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站在国民党总统府门楼上;几名解放军战士爬上总统府大门门顶,扯下象征国民党统治的旗帜。这两张“历史性照片”都被广泛地用来作为各种党史、军史、文学、影视作品等记述解放军通过武装进攻解放南京的凭证。
但它却并非历史的真实。南京解放的真实历史,是“里应外合式”的和平解放。南京原中央大学的地下党员许荏华讲述了这一历史进程:
没打一枪一炮,南京回归人民
1949年4月20日,中共和南京当局在北平的和平谈判最后破裂。20日晚和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在安庆、芜湖间和镇江、江阴间以及贵池、湖口间的防线。
内战初期,守卫京畿的国民党军警宪特约有11万人。后因战线越来越长,兵力日趋分散。南京人民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反对蒋介石独裁政权的斗争,使蒋政权完全孤立。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这些军警不愿为蒋政权当陪葬,海陆空军纷纷起义,南京已无力守备。4月22日,蒋介石布置总退却。22日、23日,剩下的防守南京的军警,纷纷出中山门,沿京杭国道溃逃。南京变成了一座无军警守备的空城。
接令去占领南京的三野八兵团的35军,原准备的船只已奉命支援其他渡江部队,在江北的民船已被国民党掳掠一空。南岸的船只也都被封锁在内河河汊中。直到23日傍晚,103师战士才找到几只小船,派侦察员乘船向南驶去。小船被南京电厂值班人员发现,问明是解放军,立即调来6名船工,驾驶着他们藏匿在运煤码头的“京电号”小火轮,驶往浦口,接解放军过江。这是渡江解放南京的第一船。
工人们又找来一艘可载运二三百人的趸船,载运解放军渡江。同日,104师的侦察员与南京木船船主童达兴等接上头,童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六次,将一个连的解放军接运南岸。23日晚,浦口车站轮渡所工人王德太等人,将保护下来的渡轮“浦口号”及拖船“凌平号”、“沧平号”驶往北岸。几天后,栈桥修复,“浦口号”投入轮渡,装备坦克、汽车、重武器的大部队得以顺利过江。
24日凌晨,35军104师312团2营奉命占领总统府。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就这样没有打一枪一炮,回归到人民手中了。
海陆空纷纷起义 防务机密荡然无存
南京的和平解放,是里应外合的成功范例。外合,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军陈兵江北,大军压境。里应,是南京地下党成功地策动反动政府的党政军警起义,众叛亲离,使蒋介石无可用之军;地下党又派人打入国民党的军事核心机关,取得核心的军事情报,使蒋介石无可守之险。
1948年2月26日,国民党空军俞勃驾B24重轰炸机起义。俞勃原是个大学生,家贫。考入空军后,曾赴美受训。回国后,不满国民党打内战。在空军医院的医生林诚(地下党员)的启蒙和影响下,参加了地下党。他又在空军中发展了两名党员。他们几人趁空军召开会议之机,驾机起义。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巡洋舰“重庆号”接到命令从吴淞口开赴江阴对解放军作战时,舰长邓兆祥率领600官兵起义,指挥“重庆号”高速驶往青岛,转往解放区烟台。
1949年3月24日,担任南京—当涂一线和南京近郊防卫的97师师长王宴清率部起义,在蒋军中引起强烈的震动。
1949年4月22日,南京飞机场431电台和指挥塔台30余人,在台长地下党员罗贤朴率领下起义。
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第二舰队少将司令员林遵在南京燕子矶芭斗山率舰长9人、舰队队长2人,25艘舰艇及全部官兵起义,加入解放军海军行列。第二舰队的起义,使国民党海军失去控制长江江防的能力。
1949年4月23日,南京下关狮子山炮台,在地下党员、少校台长胡念恭的领导下,在解放军渡江时,一炮未发,按照党的指示在佯装撤退途中,将人员和武器装备交给解放军。
1949年4月23日,驻马鞍山的国民党66军53团3营营长戚超人率部起义,连同收容的散兵游勇约2000余人向解放军投诚。
……
中共上海局和南京市委为这一决战性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情报。1948年10月,南京市委设立了情报部,派党员和情报人员打入国民党国防部二庭、保密局、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作战处、联勤总部、美军顾问团、青年部学运小组等机构,获得了国民党在华东地区调防和驻扎情况的情报,特别是长江沿岸桥头堡布防的情报。
1949年3月,南京地下党市委派人将上海局提供的军事地图、“京沪、沪杭沿线军事布置图”、“长江北岸桥头堡封港情况”、“江宁要塞弹药储运及数量表”等重要情报交给总前委。他们向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汇报了南京市人民反搬迁、护厂护校、迎接解放的情况,为接管南京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爱国民主运动使蒋介石陷于完全孤立
国统区人民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爱国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构成了配合解放战场的第二条战线。
1947年5月20日,京沪苏杭5000多学生在南京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反内战反饥饿的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残酷镇压,打伤一百多人,逮捕28人。南京五二血案,得到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几十万学生和各界人士的声援,并发展成全国范围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