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瑛(80岁,老新四军):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时,我在人民报社工作,在江苏宝应农房里。60年了,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收到新华社传来的这份电报,报务员抄译完后,全报社的工作人员都欢呼起来了。那时的喜悦,难以形容。八年抗战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的压迫和苦难即将过去,光明就要来临了。毛主席的这个声明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大家一起学习,分析全国形势。第二天,《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就在人民报上刊登了。我没有亲眼见到日本人投降,但在战后采访中,见过高邮战役的日军俘虏,看上去很狼狈,穿着破旧的衣服,灰头垢面,没了往日的骄横。
阮武昌(76岁,原苏中地区卢港区游击队员):我也是在那年一个炎热的下午,好像是8月10号,通讯员骑着自行车,从30公里外的团部,以最快速度送来了一封信,写着毛主席的声明。高兴啊,没有什么好表示激动的心情,我们就纷纷拿出随身带的搪瓷碗,兴高采烈敲起来。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打黄桥,没发一枪一炮,敌人已往泰州逃跑了,老百姓自发夹道欢迎,挤在街两旁热烈鼓掌。后来打靖江,上级派来一个想赎罪的日本人,用硬纸板卷起土喇叭,在屋顶上帮我们喊话,叫日军投降。“最后一战”阶段里,我前后打了十几仗,每次都是胜仗。
顾金德(83岁,新四军5师第二中队战士):那时我正跟部队准备过长江。记得是8月10号吧,惊奇的看到老百姓放了个把钟头的鞭炮。一打听,原来是全面反攻了……
[专家剖析] 为何没打进日本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到底谁起了决定性作用?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训厚首先指出这样一种误解———有些日本人不承认二战是败在中国人手里。“事实上,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出兵虽然加速抗战胜利,但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中国军队从1931年起的6年局部抗战,到1937年起的8年全面抗战,这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两颗原子弹并不足以一锤定音,这早在当时就为世公认。二战时任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官的蒙巴顿将军表示:“认为原子弹会停止远东战争是一个最大的错误”;丘吉尔指出,“在第一颗原子弹落下以前,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
苏联的百万大军呢?“苏联出兵给中国军队大反攻带来了时机,但如果没有它,中国抗战仍会胜利,只是时间会更长一些,步伐会更艰难些。”中国二战史学会会长胡德坤说。
首先,苏联红军并非孤军作战。彭训厚说:“直接配合作战的有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胡德坤补充:“还有敌后作战,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八路军、新四军,从华北到华南的大举反攻,都牵扯了日军的力量。”
其次,当时日军已不堪一击。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后,日军再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同时在各个战场遭遇惨败,胡德坤说:“关东军的精锐,早已抽调到关内战场及太平洋战场上,到这时的关东军其实已是外强中干,战斗力早已大减。”
●战争最后为何没打到日本本土?
“其实当时苏联是想打过去的,但是,美军进展太快了。”复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郭定平说:中国则是当时的领导人慑于美国的独占意图,所以只派了少量军队象征性地占领日本。那么美军自己怎么没打呢?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海军当时已打到日本本土附近,形成包围之势,因估算登陆须耗兵百万,所以放弃攻占。针对这种说法,彭训厚告诉记者:“美军的估算基本可信,并且日本表示只要能保住天皇就愿意投降,因此美国就去与蒋介石商量不再攻打日本,蒋介石同意了,所以就没有直捣东京。”
●“最后一战”的历史意义到底在哪?
胡德坤说:“最后一战,是中国八年抗战来之不易的成果,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最后一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还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战,这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之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同中国在二战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胜利密不可分。”
彭训厚说:“到‘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为止,中国八年抗战的走势,从阶段到战略,精确地证明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预见,就像文末所言: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是的,一切正义的战争,最后胜利是必然的———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