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语录》的封面大多选用的是红色塑料皮,因此大家又习惯地把它称为“红宝书”。据有关档案资料介绍,仅“文革”开始的几年之内,国内外就出版了用50多种文字印成的、总印数达50余亿册的《毛主席语录》。在当时全世界30多亿人口里,男女老幼人均达到了1册半。一本书的印数、版本如此之多,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创造了图书出版史上的奇迹。
一
从现有的档案资料看,上世纪60年代兴起《毛主席语录》热,始作俑者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这个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语录》举得最高,万岁喊得最响。可他隐藏的祸心也最毒。当他的阴谋被毛泽东识破后,就妄图谋害毛泽东。人们形容林彪是“《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1960年9月,已接替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并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向全军发出号召,军队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掀起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他还说,在处理训练、生产与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关系上,要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军事训练、生产劳动不能冲击学习毛主席著作。这次军委扩大会议形成的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中心内容的决议,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并由中共中央转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世纪60年代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掀起的,《毛主席语录》又是在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中应运而生的。
到了1961年4月,林彪更明确地指示:“毛主席有许多警句要把它背下来”,“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毛泽东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选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
林彪发了话,说得这么明明白白,《解放军报》自然是不敢怠慢。于是,立即着手做选登毛主席语录的准备工作。恰在这时,军报编辑部得到消息,说天津日报社有一套毛主席语录专题卡片,查找引用极为方便。他们于是赶紧派人赶往天津,在征得天津日报社同意后,便带回这套专题卡片,在每日的军报头版显要位置上予以刊登。后来的《毛主席语录》,就是在这套专题卡片的基础上选编的。
林彪对《解放军报》刊载毛主席语录非常满意,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1962年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介绍了这一做法。
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对军报这种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方式同样投以赞许的目光。
部队对《解放军报》的举措更是拍手欢迎,连连叫好。许多干部战士自觉把报上的毛主席语录剪下来,分门别类地汇集成册;有的战士甚至买来小本子天天抄录,自制成语录本随身携带;基层连队用木质材料制成语录牌,无论是训练还是劳动,走到哪带到哪。营房里、训练场上、工地上,到处都有毛泽东的“最高指示”。
干部战士的这种热情启发和激励了《解放军报》编辑部的同志,他们为基层干部战士的热情所打动,准备为部队编辑一本便于携带的袖珍式的《毛主席语录》。
二
1963年12月20日,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军报负责同志把编辑一本《毛主席语录》的意见带了上去,当面向总政领导汇报。总政治部领导讨论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马上批准同意。
军报得到了总政领导的批准,此前又有林彪的旨意,因此具体实施起来是一路绿灯。他们集中编辑人员拟计划,选内容,定方案。大家以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忠诚、无限崇拜”这四无限的无产阶级感情,把编语录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加班加点地进行。到1964年1月5日,就选定了23个专题,摘编了200条毛主席的话,拟定为《毛主席语录200条》,并装订成册,送到尚未休会的代表手里征求意见。后来根据与会人员提出的意见,他们对语录进行重新调整、补充,书名也直接叫《毛主席语录》,仍为16开本,设25个专题,收集语录267条。就这样,从确定编辑到第一本《毛主席语录》问世,总共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后来又几经修改增补,从形式到内容,又出版了一套精品《毛主席语录》。
因为当时是林彪主持军委工作,此事又是他首先倡议的,所以有关方面建议请他为《毛主席语录》题词,并提出最好写雷锋的“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四句话,林彪高兴地答应了。同时他还写了由总政治部署名的“前言”。“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由总政治部署名的“前言”改由林彪署名“再版前言”。1966年12月17日,中央各大报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都在最显著的位置发表了这篇“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