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纵队部分女战士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合影。(资料图片)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为核心,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因此,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地区。而山地丘陵之上,是大片大片的原始雨林和次生林。这里是琼崖纵队扎根、战斗、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中发生了数不清的具有热带雨林和热带山地特色的战斗,伏击战、阻击战、攻坚战、游击战……
伏击战
有山就有盆地、河谷,就有穿越山间的道路。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是我军展开伏击战的好地方。
1931年6月,为聚歼国民党乐会县“剿共”总指挥陈贵苑的队伍,红军拟定了“诱敌深入、伏击歼敌”的作战方案。6月26日,红三团和赤卫队进行战术佯动,向万宁县进发,沿途大造声势;当晚,又静悄悄地移师回来,埋伏在乐四区沙帽岭的山林中。
沙帽岭是山冈地,树木遍地。乐会县苏维埃政府设于此地附近,敌人早有觊觎之心。陈贵苑得到红军主力开赴万宁的消息后,当即决定乘虚而入。翌日一早,他率200多人向沙帽岭扑来。红军女子特务连与敌接火后,边战边退,诱敌进入到伏击圈,然后以密集炮火痛击敌军。经过1小时战斗,毙敌20余人,缴获长短枪90余支和弹药、大米、鱼虾等物资几十担。陈贵苑和敌中队长陈传美等70余人束手就擒。红军和赤卫队无一伤亡。
伏击战同样是打击日寇的好办法。
1943年6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60多人,在队长符中权、政委潘照的率领下进入万秋岭地区。经过地形、敌情侦察后,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大队决定除伤病员和勤杂人员外全部投入战斗,将大队主力布置在公路的东侧,一个加强排埋伏在公路的两侧。
早上7点钟,日军进入我军伏击圈,战斗首先从东侧打响,日军遭到突然袭击后,慌乱地向西逃窜,这时埋伏在西侧的加强排立即抓住战机突然射击,日军无路可逃。仅用10分钟便结束了战斗。除1名日军侥幸逃跑外,其余11名全部被歼。
阻击战
凭借山地的高度优势和森林的隐蔽优势,事先构筑好防御工事,在雨林山地中打阻击战,是琼崖纵队的拿手好戏。
充分显示女子军特务连战斗力的马鞍岭阻击战,就是这样一场战役。
1932年8月5日,敌人五路进攻红军。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向马鞍岭方向突围后,决定红一营和女子军留下来坚守,掩护领导机关西上母瑞山。马鞍岭山高林密,壁峭路陡,地势险要。留守红军挖好防御工事后,分别隐蔽在山林中和掩体内,紧握着子弹上膛的枪,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第二天上午,冯增敏发现山下涌来黑压压的国民党兵。女子军的枪声刚响,敌人的炮弹便打着尖厉的唿哨从她们的头顶上砸了下来。树枝折断,落叶纷纷,炮弹掀起的泥土石块把她们埋了半截。她们爬出来,抖落身上的土石,又继续战斗。
“连长,子弹快打完了!”早有准备的连长冯增敏要求每位战士只留下1颗光荣弹,其余都交给二班战士陈月娥。尽管陈月娥是弹无虚发的神枪手,一杆枪的火力还是太弱。看着敌人们越爬越近,冯增敏当即大喊:“同志们,用石头砸!”女战士们举起石头砸向敌人,拼死作战。
突然,一阵猛烈的机枪轰鸣,红军师长王文宇带着增援部队杀出来,打退了敌人的冲锋。
攻坚战
雨林山地的地利并不总是被我军所有,因此有时必须进行攻坚战。著名的海岸岭战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海岸岭位于临高和儋县交界处。1949年3月,琼纵3个总队一举拔除了两个国民党据点。从那大来支援的国民党一个加强营和一个迫击炮连,见大势已去赶紧回撤。我军决定在海岸岭一带进行截击。
狡猾的国民党保三团闻到风声,反而绕道先登上了海岸岭作负隅反抗。敌人占有优势地形,又有迫击炮、机关枪等精良武器,怎么打?
10日拂晓,东方太阳刚把山岭边微微染红,随着指挥部进攻的命令,七团的战士员们像蛟龙出海般向海岸岭发起了进攻。敌人也不甘示弱,凭着优越地势和强大火力对我方压制,双方战斗很激烈,枪炮震天,火光闪耀,树倒草飞,浓烟滚滚……整个海岸岭似乎都燃烧了起来。
战斗一直从早上7时打到下午3时半,敌人付出巨大伤亡,最后丢下山岭和无数的尸体,慌忙逃命。这次海岸岭战斗,共毙、伤、俘保三团加强营150余人,缴获机枪9挺,迫击炮2门、六零炮10门,枪尾炮6门,各式长短枪142支。
游击战
打游击战,最好的地形就是雨林山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向擅长游击战的琼崖纵队,在雨林山地里,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游击战。
曾任琼崖独立总队二支队政委的罗文洪,在其《忆坚持反“蚕食”的内线斗争》一文中,对抗战时期我军在琼东县虎头山的游击战,有着生动的描写。
那是1943年初,罗文洪率军进入虎头山区。两天后,日伪军3000多人尾追而来,企图乘我立足未稳,将我军围歼于虎头山上。
虎头山方圆十余里,峰峦叠嶂,山高林密,是进行游击战的理想地方。敌人开始进攻时,曾利用炮兵优势,一阵阵排炮铺天盖地压来,企图以炮火驱赶我军于山之一隅,然后以步兵分路进击。但在浩瀚林海中,这样有组织而无目标的炮轰,无异是发警报,使我军得以从容转移。
|