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例子,来电叮嘱彭德怀要积小胜为大胜,每次作战的胃口不要太大,力求歼灭其一个营就够了。而战场的选择,如果三八线以南敌人防线强固,不妨放到北面打,只须不让敌人占了平壤-元山-线就可以了。
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进退、穿插、迂回,运动作战,这是典型的毛泽东的战法,也是他打败蒋介石的法宝。但这是在朝鲜,面对的是美国人,有了人民军惨败的经历后,北朝鲜人,甚至包括苏联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民,都刚刚从志愿军的胜利中增强了与美国对抗的信心,而很难接受志愿军后撒的现实,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何况,志愿军再退一步,背后就是北朝鲜首都平壤。因此,斯大林不能不出面干预毛泽东的战术了。他特别提醒毛泽东,切勿拿美军与蒋介石的军队来类比,他们没有蒋介石那样愚蠢,因此你们无论如何不能再向北退。不仅丢了平壤会严重影响北朝鲜的士气,而且你们在前线后方也没有设置强固的防御工事,美国人很容易识破你们的计划,在向北推进时一道道建立起自己的防线;一旦那样,志愿军转入进攻势必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斯大林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考虑到志愿军在前线后方确实没有构筑强固的防御阵地,一旦被敌人强大的装甲部队插入后方将十分危险,毛泽东转而致电彭德怀,要他务必要在守住第五次战役开始时的防线的基础上来打小歼灭战,同时要加紧在这条防线以北另外构筑第二道防御阵地,以防万一。
但是,志愿军还没有来得及抽调预备队构筑防线,美军就已开始大举反击。结果,志愿军全线被迫后撤约40公里才勉强阻止住敌人的推进。整个战役再度受挫,且损失严重。不仅志愿军的战线这次未能向前伸延,反而比战役发动时平均后退了十几公里。特别是在战役第二阶段,两个军被敌分割包围,险遭覆没。最后还是有一个整师,即第3兵团60军180师未能归还建制。仅此一战役,志愿军就有1.7万人被俘,占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被俘人员的80%还多。
斯大林说:为什么要停战?你们多打死一名美国兵,他们国内的压力就越大,最后要停战的一定是他们
第四次、特别是第五次战役的失利,再清楚不过地显示出,志愿军一时还没有力量把美国军队从朝鲜赶出去,帮助北朝鲜实现它的统一计划。5月下旬,第五次战役尚未结束,中共中央军委开会讨论前线局势时,就已经注意到,开战时的那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原想靠多兵取胜,结果130万志愿军进入朝鲜之后,实际作战力量并没有加强,相反补给更加困难。而由于战场越来越小,道路狭窄,前线也用不了那么多部队,多了反而施展不开,到处挤成一团,成了敌人飞机和大炮轰击的靶子。面对这种情况,与会者已经提出应当力争在三八线上停下来的意见了,因为多数人已经看出,再打下去短期内不可能解决问题,长期拖下去财政也承受不起了。
6月2日,毛泽东得到通报称,美国前驻苏联大使凯南5月31日曾以私人身份会见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拐弯抹角地表示美国希望在联合国或是以其他方式与中国方面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办法。显然,军事上的僵持局面和党内的意见,使毛泽东不能不考虑这一新的情况。但在尚未得知苏联和朝鲜的态度之前,他这时对是否应当在三八线上停下来还颇为踌躇。在6月4日给斯大林的电报里,他只字未提是否应当考虑停战的问题。他在说明了第五次战役的不利情况和火力太弱的现状之后,只是委婉地表示,目前形势下已不可能加速朝鲜战争的进程了,怕是必须准备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志愿军仍准备反击,但只能在三八线附近稳扎稳打。
斯大林不愿意看到中国人失去彻底战胜美国人的信心。他在5日给毛泽东的回电中说:“我同您一样认为,不应加快朝鲜战争,因为持久的战争第一能够使中国军队在实战中学习现代战争;第二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