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报是长征时期我党、我军出版发行的唯一报纸,是最早通过报纸媒体正面报道长征的原始党报军报——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我党我军创办发行党、政、军的“两报一刊”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红星》报。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时,其他两份报刊因故先后停办,《红星》报成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唯一报纸,是唯一用报纸媒体正面宣传和记载长征历史的党报和军报(肖裕声:《中国共产党军事史论》,第20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该书只注页码),该报对长征历史作了最早的原始记载。
一、对长征重要军事作战的原始记载
红军1935年1月1日至3日突破乌江天险,是长征中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1月15日出版的《红星》报对突破乌江战斗作出三个层面的纵深报道:第一个层面是在题目为《伟大的开始——1935年的第一个战斗》的“前线通讯”中,详细报道红军强渡乌江的作战经过。第二个层面是总结出这次战斗的三点成功经验:一是战斗动员充分,经过全团班以上干部会、小组会和各兵种的分别讲话,提高了全体战士的战斗情绪;二是干部以身作则,一营长罗有保、三连长毛正华、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等干部率先乘船过江;三是火力能和运动配合,轻机枪炸弹能适当使用。第三个层面是褒奖作战有功人员、激励红军继续英勇作战。该期报纸刊登《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名单,见诸该报的强渡乌江战斗英雄有:一营长罗有保、三连长毛正华、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二连青干钟锦文、二连二班长江大标等20多名干部及战士(第214—215页)。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于1935年2月24日至3月1日接连取得占领桐梓、攻占娄山关、再占遵义等胜利,取得歼灭和击溃敌王家烈、吴奇伟等部队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的战绩。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胜果,该胜果使毛泽东一扫长征以来的沉闷心情,兴奋不已、诗兴大发,即兴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庆贺胜利(曲爱国著:《长征记》,第119—124页,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出版)。支持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的《红星》报发表《二月二十四日—三月一日克服桐梓遵义战斗经过》一文,对红军上述作战作如下记载:“我中央红军之一部于廿四日占领桐梓,击溃柏辉章之白军。廿五日我军夜袭娄山关,击溃王家烈部之三个团。廿六日,王家烈以主力四个团增援,反攻娄山关,又被我军击溃,死伤狼藉。我军乘势猛进,廿七夜攻夺遵义新旧两城,守城之敌五个团大部消灭,王家烈夺路逃去。廿八日我军与敌增援之吴奇伟纵队之五十九、九十三两师及王家烈残部共八个团遭遇于遵义城南,又将该敌全线击溃,大部消灭,溃散残敌分向仁怀、贵阳逃窜,我军猛烈追击,残敌溺死乌江无数,其不及渡江者全被我军俘获。”(第217页)。
二、对红军两大主力会师的原始记载
红一、四方面军是在不同地区、由不同领导者创建的,这使长征前红军内部上至个别高级领导人(如张国焘)、下至基层官兵,思想上存在某些山头主义思想,搞好我军内部团结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一项大事。长征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红星》报从长征专号第20期到第26期,连续7期用大量篇幅为两支红军会师营造团结的舆论氛围。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夕,《红星》报长征专号第20期发出号召,要求红一方面军“各级政治机关即行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时的联欢晚会”,要广泛“征求剧本、山歌、诗歌备联欢晚会之用”。接下来长征专号第21期又发表《伟大的会合》的社论,指出两军会合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希望“我们每个部队都要准备着,在与四方面军亲爱的弟兄们相见时,举行大规模的以至各连队的联欢会,和交换战斗的经验,使这一个会合,不仅政治上大大提高全体红色指战员的战斗情绪,并且达到提高作战经验与军事技术的目的。”为加深红军两支部队的相互了解,该期报纸还整版发表《向全野战军(指红一方面军——引者注)介绍一下红四方面军》的文章,从红四方面军的产生、反“围剿”的胜利到长征以来的胜利等6个方面,向红一方面军官兵介绍红四方面军情况。随后长征专号第22期又开辟出《学习红四方面军以少胜多的顽强战斗精神!》和《发扬红一方面军机动灵活猛打猛追的特长!》两个对等专栏,对两支红军各自辉煌历史和主要亮点作出对等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