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克:“当参考资料也不行?”
江青:“比如有个作者叫王超百,是国民党特务。他给《红旗飘飘》写了许多文章。有的是别人写的,他拿过来自我吹嘘,有的歪曲历史,你必须非常小心。当然我们不是全盘否定它。我没有把《红旗飘飘》那几本书都读完,我读到中间就发现这些问题。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懂了。‘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作者闫长林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我认识他。他没任何写作能力,根本不知道怎么写文章,他请了报社的人帮他写。他有的地方写得好,有的地方不真实,因为是别人替他写的。如写小河向田茨湾行军,明明敌人在山上宿营,但他说山底下都是敌人,其实敌人都在山上有篝火,这不真实。他对我个人报道也不正确,说我给主席做鞋,实际上我做政治工作,在争论中我是一派的头。他也知道我在那里是做群众工作的,他不提这个,而说我给主席做鞋,我从来没给主席做过鞋,这是歪曲。”
维特克:“可能他有偏见。”
江青:“他是我的部下,他对敌人估计过高了,害怕他们,否则他不会那样说。很清楚,敌人在山里,我们周围山上都是敌人,但敌人不知道我们就在山腰,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就下山抓我们了。我们只有200多人,敌人怕我们。闫长林描写的事实刚好相反。我只是告诉你这个小例子。”
维特克:“因为我们材料很少,很难区分正确和错误,所以有什么材料,就信以为真。这也可看到材料少的后果。除非有材料证明,那是错误的。”
江青:“主席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一文中总结经验时说,97.5个师112万人的战果就奠定了我军歼灭全部敌军的基础。毛主席在这样大好形势下决定召开前委扩大会,也叫小河会议,专门讨论和布置了全国战略反攻。第一年是战略防御阶段。前委实际上是中央机关这时将代号改为九支队。中央警卫团改为三团。8月1日以后开始行军,沿着这条路走《指图》,这是急行军,一般来说每小时行军10里。8月13日经绥德没有停,到延安岔,8月14日离去。15日敌占绥德。这次行军,前有7个师拦截,背后和左边也有敌人。形势看来很紧张,敌人是‘赶鸭’战术,要把我们赶往河东。那年比较旱,但一开始行军又下起雨来,老不停。敌人非常残暴,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因为旱庄稼很矮,敌人放牲口去吃。我们的坚壁清野工作做得好,帮助群众藏了很多粮食和其他东西。8月15日后还是急行军。8月17日到达白龙庙,当天中午到佳县城下,这是个有名的地方。我们坐在一片沙果林里休息,我买了水果给主席吃。当时的敌情是,一路敌人从吴堡来,另一路从榆林、横山来,逼近米脂,是敌人的主力军。他们打算夹击一野,逼一野和中央机关渡黄河。根据张参谋的记忆,主席在那里开了会。敌人距我们只有15华里,那时谁也不知我们应向哪个方向走,是从东往西还是往南。机要室一个人端一碗饭说要到河东去吃,胆小鬼。毛主席突然下令直插佳芦之间,中午开了个会。敌人以为我们到河东了,但是我们的战士还是想出了办法,他们把白龙庙拆了,很快就把桥搭起来,过了河,又拆桥,敌人过不去了,全队安然渡过去了。这不是主力,是中央机关。敌人以为我们到河东去了,他们一直想赶我们去河东。8月19日到梁家岔,主席亲自到前方用电话指挥作战,部署沙家店战役。有一个电影描写这一战役,但由于作者缺乏战斗经验,所以没有描写战斗,只写了粮店和后勤工作,电影拍得不好。梁家岔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打榆林是彭德怀的意见,毛主席勉强同意了,但打不下来。毛主席命令部分部队佯攻榆林,叫主力悄悄退回,然后把部队布置成一个口袋,攻沙家店。国民党主力36师是军建制,我们2万多人埋伏在沙家店,仅沙家店一战,全歼整编36师(胡宗南的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