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应该说,这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战前敌情严峻的形势下,彭德怀独具慧眼,识别分裂红军、分裂党的险恶阴谋,从党的利益、红军的利益、全局的利益出发,维护红军的团结是分不开的。因为在红军初创之时,党中央远在上海,各地红军揭竿而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说有“野心家”(后来的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这正是历代农民战争最容易发生“火并”之时,可是从这件事上,我们不知到何处去找彭德怀的“野心家”影子。
恰恰从这里,我们看到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认识尽管还只是初步的,但他自从认识到毛泽东的革命品质和正确领导之后,就敬佩之、服从之。
从彭德怀识别并正确处理这封伪造的毛泽东叛变投敌的书信的事件中,进一步奠定了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的关系。正如后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弗雷德里克·泰韦斯所说:“彭在富田事变、遵义会议和反对张国焘的斗争中给予毛泽东以决定性的支持后,到40年代初期,一直坚定地在毛泽东的阵营中。这两人的主要关系是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澳〕泰韦斯:《庐山冲突的根源》,载《澳大利亚中国问题研究》,1985年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