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四名党员要求先尝,三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也要尝,年老的要尝,年轻的也要尝,都想把危险留给自己,生存留给别人,场面感人至深。
最后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了最年轻、身体最好、抵抗力最强的陈云开先尝,理由是他能抵抗住野菜的毒性。不知名的野菜,苦、酸、麻、辣、涩味道俱全,当他品尝到第七种野菜时,终于中毒晕了过去。
故事的结尾是:陈云开经战友们抢救未有大碍,而战友们吃了无毒的野菜,走出了草地。
过草地 三大主力牺牲多少人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死亡的确切数字,一直很难准确统计出来。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在这里死去的人,比长征以来在其他地方牺牲的人要多。
1935年9月4日,周恩来曾致电一军首长林彪、聂荣臻称:“据三军收容及掩埋死尸统计,一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四百以上。”那些消失在沼泽中的人,显然还不在上述统计中。
红三军团到达班佑村时,军团长彭德怀在望远镜里看见班佑河对面还有好多战士没有过来,便命四师十一团政委王平带部队去接应一下,过去后才发现这些人都是死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根据战史上的统计,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草地时死亡的数字,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来:
红一方面军1935年6月过草地之前统计共有近2万人,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其中在左路军的五军、三十二军5000人,中央纵队和一、三军8000余人),损失约6000人。
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过草地之前有1.6万人(原二、六军团1.4万人,又补充了红三十二军2000多人),走出草地时为1.3万人(10月间三大主力会师时为1.1万人),过草地损失约3000人。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以第三次过草地统计即损失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过草地损失的人数,估计损失数翻一倍还要多。
点评:巨大牺牲 换来广阔空间
红军以过草地的巨大牺牲,换来的是纵横驰骋陕甘地区的广阔发展空间。此后,“爬雪山、过草地”几乎成了红军长征的代名词,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红军长征精神的两个行动。
党史专家石仲泉曾经为红军过草地总结出六条经验:“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阶级的友爱,革命的情谊,严格的纪律,乐观的情绪。”
这六条不仅是红军战胜草地的经验,也是整个长征胜利的经验。
(摘自:徐焰 马祥林《重解长征之谜》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