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秦邦宪
秦邦宪,江苏无锡人。1907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他9岁丧父,家境贫寒,免费入秦氏公学读书,后进无锡第三师范附小就读。他性格沉静,喜读古文,故自取别名博古。
1925年秋,秦邦宪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5月回国。1931年9月至1934年1月,秦邦宪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31年4月至10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
1931年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后,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担任常委,博古负总责。1933年1月,博古随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出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5月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委会主席团成员。在这期间,他积极支持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政策。
1933年10月,蒋介石政府集结了100万军队,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而以博古为首的党中央却不顾客观形势的变化,先是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堡垒战术,在遭遇挫折后,又采取“分兵把守,节节抵御”的消极抵抗政策,导致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巨大损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而以博古为首的中央既没有下达明确的行动指令,又采取“逃跑”式的搬家政策,导致撤离行动的迟缓。最后,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后,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人,损失了一大半,引起了红军上下极大的不满。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由张闻天代替秦邦宪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秦邦宪与周恩来等人赶赴西安,促使了西安事变顺利和平解决。1937年1月,秦邦宪被任命为新华通讯社社长,1941年3月,秦邦宪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为建立一支新型的新闻队伍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秦邦宪等人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担任宪草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王若飞、秦邦宪等于4月8日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包括叶挺将军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