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们说:“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民谣则说:“自古到今朝,看到有鸟儿进去了,还没有见风儿送出一片羽毛。”
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叙述:红军过草地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人间”。
红军长征有四大难事:“打、走、吃、穿”。“走、吃、穿”的问题在穿越草地时体现得最为突出,这不仅是战士个人以生命与自然搏斗,更是人类群体对大自然生存极限的挑战,也是红军向自己命运的挑战。
草地先遣队 损失惨重被迫返回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大雪山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面临的情况却很严峻:西面是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北面是一望无垠的草地;蒋介石害怕红军会东出四川,以几十万大军严阵以待。
红军若要北出陕、甘,或要穿越草地,或走松潘古道。在中共中央同张国焘为北上还是南下争执不下时,蒋介石已命嫡系将领胡宗南率第一军抢先控制了松潘,并且在城北的漳腊修建了飞机场,专等红军送上门来。
中央考虑,不如出其不意,从草地中闯出一条生路。
7月间,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和第五团三营便作为过草地的先遣队,由康猫寺出发,探查经由草地北上的途径。该部路上找不到粮食,又遭反动藏族土司的2000多名骑兵拦截,六团向总部发出求粮急电,称“因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因损失惨重,这支部队的剩余人员被迫返回。
每人只有几斤粮食 毛泽东让出晚饭
长征中一向为中央红军打先锋的红四团,接着为过草地开路。临行前,毛泽东向团政委杨成武布置任务,突然发现他还没有吃饭,便把自己的晚饭——六个鸡蛋大小的青稞面馒头交给了饥肠辘辘的杨成武。杨成武说,当时每人只有固定的一份口粮,他不忍心吃主席的饭,却又无法推辞,便只吃了两个小馒头。
吸取了第一批探路部队的教训,红军对过草地的准备工作提出很多具体要求,强调每人带足15天的粮食,收集土布、羊毛等,做到每人有皮衣、每连有帐篷。然而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人数达到10万,所控制的地区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10万人要带足15天的粮食,按最低的糊口标准也需要150万斤。在人烟稀少、农作物产量不高的高寒藏区筹集到这么多粮食谈何容易?况且红军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已消耗了上百万斤粮食。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紧张筹粮,红军各部队中粮食最多者只能每人携带8至10斤,多数单位每人能带5至6斤,最少的只有三四斤。因粮食不足,红军只好向藏民请教,辨认无毒、可食的野菜,并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衣被等物资的筹集也远没有达到要求。
在草地经常会遇到反动土司的骑兵,红军又缺乏打骑兵的经验。中革军委于8月上旬专门发出《关于对敌人骑兵战斗的指示》,加强了打骑兵的战术训练。
一过草地走七天 艰苦如同炼狱行
1935年8月中旬,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计划到巴西一带会合,继续北上。
草地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这个区域在历史上一直为松潘县管辖,因此称为松潘草地。
8月18日,在右路军担任参谋长的叶剑英率领先头部队3个团,从毛儿盖北面的洞亚卡至梁加卡进入草地。8月21日,右路军主力队伍陆续开拔,队伍分成两路,一路由林彪率红一军先行,彭德怀率红三军殿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和中共中央机关在这一路队伍中;另一路是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在这一队伍中。
草地是高原湿地的俗称,为泥质沼泽,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夏季像鲜花编织成的魔毯,一望无际,色彩斑斓。入秋后,无边野花开始迅速凋谢。在表面迷人的景色之下,草地却处处弥漫着浓浓杀机。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齐膝,深处没顶。这里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是没有人烟村寨、没有道路的灰绿色海洋,东西南北茫茫无垠,不知何处是尽头。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一天走下来,人们精疲力竭,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没顶。
红军过草地时正值秋天,又是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成了漫漫泽国,遍地的积水散发出一股腐臭的气味。草地上野草茂盛,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难辨方向,只有在太阳偶尔露出云层时才能纠正行军路径。在沼泽中行走,破了皮的腿脚泡过后很快会出现红肿甚至溃烂,还常有小拇指粗的蚂蟥叮咬。草甸上河沟纵横,水寒刺骨,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身体虚弱的战士倒下。
互相帮助战士友情重 丢失伤员科长被枪毙
软绵绵的草地下常隐藏着泥潭,一个人陷进去后,援救者如用力不当,也会被拖入泥沼,同归于尽,为救同伴而牺牲者屡见不鲜。草地中没有人家,只有选择较干地面露营,夜间战士们就坐在背包上,背靠着背相互取暖。一条破烂不堪的毯子或油布都是奢侈品,大家在严寒中互相你推我让,往往是盖在伤病员或年老体弱者身上。
过草地时,红军指战员宁愿自己吃野菜、草根和树皮,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都让给伤员和体弱者。部队筹到的粮食有多有少,筹粮多的就要匀些出来给筹粮少的。每天开饭时,以连为单位围成一个圈子,由指导员发放小半茶缸青稞作为一天的口粮。每人带的那袋粮食属于集体的,没有命令谁也无权动用一粒。有的战士饿得昏了过去,也不肯动用自己身上的粮食。红军的高层领导也是如此。
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随三军团过草地,他连续发高烧,五六天没吃东西。彭德怀命人组织担架队,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当担架队队长,兵站部长(相当于后勤部长)杨立三见人手不够,也加入担架队,结果走过草地便累得病倒。杨立三于1954年去世,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亲自给他抬棺送葬,以示不忘在草地抬担架相救的革命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