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纲领》的全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共同纲领》的总纲规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国家任务是建设新民主主义,而不是开始社会主义革命。那么,《共同纲领》为什么没写“社会主义”呢?
《共同纲领》最初的名称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稿》,它酝酿和成稿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并取得巨大胜利后的1948年。这年的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劳动节口号》中响亮地提出“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号召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筹建新中国的序幕由此拉开。
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是拟订一个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即共同纲领。由于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的民主联合政府是一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府,因此制定这个共同纲领需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协商。著名工商界人士孙晓村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他在回忆文章中谈到,当时《共同纲领》对要不要写“社会主义”是有争议的:
我们在讨论《共同纲领》总纲时,大家发言很热烈,民主气氛十分浓厚。特别是讨论到《共同纲领》没有写明“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时候,有不少同志觉得“社会主义”的前途一定要写进去,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奋斗方向。有的同志说,共产党领导,为什么怕写“社会主义”?较多的同志认为,《共同纲领》的实施,实质上就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了,现在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还是很陌生的,写上“社会主义”与事实有距离,还是实事求是不提社会主义为好。几种观点激烈争论,相持不下。
1949年8月为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讨论《共同纲领》草案的时候,有人提出《共同纲领》是否应写上社会主义前途,毛泽东对此在8月26日提出:“纲领中只说现阶段的任务,如果再说得远一点就变得空洞了。”就是说,纲领是带有时间性、有变动的。它是行动纲领,是为着规范当时的行动而规定的;它不同于《宣言》,不是描绘新中国社会发展前途的图画。
1952年6月1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全国统战部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的第二部分“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中指出:“《共同纲领》没有写社会主义前途,是因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把这个前途写出来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点强迫于他们,所以我们采取等待的政策,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写进去。但是,这个前途是肯定了的,我们要向他们指出,在这个前途中,他们也是有份的,当然不是指他们那个阶级,而是指资产阶级分子说的。”
刘少奇在1949年9月21日的讲话中,称《共同纲领》“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它包括了共产党的全部最低纲领。“共产党的当前政策,就是全部实现自己的最低纲领”。
综上所述,《共同纲领》在当时之所以未写“社会主义”,是因为纲领具有时间性、变动性,是因为它是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是因为当时国内条件还不成熟,是为了避免发生“左”倾错误。可见,《共同纲领》在当时之所以未写“社会主义”,也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经过中央慎重考虑做出的决策。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科学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