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上杭之间打游击的经验。一部分人同意他的主张,一部分人反对,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他的主张未获通过。这是在形势不利,尤其是在被敌人追击、经过长途跋涉以后,林彪第一次提出分散打游击的主张。
第二次是在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林彪看到到处都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瘠民贫,经济凋敝,村镇“只有几个破窑洞”,无法养活那么多军队,又产生了去打游击的想法。
1935年12月初,中共中央就战略问题征求军团领导干部的意见。12月9 日,林彪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提出由他带领部队到陕南去打游击,并要求将红军的一些主要干部带去。他认为自己对游击战争“素具志愿”,以前因为形势紧张,没有提;现在到了陕北,形势缓和了,可以离开了。红四方面军在陕南活动过,条件好于陕北。到陕南打游击比在陕北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更重要。而现在部队小,干部多,抽一些干部到陕南也是可以做到的。他在信中说:
我对脱离现任职务改作游击战争已具不移之决心,一周来虽数次向军委请求,而卒未获准,致我非常不安。目前实为我脱离部队之惟一良机,故决不因任何故碍而改变决心。且准备于不得已时,宁可忍受处分。我很盼望你最后仍赞助我的建议,则不胜欣慰。
话说得很决绝,似乎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聂荣臻曾劝说他从大局出发,放弃自己的要求,但无效。随后几天,林彪又连发几封电报,重申自己的要求。
收到林彪的信和电报后,毛泽东和张闻天经同周恩来、王稼祥商量,于12月19日致电彭德怀并转林彪,给林彪以很高的评价,并充分肯定了他的功劳。电报说:“中央各同志均认为林彪同志是我们党内最好的、最优秀的高级干部之一,在过去以及最近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对于中国革命、对于党是有着很大的劳绩的,是有着中国及国际的荣誉的。”电报同时又明确指出:“我们认为拿出他这样的干部离开主力红军去做游击战争是不能同意的。但他心中存在着问题,他来中央一个时期,使他的意见能够同中央各同志交换,对他的不安心的问题,并且使他对于政治问题能够更好研究一番,他的职务以左权同志暂时代理。”
12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致电彭德怀并转林彪,指出:
在日本进占华北的形势下,陕南游击战争不能把它提到比陕北等处的游击战争还更加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后者是更重要的。尤其不能把游击战争提到似乎比主力红军还更重要的地位(如提出红军主要干部去做游击战争),这样的提法是不妥当的。林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是同我们有些分歧的,中央认为有当面说明之必要。现在前方军事不紧张,因此仍望林来中央一行,并在此一个时期,这于林是有好处的。
林彪接到电报后,于21日、23日复电进行了辩解。他说:“中央现尚未正式批准我改换工作的建议,则目前我无来中央之必要。”针对中央对他的批评,他说:“我从来没有说陕南比陕北的工作还更重要,游击战争比主力红军还更重要的话,我根本就没有这样错误的见解。”他表示:“只要是分配我作游击战争,不管陕南、陕北、山西、甘肃,或其他省均可,兵力多少亦无大关系。”随后,他又致电中央:“我还在期待中央批准我打游击战争。”
12月24日,毛泽东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左权,下达了准备渡黄河东征的行动计划。
仗肯定是要打的。既然林彪已经表示不一定非去陕南不可,中央同他的分歧就会缩小甚至弥合。29日,中央电令林彪:“接电立动身来中央讨论你的工作问题,职交左权暂代。”
1936年1 月1 日,林彪复电中央:“中央二十九日电我今晨才收到,决明日动身去中央。”随后,他就从富县套通出发,来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林彪第二次提出打游击,不完全是消极的想法。在陕北,只有打出去,才有出路。当时,毛泽东也主张打出去。他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