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毛泽东同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朱德、周恩来、贺龙联名向红一、二、四方面军各兵团军事政治首长发布《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动员令》。动员令说:“当前的这一个战争,关系于苏维埃,关系于中国,都是非常之大的,而敌人的弱点、我们的优点又都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不怕疲劳,要勇敢冲锋,多捉俘虏,多缴枪炮,粉碎这一次进攻,开展新的局面。” 11月20日五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胡军现陷在困难中,遵蒋令由保牛堡改向定边、盐池,解决给养,控制战略要屯,其主力进路必经红柳沟,但丁师(指丁德隆为师长的国民党军第一军第七十八师)有经山城堡、青岗峡向定边之可能。“我以集结四个军从其右侧后打去最好,四军则从正面吸引之”。“打时,以首先消灭其一个师、取得确定胜利后再打第二仗为原则。”二十三时毛泽东又电彭德怀:蒋介石令胡军向定边、盐池急进,丁、周(指国民党军第一军第四十三师师长周祥初)两师受阻,不得不向山城堡。“我可集全力放手作战,消灭丁德隆, 则全部有利矣。”二十一日,红军向进入山城堡地区的国民党军第七十八师的一个旅另一个团发起进攻,消灭其一个多旅,取得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此后胡宗南部被迫全线后撤,国民党军对陕甘宁根据地的进攻,实际被停止。 11月23日12时毛泽东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指出:“现时敌军中发展着四种矛盾:第一种是抗日与‘剿共’之间的矛盾;第二种是蒋军与东北军之间的矛盾;第三种是上级的严令进攻与下级的对红军恐惧的矛盾,此种矛盾现在极大发展着;第四种是官长与士兵间的矛盾,此种矛盾以近日的物质困难与疲劳而加深。我们的任务是捉住这些矛盾,更加团结一致,统一指挥,忍受与克服一切困难,不失每一个有利时机,灵活调动部队,准备连续战斗,坚决地各个击破进攻之敌,首先是彻底地击破胡宗南。” 以上电文及注文,皆转引自《毛泽东年谱》,其中的着重点,都是笔者所加。 这些电文是绝好的哲学教材,其中蕴涵着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这里只想指出三点:(一)“击破南敌”这个英明决策是建立在对敌我形势和矛盾的客观的精辟的分析判断之上的,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综合分析当下中国的各种矛盾得出的雄韬大略。对敌看清了其四种基本性的矛盾并捕捉运动态势中的“轻我”“锐进”等弱点;对我也洞察弱点,克服之。如放手让彭德怀集中指挥,以充分发扬优势。这是能动的睿智的“知已知彼”的认识论。(二)“击破南敌”是毛主席捉住了当下中国革命历史链条的中心环节。他在稳稳地紧握中国革命巨轮的航舵,胸怀全局,把当前的作战和革命全局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他看到“一战而胜,则全局转入佳境矣。”(三)“转入佳境”,历史证明这乃是毛泽东的科学预见。山城堡战后二十天,即发生了西安事变。毛主席不是算命先生,这个事变非所预知。但是你也不能说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因为用“打”,用红军的胜利战斗,打出抗日统一战线来,这是毛主席早已料定了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第三天,1936年12月27日,军委主席团致徐向前、陈昌浩、军政委员会,彭德怀、任弼时电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这里的“前途甚佳”和前面的“转入佳境”是一脉相承的。西安事变决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其基本因子来考查,它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雄韬大略的硕果,它验证了毛泽东思想的威力。
击破南敌。 集中注意力于击破南敌。 胡敌锐进十分轻我, 此是消灭敌人开展局势最适当之时机, 政治上立即开始大动员,坚决消灭南敌。 前敌总指挥兼政委彭德怀同志, 全体红色指战员, 下最大决心, 开辟今后伟大的战略胜利之途径! 全战役须掌握在你一人手里, 究应如何,统由彭依前线实况决定可也。 前线部队统交你指挥,当可放手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