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因为“如不打这一仗,从十二月初起到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为了表明自己毫不妥协的决心,毛泽东决定公开昭示自己的斗争目标,12月22日,就在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三次战役之际,周恩来受命公开发表声明宣布:中国不会上联合国所谓“停火”方案的当,除非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美国武装撤离台湾海峡,中国政府获得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否则决不停止战斗。
艾奇逊说:我们热切地希望中国人会拒绝这个决议,那样我们的盟国就会清醒过来追随我们
第三次战役从12月31日起,一直打到1951年1月8日。中朝军队不仅占领了美军的补给基地仁川港和南朝鲜首都汉城,而且把战线平均推进了100公里,几乎到了三七线。这一局面再度使停战的呼声高涨起来。
还在1950年12月2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通过了一个给麦克阿瑟的秘密指示,要求他准备一旦战线不守,务必将部队安全撤出朝鲜。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进攻似乎证实了他们的担心,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后来明确讲,那个时候华盛顿领导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他们不能不一面指示麦克阿瑟作好撤出朝鲜的一切准备,一面被迫表示接受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1月11日突然提出,并得到英国等国同意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五步方案。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后来在回忆这段情况时承认:自美国将“中国干涉”问题列入联合国大会议程以来,它就在不遗余力地试图让联合国通过决议将中国推上“侵略者”的被告席,但军事上的失败和印度等中立国家的停火呼声使得美国政府进退两难。仅仅是出于担心失去联合国多数支持的考虑,国务院煞费苦心地选择了支持三人委员会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五步方案的作法。然而,“我们热切地希望并且相信,中国人会拒绝这个决议,从而我们的盟国会回到比较清醒的立场,并追随我们把中国人作为侵略者进行谴责。”
1月13日,由于美国投了赞成票,联合国第一委员会顺利通过了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五步方案,即(一)立即实现停火;(二)举行一次政治会议以安排恢复和平所应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三)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朝鲜,并采取措施以实现联合国关于建立统一政府的决议;(四)在实现第三条步骤之前,制定出管理朝鲜和确保朝鲜和平与安全的临时性办法;(五)由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国代表举行会议讨论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不论艾奇逊事后如何自吹自擂,承诺赞同撤退外国军队,特别是同意把台湾问题与朝鲜问题连在一起来解决,这都只能是美国领导人对朝鲜军事形势感到绝望的结果。如果中国方面公开表示接受联合国的这一提议,那么吃亏的肯定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这是因为,五步方案关于讨论解决中国的台湾问题以及它在联合国的代表席位问题,都是中国政府梦寐以求的,对美国是极其不利的。而更重要的是,这时入朝的约40万志愿军作战部队,三次战役减员已近10万人。特别是大踏步向南推进后,补给线长达500公里,有400公里没有空军掩护,接连三次战役又几乎没有间隙,不仅士兵疲惫不堪,而且粮弹供给早已发生严重困难,极大地影响了部队连续作战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方面接受停火提议,不仅可以把停火线置于汉城以南的三七线,而且可以使部队得到充分的休整补充时间,包括让一部分部队用刚刚运到的比较现代化的苏式装备武装起来。因此,刚一得知联合国的停火提议,彭德怀就立即意识到这是上个可利用的机会,因而主张接受停战。然而,毛泽东却有不同看法。
毛泽东未必不清楚彭德怀建议的用意。与国民党打了那么多年,停战也搞了不止一次,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