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甘岭战役以及电影《上甘岭》来,许多人耳熟能详。军旅作家张嵩山在新书《解密上甘岭》中,借助美军最新解密资料,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解读。最近,张嵩山从另一个视角披露了真实的上甘岭战役。
几点开战一个战士一种说法
对于这场战争,中美均有资料记载。将双方资料做了详细对比后,张嵩山说,“美军的资料记载非常具体,包括当年参战的美军第9军和第7师每次战斗的开战、结束时间,以及火力炮击,伤亡人数等。这些我方志愿军受到条件限制,记录的很简单,有的数字也不精确。比如,究竟是凌晨几点开战的,一个战士一种说法,有说3点的,也有说4点的,其实真正的开战时间是1952年10月14日凌晨5点44分。战役结束准确日期是11月25日,而《上甘岭》电影则说成了‘11月11日,我们终于胜利了,敌人又要在板门店坐下来,他们不能不坐下来! ’”
另外,开战第一天,我们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投入的兵力错误地估计为7个营,此次通过分析,确定为3个营又一个连,“因为这个3.7平方公里陡峭的小山,根本容不下7个营,而且只有一条上山的路。 ”
战前,美军原计划使用两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伤亡200人的代价拿下上甘岭。然而,战争却持续了43天,在这弹丸之地,双方投入了近11万大军,19个步兵团——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投入兵力6万人,志愿军投入兵力近5万人。
张嵩山透露说,从美军的资料看,志愿军15军被俘虏了44人。后来有关人员在台湾找到了还健在的两位老战士。
女护士没上山背黄继光遗体
谈到《解密上甘岭》这本书,张嵩山说,“不敢说百分之百的真实,但可以说最接近历史。书里每一个人物都有名有姓,包括他们的籍贯。为了写这本书,我采访了当年15军军长秦基伟中将,45师师长崔建功少将等。还有电影《上甘岭》中高保成饰演的那位连长的原型张计法,电影改成了张忠法。 ”
很多人了解上甘岭是因为这部电影,它确实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经典,但也带来了一些误会,“比如电影中表现的坑道战,让人以为上甘岭就是打坑道战,其实坑道战只是整个战役中的一小部分。以前说,上甘岭是攻不破的,而事实是第5天我们就失守了,而开战当天也有好几个山头被攻破,并非电影中描写的那样一直在死守。只不过后来我们又夺了回来,反反复复,双方进行拉锯战。 ”
上甘岭是一场苦战,打到什么程度呢?张嵩山形容说:“山上的土全被打松了,一脚踩下去,就到膝盖,机枪都架不起来。网上甚至有人说,是女护士上山把黄继光的遗体背了下来,这可能吗? ”
另外,电影中,杨德才手拿爆破筒去炸碉堡,这一银幕形象被称为是黄继光的原型。据张嵩山考证,这个镜头的原型应该是龙世昌,黄继光用身体堵的是0号阵地的机枪眼,龙世昌要炸的是电影中主阵地的碉堡。
志愿军为何苦守上甘岭
另外,对上甘岭究竟打了几仗,也没有精确的结论。过去一直认为,上甘岭只是一次小战斗,“其实是朝鲜战争7次战役中的第6个战役,前5次是运动战,上甘岭之后还有一个金城战役。 ”张嵩山介绍道,上甘岭战役分“固守反击”、“坑道作战”、“反击固守”三个阶段,电影描写坑道缺水的场景是第二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