给白求恩遗体净身、整容后,用红绸裹体,外穿新军装,然后,用白被单盖好,等待军区首长向白求恩遗体告别。

  17日上午,聂荣臻到达于家寨,向白求恩遗体告别。白求恩遗体停放在戏台当中两张并在一起的大方桌上,胸部以下用白被单盖着,露着头部。他神态安详而又自然,似乎正在熟睡。众人有组织地围成圈,脱帽肃立,向白求恩三鞠躬。然后,绕场一周,向白求恩遗体告别。接着,为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殓葬仪式。为了表示对白求恩的敬重,军区按照当地的风俗,特选当地最好的柏木寿材,聂荣臻亲自为白求恩人殓。摄影师沙飞摄下了这庄严肃穆的场面。

  当日夜,由于家寨的青抗先队员刘四耕与部队同志一起,将棺木悄悄地下葬于村南狼山沟门,距山脚下废碾盘十步处。葬后,将地犁平,没留坟头,不留一点儿痕迹。三天后,日军到于家寨进行冬季“大扫荡”,后又多次洗劫,白求恩的初葬地始终没有暴露。1940年1月4日,白求恩的灵柩从这里起出抬到唐县军城南关,准备召开追悼大会后重新安葬。

  第一次迁葬经过

  1940年1月5日下午,晋察冀边区在唐县军城南关的古阅兵场上,举行了有万人参加的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会前,人们身着素装,眼含热泪。边区党政军领导,部队指战员,附近村里的青抗先、模范队、儿童团,以及周围几个县的群众代表组成护送长列,从南关出发,经江家沟、行营沟、娘子神、稻园、下苇沿南山河滩到北关,再回南关。在追悼大会上,聂荣臻宣布: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易名为白求恩学校,其附属医院易名为白求恩医院。聂荣臻用略带哽咽的声音,宣读了祭文:

  聂荣臻谨率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悼于加拿大医学家伯琴(即白求恩)同志之灵前,曰:呜呼!伯琴,以天赋之英才,造医学之极峰,抱高尚远大之理想,献身革命。高爵不足羁其鸿志,厚禄不足系其雄心,誓讨佛朗哥之不义,投身西班牙之战争。地中海边,波涛未平;太平洋上,烽火方殷。君不辞劳,万里长征,深入敌后,赞助吾军。寒衣土布之服,饥餐粗粝之粮,救死枪林之下,扶伤炮火之场,运斧神于轮匠,奏刀妙于庖丁,无轻伤不速愈,虽重创而皆生。日劳病榻之间,夜书膏火之旁。行遇路人之疾,止予治疗之方。医术精于华佗,精神比于墨翟。非热爱乎人类,谁曾至于此极。革命未竟,英雄先亡,噩耗传来,云胡不伤。为君执绵,送葬军城,临穴涕泣,不知所云。

  仪式完毕后,举行送殡典礼。人墓时,聂荣臻、舒同等人在墓前静默许久,哀悼伤怀。白求恩的灵柩被安葬在军城南关古阅兵场西北角的一个高坡上。

    修建白求恩墓暨第二次迁葬

  1940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为白求恩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以此永久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这项任务,落在时任军区文化科副科长的张维身上(张维是土木工程系的大学毕业生)。他很快选定了墓址,搞出了墓体设计图。聂荣臻看后,同意他选定的墓址和设计图。墓址选在军区经常组织大型集会的军城南关古阅兵场。阅兵场周围有近百亩平地,远处有起伏层叠的山峦,近处北、西、南三面有筑起的土城墙围绕,东临清澈如镜的通天河,山清水秀,可谓一块“风水宝地”。陵墓建筑为3层结构:地下为砖券,地面为五星,五星正中为墓座,墓座上建一地球模型。五星代表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必胜,地球模型代表着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再加上大门和八角围墙,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别具风格,又寓意深刻。

  施工开始了。2月的天气,寒冷还没有退去。军区工兵连的战士挥镐舞锨破开冻土,挖好墓穴。张维从西边城墙根开始用步子量了量说:“不行,不行,咱们挖的偏西了,这样形不成陵墓周围圆形的围墙,再往东挪两丈。”战士们按照重新定好的方位,又挖了一个大墓穴。贾兰芬领着泥瓦班定好尺寸,挂好线,开始垒券。他们把墓底夯了又夯,把墓墙垒得严丝合缝。券垒好后,起出埋在阅兵场西北角的白求恩的棺木,头朝西、脚朝东放到墓穴里,然后用砖和白灰封闭严实。

  白求恩墓的主要工程在地面上。墓座需要用砖砌,并用水泥抹成各种各样的棱角,墓顶需要筑造地球模型。那时候,水泥在中国是一种稀有的建筑材料.是军区通过关系,派人穿越敌人封锁线,从太原用白面一斤对一斤换来的,

  墓前要雕刻一尊白求恩立像,负责雕像的刘廷芳出身雕刻世家,论手艺没说的,可他没见过白求恩,怎么才能雕得形象逼真呢?张维拿来几张白求恩的照片,又请画家徐灵精心画了几幅立姿画像,送到刘廷芳面前。刘廷芳端详了一阵,仍觉得很为难:“这些相片都是平面的,我怕刻不好,要是像泥人那样捏出来,再照着刻就好了。”经刘廷芳这么一说,张维马上想到了雕塑家李里,就说:“有办法了。”几天后,张维请李里用黄泥塑成了一尊白求恩全身像。刘廷芳有了依据,经过几十个日夜,将塑像完成。塑像高2米,通体素白,一手下垂,一手放在裤兜内,潇洒飘逸,惟妙惟肖。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一路“玩”出了名堂的秦基伟将军:玩命 玩炮 玩照相机
·下一篇:三任总书记在“周家”——周恩来故居二三事
·特稿: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起的珍贵照片首次问世(组图)
·李深清: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起的珍贵照片首次问世(组图)
·特稿: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起的珍贵照片首次问世(组图)
·特稿:诗朗诵:不死鸟——白求恩
·刘俊杰:诗朗诵:不死鸟——白求恩
·特稿:诗朗诵:不死鸟——白求恩
·特稿: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发表75周年纪念活动筹备会在京召开(图)
·红笔杆: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发表75周年纪念活动筹备会在京召开(图)
·特稿: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发表75周年纪念活动筹备会在京召开(图)
·李深清: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